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孙鹤:练习书法应从隶书开始
发布时间:2013-08-20 13:30:36
7月6日,著名书法家、中国政法大学艺术经纪研究中心主任孙鹤教授应广州图书馆之邀,做客羊城学堂,为广大读者带来了题为《书法与中国文化》的精彩讲座。
书法对于中国而言有着两重含义
孙鹤介绍到,第一重含义是作为艺术来被对待的,但是作为艺术而言的书法它的这一层含义的起源比较晚;第二重含义它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来呈现的。因此跟许多艺术门类相比,书法有着与文化更为密切的关系。
中国在世界范围之内是唯一一个到目前为止仍在使用着最古老的文字的国家。世界的所有的语言的使用一共有6000多种,在这6000多种的语言使用当中唯独有中国是有语言同时又有文字的,而其他的国家是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中国的文字诞生之初就是先民自己对于所生活环境的一种认识和记录。
汉字具备形、音、意,三者功能合一的特质
孙鹤解释到,其中的“形”就是造型。汉字当中的笔划结构和搭建起来的这样一个空间关系,自然就生成了一种图画美感,叫做“无色彩而具图画之灿烂”。同时通过笔划的添加使得一个字形成造型之后,还会去寻求和谐之美,这也就叫做“无音声而具音乐之和谐”,因此汉字在不成为专门艺术之前,它已经具备了与生俱来的带有音乐和图画这两者审美特质。
书法的发展过程跟汉字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
孙鹤认为,隶书才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笔法是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因此练习书法从隶书入手,是会有一个便捷的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起点。楷书是所有书体当中最后一个成熟的。它的起步阶段也非常早,在隶书阶段也开始有了楷书的意趣。但是它最终的成熟有了很完整的、很完善的、很严谨的楷书法度存在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唐代。
书法艺术的支撑点主要是法度、境界与情感
孙鹤认为,一篇好的书法作品必须具有严谨的法度,高妙的境界以及真实完整的情绪。中国书法审美的一个原则,跟传统儒家的中庸理念相一致,要寻求分寸的得体,达不到不行,过分也不行。
中国书法当中和谐是永远不变的原则
孙鹤解释到,和谐非常符合我们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庸。这种和谐是有多层次、多重意义、多重角度、多种手段的和谐。如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过一句话:“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
讲座的最后,孙鹤总结到,晋代有晋代的审美,崇尚韵致,唐代崇尚法度,宋代崇尚意趣,民国以后则崇尚文人气。书卷气成为了民国以来中国书法又一种审美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