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西关大屋走出的工程巨子
发布时间:2007-12-24 16:37:32

詹天佑1918年留影。

小学生在詹天佑像前做课间操。

俯瞰詹天佑故居。

留美幼童组织的棒球队,后排右二为詹天佑。

位于荔湾区的詹天佑故居纪念馆。

  历史上对詹天佑出生地争论不一 ,有说安徽,有称湖北,还有一说便是南海西樵山。而经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多方考证,证实詹天佑祖父当年在广州西关十二甫西街建有西关大屋,其父在十二甫入籍当年管辖此处的南海县,詹天佑也在此出生并度过童年时代。

  荔湾区委、区政府于2004年对故居进行了重修,并在十二甫西街兴建了詹天佑故居纪念馆。走进这条沧桑的老巷,寻访詹天佑故居。岁月流转,古巷依旧。

  故居:

  傲骨嶙峋世所稀

  詹天佑故居纪念馆为一层平房,整体规划设计十分朴实、简洁,是普通的清末民初西关大屋格局:青砖墙、趟栊门、满洲窗、八仙椅……詹天佑出生时家境一般,因此纪念馆也强调了西关普通家庭的朴素和静穆。厚重的相册、发黑的扉页,纪念馆里一张张清晰依然但已略微发黄的黑白老照片无声地诉说了一段老故事。

  据了解,詹天佑出生和长大的故居后来易主,后部及门面均已较以前有所改动,仅屋前半部分仍保留旧貌。经有关部门多方呼吁,广州市荔湾区决定保留其故居。后来考虑到詹天佑故居年久失修,早已成为危楼,便在原址重修了詹天佑故居,毗邻新建的詹天佑故居纪念馆。

  有趣的是,纪念馆大厅按照目前留存的詹天佑在广州家居的一张玻璃底片,原样摆放有关家具、照片。从一张摄于19世纪90年代初詹天佑在广州家中所拍的照片中可看出,其家中摆设比较简单,有八仙桌、八仙椅等,墙上挂满了字画,还挂了几个镜框,内镶不少照片。此外,一侧墙上还悬挂着一副对联,上写“幽芳淡冶仙为侣,傲骨嶙峋世所稀”,这是詹天佑的故友送他的语句,也是詹天佑一生的写照。 

  詹天佑故居纪念馆收藏了不少珍贵遗物,包括詹天佑保留的耶鲁大学同学录、詹天佑在广州家居的玻璃底片、铸有“1905”和“IPKR”(官办京张铁路)的钢轨等。

  “人”字形铁路使詹天佑举世闻名。针对这一点,荔湾区将模拟铁路铺上了纪念馆的后花园。花园的设计非常有特色,青砖堆砌的“八达岭长城”横贯花园中间,两条铁路交叉成“人”字后再和八达岭呈交叉状。尤为特别的是,铁路上的枕木是货真价实的铁路枕木,枕木之间还铺设了洁白的鹅卵石。

  纪念馆的后花园与毗邻的詹天佑小学的操场连为一体,既是游客参观的景点,也是学生们课余活动的场所。为纪念詹天佑,2002年10月,毗邻詹天佑故居的十二甫西小学更名为詹天佑小学。为了让学生了解詹天佑及近现代一大批名人的爱国事迹,学校特别编辑了一本《校本课程》供上课使用。

 

  踏破铁鞋

  西关访得芽菜巷

  过去,国内学界关于詹天佑出生地的争议一直不断。由于詹天佑历年用中文书写的履历均为“广东南海人”或“广东南海民籍”,以前对于詹天佑籍贯的普遍说法,包括不少史料、文献、教科书都指是广东南海。

  从1993年开始,荔湾区地方志办公室经过反复考证,取得了有说服力的文物依据——詹天佑编修的家谱和珍藏的耶鲁大学同学录内的传记、后人的认证,均证实詹天佑的出生地并非南海,而是广州,其故居位于广州西关十二甫西街42号。

  胡文中是广州市荔湾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参与了寻找詹天佑出生地的工作。一次,他在书店里看到一本名为《艰难延伸中的民国铁路》的专著,里面提到了“南海詹天佑”。清末广州是“一城两县管”,也就是广州城由东面的番禺县和西面的南海县共同构成。当时胡文中就想,詹天佑会不会就是广州人呢?

