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精彩瞬间 留半生抑扬过
发布时间:2007-12-18 15:13:40
  几十年光阴,我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感受过生命的坎坷欢乐,而一些精彩的瞬间,随着照相机咔嚓一声响,永远地留驻在了我的记忆里。

  广州 彭雷鸣

  1957年,中南军区干部子弟学校组织优秀少先队员到武昌东湖风景区春游,在“疑海听涛”前,大队辅导员张柏楷老师为我(中)和伍安丽、冯曙光拍摄下这张珍贵的合影。我们学校诞生于战争年代,孩子们跟随着解放大军入关、南下,从哈尔滨迁到天津、汉口、庐山,最后落脚于武昌东湖。时隔半个世纪,“我们是革命的小战士,是军人子弟学校的好学生,我们在革命中成长,继承着父母的光荣……”的嘹亮歌声始终在我们耳边回响。每年11月初校友聚会时,我们都要齐唱这首歌,行右手在右耳边握拳的校礼。

  1959年我加入了共青团,并考取了华南师范学院附中。我们班有着良好的学习风气。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文体活动,在全校乃至全市都名列前茅。当年的“广东画报”上还曾做过专题报道。这是1961年我们被评为优秀团支部后,全体团员在团旗下的合影(二排左二是我)。

  1962年,我告别广州到长沙铁道学院求学。那时工科大学的女学生很少,我们年级一下来了十几个,引起了全校的关注。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大学生的生活十分艰苦,每月伙食费8.5元,几乎天天要吃一顿发黑的红薯粉团,有些同学饿得夜里起来啃生地瓜。但这一切阻挡不了我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我和伙伴们在学校实习线路上的合影。

  在我的学生时代即将结束时,“文革”开始了。我参加排演了舞剧《白毛女》,经常被邀请到厂矿、学校、农村演出。这是当时的演出照。

  1968年,停止了几年的大学生分配终于解冻了。我(中)到了南宁火车站工作。一帮新分来的毕业生成立了团总支,我担任书记。我们经常参加装卸车、挖防空洞等义务劳动。这是工休时我们在货场劳动的情景。

  始建于清朝末年的广州南站,曾是华南最大的铁路货运站。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保证货物的畅通无阻,广州铁路局经常组织机关干部到南站义务劳动,帮助装卸货物。那时我们女同胞的劳动热情很高,不仅扛包,还收集整理散落的货物,缝补破损的包装,为货物的安全运送流汗出力(右为我)。

  上个世纪80年代,台湾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广州铁路局担负着大量台胞旅客的运送、接待任务。当时我(右一)分管这项工作,经常到客运部门检查工作。1986年初冬,一对台湾母女首次来大陆探亲,由于人地生疏,再加上受反面宣传的影响,心中充满疑虑和不安。广州站和列车工作人员以周到热情的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娄底车站下车时,她们握着我们的手一再表示:“铁路员工真好,回家的感觉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