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图新馆 挑战你的阅览习惯——新馆今日全面开放,阅览室、期刊室统统不见了
发布时间:2013-07-01 10:26:26

摘要:一波三折,历经7年多的建设,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将于今日对读者全面敞开大门。谓之“新”,究竟“新”在哪?更多人想到的是,馆舍面积从1.77万平方米跃至9 .8万平方米,座位数量从1758个增至6110个。

 一波三折,历经7年多的建设,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州图书馆新馆,将于今日对读者全面敞开大门。谓之“新”,究竟“新”在哪?更多人想到的是,馆舍面积从1.77万平方米跃至9 .8万平方米,座位数量从1758个增至6110个。然而,你留意到了吗?“报刊阅览室”、“中文图书室”……这些在旧馆耳熟能详的名字,来到新馆,就再也不见“踪影”了。取而代之的是,“创意设计馆”、“多元文化馆”、“广州人文馆”以及“亲子绘本阅读馆”、“语言学习馆”等主题馆区。广州图书馆馆长方家忠说,新馆和旧馆最本质的区别,是服务理念的革新———不再以书籍本身,而是以读者的需求和应用,作为图书馆区域划分的标准。

 5月16日,广图旧馆,工作人员从书架上搬书。

    阅览室变成主题馆

    今天,广图新馆的五大主题馆区将正式对外服务。从“阅览室”到“主题馆”,图书馆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些迷茫,到了新馆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书了……”南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老读者对“主题馆”的概念并不清晰。

    方家忠说,确实如此。新馆全面启用后,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向读者推广全新的图书馆使用方式,改变传统的习惯。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同一个主题馆里,读者既能看到相关的刊物,也能看到中文图书和外文图书,还有电子视频,甚至会配套相关展览。(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按照工作人员的说法就是,“这些资源不再因载体不同,而分散到不同区域,一切更加以人为本了”。据介绍,从旧馆搬到新馆前,工作人员按照全新的区域为资源分类,足足做了2个月准备工作。

5月16日,广图旧馆,工作人员在打包将要运往新馆的书籍。

6月23日,广图新馆,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亲子阅览区。

    人文馆查查你的家谱

    位于北9楼的“广州人文馆”,是广图新馆中最具特色的主题馆之一。改观主要是以地方文献为基础,重点收集地方名人专藏。比如名人、名家、名门望族的著述,文献和藏书。今天,读者将可在广州人文馆,看到著名钱币学家王贵忱的书房;父子作家刘逸生、刘斯奋的专藏;一家三代八位女作家“南粤风华一家”专藏。

    在广州人文馆中,“家谱查询区”十分引人注目。这是广图与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合作设立的,“你从哪里来”的问题,或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据介绍,馆藏的本地家谱,均已转变为电子资源,提供查询;外地家谱则提供在线的查询方式;如果要查其国外的家谱,图书馆也将提供各种记录,包括死亡记录、婚姻记录等。

    还是不明白“家谱”究竟是什么?今天上午,美国犹他家谱学会亚洲区经理、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钱正民,将在图书馆首层大厅,开展《问问你从哪里来》的沙龙,讲述家谱的起源和流传。现场还设置了“家族树”,举行《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的家谱文化展。

    周周举办主题馆日

    除此以外,另外四个主题馆又能提供哪些资源呢?据介绍,多元文化馆,主要收藏了相关国家的文献,与国际友好城市图书馆、外国驻穗机构等合作开展交流活动。语言学习馆,提供国内各地方言、世界主要语言学习资源借阅和语言培训服务。亲子绘本阅读馆,为零至小学三年级的儿童提供绘本阅读服务,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创意设计馆,提供创意设计文献借阅、作品展览、信息交流、设计实践等一站式服务。

    据介绍,为了让读者更理解广州图书馆新馆的五个特色馆区,6月29日起,每个周六,馆内都将举办“主题馆日”活动,“手把手”讲解。

    比如在亲子绘本阅读馆日,将举办“爱在绘本中”特殊儿童绘本阅读活动。在创意设计馆日,则举办“馆友会作品展”。在语言学习馆日,安培了“名师教你说英语”活动。在多元文化馆日,将带来“真人图书馆秀”。

    对话

    广图馆长方家忠:

    新馆运作每年成本达近亿元

    2006年广图新馆奠基,至今8年间,已经历了4任馆长。去年1月,广州图书馆在经历2年半的馆长空窗期后,终于迎来新掌门———方家忠,国内最年轻的图书馆掌门人之一。今天,凝结了几代馆长心血和努力的新馆全面开放。对此,43岁的方家忠说,“我是幸运的,但是我压力很大”。

