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终见入国门 归葬云山慰忠魂
发布时间:2007-12-19 12:05:33




(左图)马思聪的外孙女吉永凯小心翼翼地手捧骨灰来到安葬地点。


(右图)昨日,马如龙在广州艺术博物院马思聪纪念馆介绍父亲北京的居所。

   ■新快报记者 张 薇 实习生 曹金良/文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实习生 刘竞宇/图

  ■语海微澜

  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祖国只有一个。

  ———1980年6月,马思聪夫妇收到回国的邀请后马思聪如此说。

  好,那就演马思聪的,让人们知道中国也有自己的交响乐。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曾问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有没有像贝多芬那样有分量的交响乐?”院长回答:“有,马思聪就有。”李岚清遂如上表示。

  原本确定是在今年秋就启程,但最终还是确定配合金钟奖的日程。

  ———广州市侨务办公室文宣处处长陈耿凡谈马思聪魂归家园。

  “爸爸妈妈我们回家了!”昨天,马思聪之子马如龙将父母的骨灰撒入马思聪雕像后方,与桂花树安葬在一起。至此,马思聪伉俪合葬广州,魂定故里。

  安葬仪式没有泪水

  上午10时30分,马家后人、学生等一行三十余人静静地来到白云山脚,麓湖畔的聚芳园马思聪雕像前。

  在马如龙的带领下,马家后人以及马思聪的学生相继向马思聪雕像敬上花篮。

  盛放着马思聪骨灰的骨函在羊城冬阳的映照下愈发显得凝重肃穆,骨灰盒被马思聪的外孙女小心翼翼地捧送到安葬地点。

  11时18分,马思聪夫妇的骨灰盒打开,由马思聪之子马如龙亲手撒落马思聪雕塑后的墓穴中。马如龙先小心地把父亲马思聪的骨灰捧出,慢慢撒落,又拿出母亲王慕理的骨灰,与父亲合葬在一起。

  马家后人及其学生向墓穴添了一抔土,整理完毕后,分批在雕塑前三鞠躬敬礼,整个过程严肃而静谧。随后,出席的马家后人及学生纷纷在墓前合影留念。

  12时15分,简短的安葬仪式结束。亲友们看着马先生的“新家”久久不愿离开,“这里像个花园,我终于完成父母的遗愿了,我感到很欣慰!” 马如龙对记者说。

  整个过程没有泪水,仪式进行得静谧庄重,如同马如龙所希望的“安葬形式洒脱,气氛悲而不伤”。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除了马家后人,马思聪生前教导过的学生外,还有一些市民慕名而来,向这位杰出的音乐家致敬。

  青山绿水陪伴英灵

  据马思聪的家人介绍,马思聪生前非常喜欢花草树木,魂归故里一定要寻觅一处亲近自然之处。白云山麓聚芳园坐拥青山,绿水环绕,景色颇为秀美,马家选择这里作为马思聪的最后安息地,也颇费了一番心思。

  骨灰的安葬地点位于聚芳园内马思聪纪念雕塑周围,步入聚芳园正门向右眺望,便可望见百米外山坡上的马思聪雕像。一尊马思聪半身青铜铸塑像嵌在一块厚重的花岗岩底座上。“马思聪”左手怀抱小提琴,右手持弓,双唇紧闭,面色肃静仿佛沉浸在深深的乡愁中。高贵而典雅的主碑正面刻着1937年马思聪谱写的《思乡曲》曲谱以及马思聪的生平简介。

  骨灰随同桂花树一起植入马思聪雕像后方,真正实现人土合一,遂了马老一生的心愿,回归祖国的土地。记者看到,雕像的后方除了三棵桂花树,还有三棵万年松。雕塑的前方是鲜红的一串红和澄黄的万寿菊,还有粉、紫、红三色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