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大变局 卷十六·民营企业]改革开放流行词
发布时间:2009-07-09 13:59:10

  1“炒更”

  名词解释:“炒更”一词出自粤语,是广东民间的一种说法。意思是用业余时间做专职工作外的其他工作,来赚取更多钱。也就是所谓的兼职或打临时工。“炒更”一词在广东人的生活话题中频频出现。选择炒更的人,大多不满目前工作的收入水平或想增加自己个人收入,就用业余时间加班,从事第二职业,从而取得专职工作外的报酬。

  点评:炒更的确能为打工者创造更多收入报酬,使他们更宽裕地维持生活。炒更还能为有紧急生产需求的工作单位提供临时劳动力,炒更者大多拥有特殊的专业技能,且工作灵活性强,能机动地被用人单位调用,对解决用人单位临时招工的需求起到作用。然而在另一方面,炒更者的精力有限,不能保证自身能适应两份或多份工作,通常会降低炒更者在专职工作上的效率。炒更还容易使炒更者只存心赚钱,对每份工作都抱有敷衍应付的心理,打击他们爱岗敬业的品德。

  2“下海”

  名词解释:改革开放初期,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许多人不满生活现状,转而经商,称之为“下海”。在上世纪90年代,“下海”指国有企业、机关的干部职工辞职或留职停薪,从事商业经营活动。现泛指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商。许多下海人原本是政府机关人员,他们放弃稳定的职业而从事风险较大的商业活动,这也能反映他们的勇气。

  点评: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产业体制在转型。有政府官员将自己在政府中建立起来的关系作为资源,在商海中大显身手。其中成功的就拥有了商人身份。失败的就重新上岸回官场。在国有企业占绝对支配地位的情况下,国家产业未实现政企分离,带有官商不分的色彩。现在的情况起了很大变化,“官”与“商”的具体职能越来越明确。现在的官员难以像以往那样在官商两场上同时操持。

  3“个体户”

  名词解释:“个体户”是指除农户外,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占有和支配的一种经营单位。在登记注册时,个体户领取的是“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私营企业领取的是“企业营业执照”,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同属民营企业的范畴。上世纪80年代,个体户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在商品流通领域做起了小搬运和小买卖,甚至有的做到发财了,成为万元户。

  点评:个体户在我国30年来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存在和发展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个体户已成为当今中国十大社会阶层之一。个体户的创业相对容易,“士多”等形式的个体户对方便群众购买日常所需起到很大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生活必需品的销售渐见饱和,并步入耐用消费品时代,个体户的生存考验日益加大。淘宝、当当等网上店铺经营模式的兴起,不能不说是对个体户发展的又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