    谈区别

    读者要适应新的服务模式

    南都:你认为,旧馆和新馆本质上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方家忠:从表面上看,就只是场馆更大了,设备更先进了。但实际上,新馆颠覆的是旧馆的整个服务模式和流程。具体做法是,打破原来的资源结构,围绕不同主题,进行重新整合。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读者需要重新适应我们这个新模式。

    比如像儿童阅读这一部分,图书馆就细分成亲子绘本阅读和分级阅读还有小剧场。这一部分的借阅功能,是需求最大最受欢迎的,我们必须尽量做细做好。又比如创意设计馆,在旧馆本来就有艺术资料室,但在新馆,这个功能被强化了,因为我们留意到,现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大家对艺术需求变得更高级,所以我们重新整合原来的资源,增设了一个影音鉴赏区。

    南都:如今的广州图书馆,已经成为了广州文化的标志,由于等待太久,公众对它的期望值也很高。你怎么看?

    方家忠:大家伸长脖子盼着,新馆即将全面开放了,我们也到了必须向政府、公众以及社会,进行交待的时刻。在我的理解中,公众对图书馆的期待,包括想要更好的环境、更多的资源、更优质的服务体验;对政府而言,投入10多亿元,想要看到的是效益、特色和影响力。对于我而言,这两方面压力特别大。

    南都:广图新馆需要承担的东西很多,你看起来又非常年轻。

    方家忠:要知道,新馆从开始建设到今天,一共经历了4任馆长。前人栽树,我来乘凉,我是诚惶诚恐的。上个星期,广图新馆启动了全面开放月的活动,那天,我们接待了许多人,国内外很多图书馆的馆长。大家普遍认为,我很幸运。能在这个时候当新馆的馆长。这个确实也是我的感受,我现在43岁,一些想法在新馆也有了实践的机会。

    谈理念

    在开放与安静中倾向前者

    南都:这段时间,新馆曾经被媒体诟病“人太多”、“太吵闹”。你会不会反过来担心,人太多会影响环境?

    方家忠:不要说是普通市民,连我和我的同事,一开始都会觉得不习惯。这个新图书馆,和印象中传统图书馆的氛围和感觉,很不同。走进来,如果不说,你可能会以为这是个大商场。到了周末,这里不仅算不上安静,甚至给人感觉有点乱。

    我们也尝试做了很多标识牌,提示大家要安静,但发现很难起到明显作用。这毕竟是个开放的区域,有人是来看书,有人来参观旅游,也有人来乘凉,管理起来十分困难。

    南都:你认为,大家应该要适应这种氛围?

    方家忠:可以这么说。如今的广图新馆,已经从单一的阅读功能发展到多元化的功能,从单一的阅读空间发展成为综合的共享空间。功能不同导致的氛围改变,是必然的。我们图书馆服务的理念是,开放、平等、公益、阅读、交流、分享,倡导更为包容的公共空间。首先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这个图书馆,其次才是希望交流分享的环境尽可能的好。但是,当这两个目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前者更重要。

    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图书馆,也经历过这样一段时间。大量公共图书馆建起来之后,老读者投诉,说人太多、太吵了。馆员一开始也希望解决这些问题,后来发现很难。原本安静的图书馆变得热闹了,当利用图书馆变成常态,人们也会自觉地维护图书馆的环境,但需要一个过程。

    谈不足

    自动分拣系统年内难实现

    南都:本月28日以后,北楼8、9层也对外开放了,人文馆等重点特色馆,都在这里面,但是下午5点多就关闭了,为何不能像其他区域那样,开到晚上?(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方家忠:可以说,在一段时间内,广图新馆的人力资源,只能支持这个程度的服务。我们现在确实人力不足。当然,日后我们会根据读者的需要作出调整,但如果人力方面没有改善,难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变。

    南都:我留意到,全面开放以后,部分曾经关注度很高的的设施,依然没有完善到位,比如自动分拣系统?

    方家忠:这个自动分拣系统非常重要,是本馆的后台支持。因为现在,我们把图书、报纸、期刊,全部打乱了安排,借书只需要一个证,这对资源的分类定位,要求很高。目前,这个系统还有技术、资源等几个方面难题要解决。现在全靠人力来分拣,送到各个楼层去。我们之前测算了一下,由于这个系统目前还实现不了,我们人力投入的成本大概要增加40到50个人左右。

    南都:这个系统今年内能实现吗?

