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把骨雕贴上博客
发布时间:2008-02-05 15:11:29

电脑设计图纸

雕花

憧憬

多样的作品

  绵雨一直下,带着一身湿气走进苏忠阳的办公室,那一排排洁白圆润的雕刻,瞬间将连日的阴霾驱散。或高耸的埃菲尔铁塔,或肃穆的俄罗斯红场,或灵动的小帆船,让人叹为观止,是牙雕吗?明知象牙十几年前已经罕有,我还是忍不住问。苏忠阳笑了:“看不出吧,是骨雕。”

  从“桃园结义”说到“四海同心盼统一”,从关刘张的眼神说到高楼中可以打开的一扇扇小窗户,点点滴滴,雕刻的刀法与神工的鬼斧,35岁的苏忠阳侃侃而谈,最后,抛出了一句话,把我愣在了房中间:“我的本行不是骨雕。”

   牛骨,牛骨

  一切得从1992年说起。一天,在团市委上班的苏忠阳读到了报纸上的一条新闻:国际上,象牙禁止出口,许多工艺大师扼腕叹息,面临下岗。他从中读出了无限商机:牙雕没有出路了,骨雕会不会是一个新出路呢?牙雕这行已有上千年历史,传统工艺应该在牛骨这个替代品上发扬光大。这个想法让苏忠阳激动不已。这个广州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学校里就是学生会主席,头脑活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最喜“剑走偏锋”。一个亲戚愿意出资,苏忠阳辞了职,扔了铁饭碗,开始了毫无把握的创业。

  “你知道哪里有牛骨吗?”亲戚朋友都问遍了,苏忠阳满世界找原料。听说珠海有,他开了一天的摩托车去找,却一无所获。摸不着门路,这个拼命三郎决定一个骨头一个骨头地找。还是父母费尽心思帮他打听到湖北老家有屠宰场,苏忠阳去了,花了两万多元拉了一车跑了十几天回到广州。卸车时,一拉开帆布,刺鼻的臭味把他那点幸福感全熏没了,黄胆水差点没吐出来!如今,回想当时的情形,苏忠阳还不断摇头:“一张白纸呀,一点经验也没有!那时,哪知道牛骨应该先煮过呀?”苏忠阳开价500元请人来搬,无人响应,而且行人个个掩鼻而逃。这个曾经怀着崇高理想的天之骄子卷起裤腿,垒起大锅,开始煮骨头。也许是浓烟刺眼,也许是心理落差太大,那一刻,苏忠阳泪如雨下。

  掉泪的一幕在苏忠阳记忆里挥之不去,后来的种种艰难他都咬着牙挨过来了。慢慢地,他知道了广东并没有合适雕刻的牛骨,太薄了,容易裂,只有北方那种耕田的牛,小腿上的胫骨煮了晒干了漂白了才能雕出一个精致的造型来。

  不懂牙雕的苏忠阳懂得借力。他起草了一个招聘启事,趁夜色贴在象牙厂旁边。“许多老师傅退休年龄快到了,空有一身技艺,倒不如把他们集合到我这里来,转做骨雕。”1993年,提前退休还是个新名词,苏忠阳也不敢招摇地挖人。老师傅试探地打电话问他,有时,打了几个电话还是不放心:这个年轻人靠谱吗?7个月后,苏忠阳招来了11个人。

  万事俱备,只差工具。苏忠阳先请老师傅们描述平时所用器具,然后自己琢磨,一个配件一个配件去买,组装成功了,试用,可行,再接着装第二台。“一个字,难!”苏忠阳比划着,总结自己的过去:“外行想入行,一定得做个有心人。我当时吃饭都在与人聊,几乎走遍了广州所有的街道,才发明了各种好用的工具。”牙雕有专门的工具,但骨雕又挑剔几分,牛骨比象牙坚硬许多,一不小心,手即见血,用力过大,牛骨又碎,苏忠阳说师傅们先开料,再用电锯分割成若干小块刻,这与传统整件象牙雕成不同造型不一样。