  这仅仅是猜测而已。1995年初,胡文中偶然听说詹天佑的一个曾孙女曾在广州市二中念书。他立即抓住这一线索,从学校同学录中找到这位曾孙女的联系电话,然后进一步找到了她的父亲——詹同伟老人。

  詹老提供了清光绪十年(1884)詹天佑亲自编修的家谱《徽婺庐源詹氏支派世系家谱》复印件,里面明确记载,詹天佑曾祖父詹万榜1760年举家从徽州婺源来到广州经商,詹天佑祖父詹世鸾于1816年迁居广州西门外十二甫,并在1820年以其子的名义在十二甫申请入籍,同年获准。詹天佑的祖母就是广州西关景云里杜朝翰的四女儿杜细姑,祖母及父母去世后都葬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当时西关十二甫就属广州城南海县捕属(捕属是捕厅直接管辖,即广州城区)管辖,故詹天佑先祖申请入的是南海县籍。

  但时隔多年,地名更迭,寻找故居的工作再次陷入了僵局。胡文中说:“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又出现了一线曙光。听说我们正在寻找詹天佑故居,詹天佑的外甥孙徐剑海先生主动联系了我们。”徐剑海是詹天佑四姐詹和仙的外孙,1995年,86岁高龄的徐剑海两度从香港返回,当时他根据回忆,特意画了一幅草图。在草图上,他还注明“天佑天佐我舅公,世居西关柳坡涌。芽菜二巷出生地,柳坡桥向水月宫。”

  经过一番寻访,徐剑海认证了今天西关十二甫西街42号为詹天佑故居,并忆述外祖母小时候曾多次带他到此地玩,告诉他詹天佑在此出生、长大,詹天佑的一个弟弟也死在此屋。编志办特意到广州市房地产档案馆,查阅了当年十二甫西街经界图,发现丛桂路未开马路前叫芽菜巷,詹家所住处俗称芽菜二巷,一系列地名和徐先生的描述都能对上号。

  与此同时,北京詹天佑之孙詹同济先生向荔湾区捐赠了詹天佑珍藏的当年美国母校耶鲁大学谢菲尔德工学院的同学录,内有詹天佑亲笔修改校正的个人英文履历,上面明明白白写着“was born in Canton”(出生在广东)。而同期的翻译字典及外国地图,对“Canton”一词的解释为“广东省城,即羊城”。

  詹天佑就是荔湾人!这一次认证,成为确认詹天佑与广州西关一段历史渊源的重要一环。

 

  詹天佑

  与广州的三段渊源

  “由于工作的原因,詹天佑一生不停地奔波于全国各地,但他与广州关系甚密,他有三个重要的时期是在广州度过的。”胡文中说,第一个阶段是他赴美留学前的童年,即出生至1872年;第二个阶段是1884年-1888年间,他毕业回国后曾在广州黄埔长洲岛广东博学馆任教,后来才北上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第三个阶段是1911年-1913年间,詹天佑回到故乡广州,担任商办广东粤汉铁路公司总理,主持粤汉铁路的建设,并于1912年5月在黄沙粤汉铁路公司与前来视察的孙中山先生见面,是年,在广州创立了广东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当选为会长。

  詹天佑逝世于1919年4月24日。驾鹤西归之前的几个小时,他留下了遗言,特别命长子笔录向国家陈述三件事:一、振奋发扬工程学会活动,以兴国富民;二、慎选人才管理俄路,以内扬国光(注:“俄路”其实是东北铁路,故用“内扬”);三、就款计工,唯力是视,脚踏实地建成汉粤川全路。遗嘱中,詹天佑言公不及私。他生逢乱世,诸多宏愿未及实现,遗嘱中尽是对国家、对事业的牵挂。

  如今,在詹天佑当年的工作地——现广州黄沙原南站旁广场上竖立了一座庄严的詹天佑铜像,距离詹天佑的故居仅300米左右。铜像占地约3平方米,高约3.5米,由著名雕塑家潘鹤老先生精心制作。爱国工程师詹天佑身穿西服大衣,手拿设计图纸,气宇轩昂,双眼炯炯有神,仿佛眺望着穿越在层峦叠嶂之间蜿蜒不断的铁路……

 

  无情

  未必真豪杰

  詹天佑之孙、铁道部詹天佑纪念馆首任馆长詹同济,是国内詹天佑史料的主要发掘整理者之一。在其收集的众多资料中,我们得知了詹天佑一些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片段。