    方家忠:估计还不行。等整个工程全部做完,肯定是要到明年上半年,还要调试和落实。估计,这是我们明后年的主要工作。

    谈经费

    广州拟立法保障图书馆运营

    南都:面对这样一个公共项目,政府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政府对此的支持是怎样的?

    方家忠:整个广州图书馆的运作成本,分为三部分,一是水、电、空调、物业等费用,测算起来每年大概要花4500万到5000万之间,这块占最大头,接近1/2;二是人力成本,聘请各种工作人员的费用;三是购书经费。

    近几年,市财政对此给予了很大支持。前年,广图的购书经费约为2300万;去年筹建新馆,加上专项储备金,经费约为3350万;今年的正常购书经费为2300万,另外加上“市长基金”下拨了2500万,用于今明两年增加的购书经费。

    南都:这两年,政府比较重视,经费方面落实得比较好。但以后呢?如何保障这种投入力度得以持续?有相关保障性立法规定吗?

    方家忠:广州正在为图书馆立法,《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条例(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当中的条文,对图书馆运营经费做了间接保障。

    之所以说“间接”,是因为法律中不能明确要求政府每年为图书馆投入多少资金,但却明确了每年采购书籍的数量。这就要求你必须投钱进去,也属于保障的一种方式。除此以外,条例中还有对人力、设备设施的保障说明。

    [简历]

    方家忠,生于1970年,199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图书馆情报学系,同年进入广州图书馆采编部工作,后历任文献开发部副主任、咨询阅览部主任、业务办公室主任、副馆长等职。2012年1月,被任命为广州图书馆馆长,目前兼任广州市图书馆学会理事长。

    搬迁素描(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百万册藏书8 0天穿梭城市

    3月31日下午6时,广州图书馆进入了历史性的一刻:位于中山四路的旧馆目送最后一位读者离去,正式闭馆并进入搬迁状态。

    今日,位于珠江新城的广图新馆将全面开放。

    在过去的80天里,图书馆的上百万册藏书,通过货车的运送,从城市的老中轴线转移至新中轴线。新旧交替,不过转瞬。南都记者选取了当中的一天,记录下搬迁的片断———

    贴FID:让每本书都有身份证

    5月16日清晨7时,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为了避开上班交通高峰期,3辆大货车选择此时出发。总共1500余包的图书,跟随着货车,从中山四路一直往东,终点是花城广场。

    据工作人员介绍,搬馆期间,约有上百万册馆藏在城市穿梭。货车一去一回,每天至少6趟。

    看不见熙熙攘攘的读者,那一刻的广图旧馆,显得分外安静。一楼的报刊阅览室,已经完成搬迁工作,灯是黑的,书架是空的。30多名工作人员集中在旁边的电子阅览室里,正在逐一为光盘贴上F ID标签。

    “这个FID标签,其实就是每本图书或者每张光盘的身份证,记录了它们的架位和数据资料,是新馆实现自助借还书功能的基础”,采编中心主任袁兴薇说。

    打包:三人组一天打包6000册

    在二楼港台图书室,工人们沉默而熟练地进行书籍打包工作。他们三人为一组,一个负责将书从书架搬到推车上,另外两个人利用打包机将每30本图书,打成包裹。旁边堆放着一个个木架子,本是特制的模具,用来规范工人打包的规格。但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这个模具已经退居二线了。

    负责统筹打包工作的蓝小清说,每个三人小组,一天大概可以完成5000至6000册的打包任务量。以港台图书室为例,藏书约有2万多册,3个打包小组,两天就能完成全部的打包工作。

    运送:遇到大雨立即棉毯裹书

    9时刚过,雨停了,2个小时前往新馆出发的货车,已经返回旧馆的院子里。木棉树旁,几个工作人员继续指挥着工人,把打包好的图书放进货车内。“8楼和9楼的书,要隔开啊!”直至载满了500包书,货车又缓缓驶出了侧门。

    这个时节的广州,雨水总是和搬运工人逗着乐。下午3时,天忽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正在搬书的工作人员急急忙忙地拎上准备好的棉毯,把图书裹得严严实实。

    “这是常有的事情,棉毯是必不可少的,加上用于打包的纸张,至少有3层,即使突然下大雨,也能保证书籍的安全。”

    前人栽树,我来乘凉,我是诚惶诚恐的。

    ——— 方家忠

    采写: 南都记者 李晓瑛 实习生 王雨

    摄影: 南都记者 冯宙锋 黎湛均 孙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