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除夕
发布时间:2003-08-26 11:43:43
来源:广州您好

    除夕是农历最后一天的一个节日,也叫“大年夜”或“年卅晚”,与春节合起来,广州人统称为“过年”。

    这天,家家户户都大搞卫生,布置厅堂,贴门神、年画、春联,挂上祖宗或先人肖像,供以果品。

    下午以三牲果品在家祭祖拜神,然后将三牲与其他节日食品一起烹制成一顿丰盛的“年饭”,全家围桌而餐,称为“团年饭”。四点钟开始吃饭,直吃到五六点。饭后,年青人去逛花市(行花街),老年人在家“守岁”。旧俗儿童们还要去“卖懒”。入夜后,一手提灯笼,一手拿着染红的鸡蛋和数炷香,走出家门,沿街边行边唱:“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一直唱到土地庙或某神庙,把香插到神前的香炉上,然后走回家,将红鸡蛋分给长辈吃,此时长辈赏以“压岁钱”。俗称红鸡蛋分给越多人吃,这孩子就越聪明。此俗在珠江三角洲流行非常久远而且广泛。到了晚上十点后,各家各户开始在厅堂神台前摆上年宵品、罗汉斋、糕品等,以待到子时祭神迎春。从这时开始全城鞭炮连天,直响到天亮。90年代后,政府禁令燃放鞭炮,因此现在节日没有鞭炮声。

    广州的除夕花市,又称年宵花市或迎春花市,是广州人年卅晚的重要节目。广州花市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南汉时期,广州南郊就已出现专业种花出售的花农,到明清之际,在广州老城的七个城门下已形成花农卖花的经营性“花墟”;花市。一年一度的除夕花市,就是由此逐步形成的。但真正有意识地作为迎春花市,约成型于清代的中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更好地发扬花市的传统,1956年将分散于各街巷的点档集中到太平路(今人民南路),用竹竿搭成牌楼,名曰:迎春花市。从腊月廿七、八到除夕夜,一连三天三夜。从60年代初开始,分区开设花市,花档多达2000个。此外,越秀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流花湖等大小公园,也在春节期间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花市上除了传统的金桔、桃花、水仙、菊花等,近年来,又涌现了荷兰郁金香、日本杜鹃、米砂莲等多种外国名花瑞草。

    除夕“迎春花市”是广州特有的节日民俗,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是精神文明与民俗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象征着吉祥如意、生活美满,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族文化。

 

上一条: 重阳节

下一条: 韶关漂流旅游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