  关心妻子的好丈夫

  詹天佑一生无不良嗜好,从不吸烟,平时不许家人打牌消遣。只有过年时,才许玩牌。在汉口的住宅内,设有球场,下班后,詹天佑会打打网球,以锻炼来休息。家中设有办公室,用作晚间读书和处理未完成的公事。他自认为早年出国留学,对于中国古书所读不多,所以非常用功“补课”。他非常喜欢欣赏中国绘画艺术,购买过多册印制精美的画谱,可惜都没能保存下来。平时,他喜欢打理庭院绿化,喜欢山石盆景,曾经把北京的枣树移植到院内。

  詹天佑夫妇感情极好,夫人吃饭比较慢,总是还没吃完,饭菜就已经凉了。为此,詹天佑特意设计定做了一套保温餐具,供夫人吃饭时使用。夫人身体不好,患有肺病,常常咯血,久治不愈。于是有人提供偏方,但内含鸦片。詹天佑认为鸦片为禁品,非常忧虑,后经人劝说此为偏方中之药品,方准试用。有人见詹天佑夫人身体差,便劝他纳妾,也好有人陪伴生活,但被詹天佑严词拒绝了。

  疼爱儿女的好父亲

  “我寄上160元汇票一张,请为我购书。余下的钱,可否分心为我将其全部购买金币?我的孩子们是这样喜欢这些小货币(美金一元),每天都向我念叨,他们觉得这种一元金币很好玩,如果你能寄些新的来,那就更好了。”这是1906年10月23日,詹天佑在写给他耶鲁大学的同班同学布雷肯里奇的信中,向朋友提的一个充满父爱的要求。

  而在翌年2月14日,詹天佑收到布雷肯里奇的信,同时也收到了信中附寄的6枚一元的金圆币。他在回信中,同样饶有兴致地说“寄来之金圆币极好,我的孩子们都喜欢它”。殷殷父爱,可见一斑。

  詹天佑的长女詹顺容,生于1888年。她不仅帮助母亲照顾家务,还时常为父亲整理工作用品,深受父母喜爱,也令詹天佑夫妇为女儿的婚事倍加操心。詹天佑居北京阜成门外京张铁路工程局后院时,曾有亲友前来提亲。为相看对方,詹天佑特意抽出工作空闲,老两口带上女儿到城内西四以北的护国寺,借逛庙会的机会相亲。尽管此次相亲未能如愿,但足可看出詹氏夫妇对爱女的良苦用心。此后詹天佑主持汉粤川路事时,才亲自相中朋友介绍的王金职,这桩喜事方才成功。

 

  学友祖屋

  偶然翻出珍贵相册

  因中央电视台要录制一期关于中国最早的一批留学生的节目,有关工作人员来到广州,寻找相关人士后代做采访。胡文中在带领有关人员到詹天佑同学梁普照先生的外孙女黄佩瑜家中做采访时,偶然得知其家中有梁普照之子梁育之留下来的画册、相册,当时找出来翻看,竟意外发现其中两本相册是由詹天佑亲笔题字,赠送给梁育之的。相册内共有183张老照片,其中有的公开过,有的则从未公开,弥足珍贵。作为詹天佑先生故居所在地,这是在西关首次发现有关詹天佑先生的文物,由此也进一步证明了詹天佑先生的的确确是西关人。

  据了解,相册的发现纯属意外。原来,梁育之祖屋在逢源正街25号,一天,黄佩瑜一家清理杂物时,在一堆杂物中发现有一个柜子,打开一看,里面有近30本图册类的东西,大部分是资料、图片等。后来,他们请荔湾区地方志办的同志前往帮忙查看,才知道原来不少是珍贵资料,除了两本相册是詹天佑的赠品,另外还有一本十分精美的《京张铁路标准图册》,也是詹天佑主编的科技书籍。

  两本相册封面写有“京张路工撮影”字样(影集旧称“撮影”),分别为上卷、下卷。上卷的扉页正中镶嵌了一张詹天佑的半身单人照,该照片曾多次作为其标准照出现在其他报刊、杂志中。扉页上十分端正地用毛笔书写了“育之同学弟惠存”、“詹天佑赠”的字样。两卷相册照片的排列以时间为序,照片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官员合影、京张铁路工程负责人合影、京张铁路修筑路段情况、轨道、桥涵、铁路用房等,还有些是铁路沿线的景点。

  《京张铁路标准图册》是詹天佑主编、1913年由中华工程师会在广州用英文出版的,册内编入京张铁路工程标准49项,包括桥涵、机车库、水塔、铁路用房、头等二等混合客车等标准,是我国第一部铁路工程标准图册,在我国铁路工程标准化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撰文 许俏文 摄影 王维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