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一切事实——2021广州新年诗会”举行
报道时间:2021-01-15
来源:文旅中国

114日,由广州图书馆与《诗歌与人》诗刊主办,萨福文化等多家文化机构协办的“自然,一切事实——2021广州新年诗会”在广州图书馆举行。

开幕式上,智仁实验剧场首演著名诗人波德莱尔的《感应》,同时在广州图书馆负一层举办诗歌展,包括诗歌声景艺术、交互数字诗歌装置、影像诗影展、空间诗学装置、诗人诗歌墙、诗景造境等动态及静态展示,展览将持续至131日。

朗读者在黑暗中把诗人波德莱尔的《感应》带给读者。许建梅

据介绍,这是广州新年诗会诞生的第13个年头,也是广州图书馆携手《诗歌与人》诗刊合作的第8年。2021广州新年诗会的主题为“自然,一切事实”,主办方引领读者希望从自然与人的关系这个层面上去观看、思考和纠正。为了让这一思考有一个更新鲜的呈现,本届新年诗会邀请了广州本土多名艺术家参与,其中有声音行为艺术家陈弘礼、艺术家周钦珊、编舞家智仁、数字艺术编导柯咏恩、设计艺术家傅彦斌、视频导演黄婉菁、舞台空间设计师杨参等。

广州新年诗会创始人、著名诗人黄礼孩说,过去的十来年间,广州新年诗会做过不同的题材,有多种表现方式,比如2020年把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诗人叶芝的诗剧搬上舞台,就是最新的突破与尝试。但仅此是不够的,作为诗会的总策划,黄礼孩与艺术家们不断琢磨着如何做得更有陌生感,让观众对诗歌的认识力和想象力有所拓展。正是因为对“诗歌,语言桂冠上的明珠”的仰望,把读者放在第一位的美学精神,也正是一批心存理想的诗人、艺术家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贡献,每年发生在广州文化地标广州图书馆的新年诗会,才成为大众的热捧,成为这座城市的文化品牌和精神高度。

当天,首先由马莉、黎嘉祺、仲思用普通话、法语、广州话在自然的音乐背景里,在黑暗的一盏灯光中把波德莱尔的《感应》带给所有的观众。广州智仁实验剧场开启对《感应》一诗的演绎,舞者通过形体、造型、舞蹈、戏剧及灯光的演变,在舞美空间设计师杨参设计的可拉动产生多个抽象的自然空间里舞动,把诗人笔下人与自然的神秘关系进行了多个维度的探讨。用将近50分钟时间来演绎一首短诗,这也是本届广州新年诗会的一个实验,亦是从诗学研究视角予人新鲜感的一个尝试。

广州新年诗会的创始人、著名诗人黄礼孩在新年诗会上介绍此次诗会的情况。许建梅

人作为自然的一部分完全依存于自然,人声也是自然的属性。围绕这个主题,“声音博物馆”创始人、著名艺术家陈弘礼演绎了十几首关于自然题材的诗歌文本。陈弘礼借诗歌的意象去思索自然,在空白处开始,从诗人粥样、嘉励,朗诵家王非、马莉,歌唱家陈刚毅、吴倩晴等人那里提取不同的诗歌朗读声音形象,在无尽的体悟中创造出全息的视听效果。与以往略显单一的诗歌朗读录音不同,这次陈弘礼为广州新年诗会提供了诗歌声音演绎的立体感、在场感及超现实感。读者通过手机扫码,带上耳机聆听,即可感受到通过声音形象多轨道发生的诗歌。诗歌声音作为一个联盟产生,它与人的五感产生新的链接,通过小程序这个中介,诗歌声音直接表达了那不可说的东西,使体验者神往,摆脱尘俗,进入诗歌、灵感和自然的神秘境界。

