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可居室”主人王贵忱
发布时间:2010-04-09 15:21:46

 

王贵忱在书房看书,背后是王世襄所题的“可居室”横匾。

王老收藏的线装书。

王老收藏的线装书。

王老请专家装裱的古籍,金镶玉式装池。

王贵忱文论集《可居题跋》,由他自己印、裱,在旧书市场上售价不菲。

王老珍藏的故交信札。

商承祚、王贵忱、谭棣华编的《先秦货币文编》。

    和王贵忱先生的采访约在上午九点半,准时到他位于寺右新马路的家中时,他已经坐在会客室里等候。会客室是单独辟出来的,和客厅用一道滑门隔开,一面墙壁上挂的是叶选平题写的“乐以忘忧”。叶老书写的横幅,语出《论语·述而》,书法纯正,气韵温厚。

    新家是两年前搬过来的,客厅左右两侧连接有两条走廊,一边是书房、会客室,另一边是卧房、餐厅。活动分区,营造了一个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在设计上颇费了一番心思。

    书分散在客厅、书房和会客室,五排靠墙的书柜基本上将全部的书收纳了进去,每本书都是整齐摆放,书口白净如新。即使案台上常翻的几本书,也是有序地摞积起来,丝毫不显杂乱。在文明路的旧居里,还有两个房间的书,没能搬过来,所谓搬家,简直就是搬书。

    王贵忱的书先后几次捐赠给了图书馆、博物馆。1980年10月,他向中山图书馆捐赠了两套明代珍贵刊本,一套是举世闻名的嘉靖刊,白棉纸初印本,是见于著录仅存的《韵谱》。另一套是稀见的明刻《七修类稿》,都被图书馆视为珍宝入库保存。1999年,王贵忱将自己珍藏的数百种、600余册历代钱币图书举献中国钱币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普通的书,我不收。”王贵忱的藏书主要是善本、批校本、手稿本,“宋本不太完整,元本有两三种,明本最多,尤其喜欢收藏黑口本。”经王贵忱一手整理的《元大德本南海志残卷》、《张荫桓戊戌日记》,依据的主要就是自己的收藏。

    主人嗜书如命,书的待遇也依据价值的差异受到不对等的对待。好一些的书,做函套或加封皮,王贵忱懂得一些裱书的手艺,由他印、裱的《可居题跋》,在旧书市场上售价不菲。得到罕见的孤本,他还会花大价钱请专家装裱,金镶玉式的装池,“能干这种活的人,现在是越来越少了,”王贵忱说。

    广东气候潮湿,书容易发霉,蛀虫多,龚自珍就曾感叹,天南金石恨贫,对藏书人来说,收藏善本书更非易事。为了更好地保存书籍,王贵忱的书房一定是居室中光线最好的一间,这一点无论是文明路的旧居,还是寺右新马路的新宅,无不是如此。他的新书房设在房屋拐角处,两边墙壁使用的是玻璃幕墙,房间亮堂,老东山别墅群也尽收眼底“岭南的潮湿,比北方的干燥要好,太干燥,纸会脆化,在南方保存书的要义,是干燥、通风,”王贵忱认为,虫蛀对纸本的影响不会太大,问题是勤翻动,通气,虫蚀之害就少了。

    在王贵忱的书房也还有一项讲究,动手翻书前,是必定要先洗手的,老先生容不得书本沾染一点尘垢。采访中提到某本书,他要么自己起身去把书找来,建议摄影师可以拍照,跑的次数太多,偶尔会叫一声“大武”,然后报上书名和位置,儿子王大武就轻手轻脚地捧上一本书过来了,就像手中捧着贵重的瓷器一般。

    王贵忱与周叔弢、李一氓、于省吾、潘景郑、商承祚诸老辈交好,保存下他们的大量信札,这也是“可居室”的重要收藏内容。而在信札、手稿中,最受主人青睐的是张之洞的真迹,王贵忱收藏张之洞的真迹已有五十多年历史,共计90多件,堪称手中宝物。“张之洞非常了得,人品高尚,学问好,”王贵忱、林锐主持校勘完成了《广州大典》第一缉徐信符本《广雅丛书》,张之洞先生遗墨也在其中。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钟刚

    摄影:本报记者 黄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