暂无图片
 
区域一体化,珠三角棋盘怎么摆
发布时间:2009-02-04 09:37:37

  前日,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专题研讨班谈及珠三角一体化时认为,在珠三角一体化中,广州是关键。对广州而言,如何在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发挥关键作用,这是一大考验。

  面对即将摆开的一体化棋盘,珠三角将如何布阵?

  在很多经济专家看来,中心城市的确立,是战略问题。放眼长三角,上海的核心城市地位不容挑战,这在长三角区域中早已经达成共识。而在珠三角,广州和深圳的定位不清,势必对珠三角亟待推进的一体化进程投下阴影,可能引发的内耗将影响该地区战略地位的提升。

  改革开放至今30年,区域经济战略在我国已蔚为大观。和世界潮流相应,区域一体化成为一个时髦的名词,诸如欧盟,更是区域一体化教科书中的成功样本。透过这些成功者的经验,人们发现,珠三角地区存在城市无序竞争、产业同构抵效、市场分割严重、城际交通滞后等问题。

  更重要的似乎在于,珠三角区域治理机制欠缺,没有强大和灵活的协调机制,“大家都想得到联合的好处,但都不想在联合中付出更多”,其结局势必造成一体化没有实质性进展。

  不难断言,珠三角要想建成真正世界级的城市群,要想实现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亟需重大突破!

  

 

  “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实力上来说,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必然将越来越巩固。”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朱卫平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此解读。

  广州历来就是华南区域中心

  作为一名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朱卫平认为区域经济是自然形成的体系。在《纲要》公布的内容中,穗深定位备受关注。汪洋直言,在珠三角一体化中,广州是关键。

  “从全国来看,广州是华南的经济中心,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实力上来说,广州已具有做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而随着近年来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大项目的增加,这种地位将越来越得到巩固。”朱卫平表示。

  “说到区域经济协调,对广州和深圳进行定位是一个难点。”朱卫平坦言,“分别站在广州和深圳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事实上两个城市的比较很难做,因为各有优势和劣势。”

  “广州历来是华南的区域中心城市。”他指出,“从古到今这里就一直是‘南大门’,华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多年举办的广交会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后,作为面对香港的大门,深圳崛起了。客观来说,这使广州的区域中心地位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1997年香港回归以后,粤港合作不断加强,香港与珠三角两个经济体系互相渗透,原来广州承担的功能尤其是服务业发展中心的功能,比如金融、物流和港口等都面临强有力的竞争,广州作为区域中心的相对地位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另一边厢,深圳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崛起,电子产业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程度都走到了广州前面,工业产量也节节上升。

  “反观广州,在这30年间工业结构不断转变。”朱卫平认为,广州过去以轻工业为主,但是在这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以汽车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比轻工业更快。“这可以称为适度重型化过程,广州重工业的比重仍然远低于很多国内城市如上海等。”

  “中心地位”优势犹存

  “不过,广州作为珠三角区域中心之一的地位仍然存在。”这是朱卫平所强调的一点。他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广阔吸纳腹地的资源,以及与周边地区能实现能力交换。

  “比如广佛经济圈对广州来说就是很好的整合资源”,朱卫平指出,工业在佛山占有较大比重,而广州又能在第三产业上对佛山形成一个很好的支撑,提供金融、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援。“近年来,广州每当有大项目出现,就需要佛山的相关工业进行配套”。与此同时,开发南沙和花都机场等大动作,都对拉动广州的重工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条件。“广州要上汽车项目,南沙的石化项目就可以配套。”

  从另一个层面看,朱卫平认为,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深厚的底蕴,在这一点上广州比深圳更有优势。“过去广州被称为‘面对大海的一张靠背椅’,与历史和地理等因素有关。由于交通阻隔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广州过去‘盯’得比较多的是海外市场。俗话说‘山东闯关东,广东创南洋’,是因为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地经济发展都比较缓慢。” 

  “然而随着泛珠三角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交通改善,广东和内地城市的交流增加,阻碍这种‘向内’经济联系的因素逐渐减少,广州应该迅速抓紧这种机遇,及时把向‘外’的眼光也转向‘内’,这样才有利于在将来巩固中心城市的地位。”

  “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其实‘内外’区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要担任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城市角色,应追求‘不求所在,但求所有’,做好产业升级,抓住核心技术资源。”他认为。

  面对珠三角即将摆好的棋盘,广州面临的发展机遇还有哪些?

  朱卫平预测,广州在未来的3~5年内,重工业所占比重还将增加,“据我所知不少项目正在上马”。但他认为,服务业的比重会有缓慢上升,但不会有太大变化。“对于一个大城市而言,广州的服务业比重偏低,过去5年里,从55%上升至57%,但是上海早就超过60%了。”

  “对于深圳来说,我个人的意见是和广州的发展趋势不一样的。广州适宜发展成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而深圳比较适宜的发展之路是和香港联动,结成深港组团,增强互补,走国际化都市发展道路。”

  等到进入“十二五”规划实施时,估计广州能实现服务业比重比工业增长快的目标。朱卫平认为这基于几大理由,“一是亚运会的举办拉动广州服务业的发展;二是作为区域中心之一,随着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必然会不断对广州的服务业提出需求;三是随着广州本身的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劳动力等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也会逐步使广州的第三产业发展更具优势。“我估计能超过60%。”

  珠三角与长三角各有优势

  “发展高科技其实不是香港的比较优势,在粤港经济一体化后,其对珠三角区域经济的依附性越来越强,因此粤港关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最早的依赖到平起平坐,再到珠三角主导。”因此朱卫平认为,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很可能将呈现一个“哑铃”型格局,以广州、深圳和香港共同作为城市组团,各自承担这个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之一,各司其职,各得其所。

  作为同样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体系,珠三角和长三角一直不可避免地被作比较。朱卫平认为,就目前条件来看,长三角开始呈现很多相对优势,比如发展基础好因而后劲更足;产业技术含量和产业链层次比珠三角高;发展腹地更为广阔,软环境优势更明显等。“但是珠三角也有长三角不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比如更灵活的体制,市场化程度更高,毗邻港澳以及充分的海外资源等。”

  “需要强调的是,区域经济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体系,从长远来看不能过分依靠行政手段,而是需要自然培育。”朱卫平指出,目前一种“国家主题功能区”的概念正在被推广。“不强求所有地区都发展工业,全国的区域将被分成几个类型,有些区域发展工业,有些区域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保护。”

  “从长远来看,各省市逐层划分功能区,再采取政府的政策适当干预,如在户籍资源、人口迁移、教育资源等方面来合理分配。必须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不意味着必须同型化,着重需要缩小的不是区内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而是区内的人均生活水平差距——这些需要在教育、医疗等资源的分配上下工夫。”

  大家现在都想联合,真正到具体联合就没有实质性进展,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想得到联合的好处,都不想在联合中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