   光与电

  虽然是骨雕,经过除脂漂白、抛光,乍一看,与象牙相差无几。苏忠阳厂里的师傅都是打小入的行,手里的活精到,题材却单一,“八仙过海”、“蟠桃贺寿”这些都是闭着眼也能雕出的作品。不安分的苏忠阳一心想给骨雕带来新鲜劲,他想创意,然后与师傅们聊,思想撞击后产生的火花最美。十几个艺人共同雕刻的“天上人间”就是个混血儿:红楼梦中的场景,七仙女的曼妙身姿,巧妙地加上彩灯和烟雾装饰,远远望去,如梦如幻。这个作品在广交会上展出时,被一个日本人相中,买了去。

  提起这件作品,苏忠阳一直深信,正是光与电创新地运用到了传统的牙雕工艺中,才有了市场。“与时俱进,这是实在话。骨雕这一行不想越走越窄,只能不断出新招。抱着传统工艺以为自己抱了个金砖,原地不动,只能走进死胡同。”回首来时路,苏忠阳戏称自己是拼出一条血路来。美国的世贸,俄罗斯的红场,广州的中信,这些建筑纷纷在苏忠阳的骨雕作品中登台亮相。而材料方面,苏忠阳把牛骨、骆驼骨磨成粉再压制成一个形状取其用。1.4米长的骨雕《汉唐盛世》是苏忠阳的得意之作。一天,他在网络上无意间看到了奥运会会馆鸟巢在夜晚的灯光效果图,那幽蓝而深远的光把这个独特的建筑衬托得无与伦比。“两个字:震撼!”苏忠阳马上下载了图片,画出了图纸,然而,单单是那个貌似帽子的顶做了三个都不理想。牛骨不可能随意扭曲,以前常用的骨钉派不上用场,换来换去,还是粘合剂立了功。而暖色的黄灯即使灯泡的瓦数再大,也难以透射。骨头打磨薄了,三天不到,却闻到糊味,最后还是改用了冷光源,才避免了这种尴尬。

  这个大学里读的是工程设计的70年代生人,不断地提及网络的种种好处,他还开了自己的博客,把这些年来对骨雕这一行的酸甜苦辣一路道来,居然也有不少人跟了帖子,这让苏忠阳开心不已。

   六年心血一朝捐

  一说到“四海同心盼统一”这个作品,苏忠阳就激动起来,他敏锐的思路时时乱了套,正说着那镂空的建筑是如何难以雕刻,话题一跳转到了6年前面对一张图纸时无从下手的困惑。这个时候,年轻人脸上写满了庄重与欣慰。

  2000年,北京申奥成功,台海首次客机直行,苏忠阳决定抓住这个重大题材做文章,他带着艺人们上北京上海,走香港澳门,专门考察城市著名建筑。于是,天安门城楼、东方明珠塔、六榕塔与五羊雕像以及维多利亚港、大三巴栩栩如生地再现在近三米长的作品中。2万多个日日夜夜,苏忠阳无时无刻不想着标新立异,而他的想法一到老师傅那里往往就碰了壁:“不行,这怎么可能?”师傅们下班了,他自己猫在厂房里寻思。80多岁的老师傅回乡下休息去了,苏忠阳三番五次地去请,晓以真情:“你们也知道,有时骨雕一个月卖不出一件。我们都想把这行做大做强,四海统一是广大中国人的愿望,而用象征着中国人铮铮硬骨的牛骨头来雕,最适合不过了。这是机会。”

  从不可能到作品完成,苏忠阳不堪回首:“这可能是我一辈子最好的作品了,师傅年事已高,就算我有再好的创意,也不可能完成了。”有酒店出高价收藏时,苏忠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拍拍脑袋,把6年的心血捐给了全国政协。如今,苏忠阳手里只有捐赠的证书与一份全国技术创新的报告,报告里明确无误地写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建筑融为一体”,“五彩的灯光加在镂空的建筑里面”,这正是苏忠阳引以为豪的地方。

  有一天,苏忠阳回家看父亲,把捐赠的事说了。很少夸儿子的父亲破天荒地说了一句:“做得真对!”第二天早上5时,父亲就去了公园,眉飞色舞地把这事告诉了每一个舞友。事后,苏忠阳从母亲口中听说了,他轻轻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