从诗歌文本出发,展览现场的《自然而然》交互数字艺术装置作品提炼了波德莱尔《感应》中的“自然是一座神殿,那里有活的柱子/不时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语音”;蓝蓝的《一切都是节奏》“伐倒的树,那神性的年轮播放节奏的神秘”;多多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心情/在影子里追踪/无法破解的原由//鸽群像铁屑散落/没有男孩子的街道突然显得空阔”;哑石的《岁月》“当一切若有所思 /我会奉献出什么/一如畅饮过的山泉在腹腔中回旋/升腾,并化为山谷广阔的体温……”;沃伦的《浮世鸟类学》“多少年过去,所有地方和面孔褪色,一些人已死去/而我站在远方的土地,傍晚依旧”;黄礼孩的《拐弯处》“隐秘让一朵花保持着它的纯真/生活没有什么可以炫耀/我保留了拐弯处被遗忘的花朵”等中外诗人的十二首诗,从诗性空间出发,柯咏恩和她的团队用数字艺术将其构建成一个虚拟的世界,用编程的语言解读万物,并在虚拟的世界中寻找自然性、公共性、真实性,计算机生成的粒子,时而如流沙,如星光,或是大海、楼宇,尝试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中的自然互融成为一种新的自然境况。

在诗会现场漆黑的空间里,体验者通过光之语来认识光体,闪现内心灵敏的感应,把个人从眼见为实的封闭状态里打开,直觉的光芒照过来,超感官直觉生成,灵性的解脱通过光的隧道,与更多的事物产生链接,就像梦境的发生,找到情感世界的本质。自然是神性多维的存在,跨界创作者柯咏恩以光的几何建构来编织,以音调来感知、思考,在结晶化的光结构里面窥见自然诗歌的神秘性与灵性。当人与自然同时被召唤到的能量涌入这个光域,未知的诱惑力出现,思想与情感产生新的生命场,光的路径就形成,就成为新的精神之路。十二首诗歌中的短句,经柯咏恩创作出多维的世界,但连接起来又成为一首完整的新的诗歌,一首自然的天籁之声。黄礼孩一直希望在广州新年诗会这个平台上做科技与人文结合的尝试,此次有了年轻力量的进入,广州新年诗会得以不断更新它的表达模式。

诗歌不止于纸上的文本。广州新年诗会把诗歌可能性不断拓展,建筑诗、戏剧诗、水墨诗、舞蹈诗、音乐诗等都展示过。2021年广州新年诗会还呈现视频导演黄婉菁与其团队,按照主办方提供的诗歌文本所创作的影像诗歌作品。

三组影像在自然题材的诗歌里获得新的灵感,他们面对的事物简约而不单调,丰富不枯燥,拍水影中的枯枝、铁轨上风雨飘摇中的花、树林中的光影,他们力求镜头语言的纯粹性和想象空间的打开,把人对自然的思考和生命的哲学融进了,在细微之处,是动与静、近与远、明与暗、有与无,以自然生活中被人忽略的瞬间来表现,让观者获得一个小小的涟漪,这个心灵的涟漪不断展开,就有了百转千回的味道。

设计师、书法家傅彦斌认为广州新年诗会是广州的文化形象,他们通过字体来设计一个空间感和视觉张力强烈的海报来表现诗会的主题,蓝色的基调是神秘,也是自然的一种肌肤。此外,傅彦斌还与他的团队寻找2020年的某个瞬间,组成一个新年诗会的形象片,在短时间内,以强烈的情感冲突来抓着读者的心,既文艺又有自己的态度。

对于2021年来,空间体量最大的一个作品是艺术家周钦珊的诗学空间《自然的肌肤》,周钦珊从诗会的主题出去,去思考属于个人的认识,从抽象的自然山水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周钦珊这次大胆启用蓝色与橙色,她先是用橙色透明胶把图书馆展览厅巨大的玻璃窗户贴起来,形成一个光的在场。而展览厅里面的装置是蓝色的,蓝色装置她用橙色的光圈来营造氛围,目的是创造一个诗学空间,她希望读者思考在这个空间能感受到什么。

黄礼孩用一段诗歌来呼应周钦珊的作品:“对自然的怀念,中途停止的碎浪也开始涌动/蓝色时间,蓝色记忆,蓝色河山,蓝在暗中不断交换/蓝的词典住着万有引力,浓缩着羚羊挂角的墨之声/词的星群在闪亮,词的灰烬也在燃烧,告别与预兆都在庄严地吹拂”。

在现场,一幅巨大的“诗人墙”吸引了众人驻足。围绕“自然,一切事实”这个主题,主办方向全国一百二十多位诗人征集到他们写自然的诗歌和诗人在自然中的影像。著名诗人翟永明、于坚、宋琳、蓝蓝、吕德安等人都参与了此时新年诗会的邀约,而广州本土也有四十位左右的诗人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