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广图体验“南海神‘妙’”
报道时间:2015-03-22
来源:信息时报

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会长李庆新先生进行南海神庙与波罗诞分享讲座。

  一年一度的广府文化民俗节诞“南海神诞”即“波罗诞”就要来临,周边乡亲会延续古老的祭拜南海神习俗,祈求国泰民安,这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
  昨日,不少市民提前到广州图书馆探秘了“南海神‘妙’”,听专家讲解南海神庙及波罗诞的由来及发展,现场参与制作象征吉祥如意的“波罗鸡”。本次活动名为广州之窗2015年互动体验项目“南海神‘妙’@广州味道”,由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和广州图书馆共同主办、广州越秀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特约呈现、广州市金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专家开讲 海上丝绸之路珍贵遗产
  什么是波罗诞?什么是南海神?他们有怎样的由来和发展?历史上对作为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于这些问题,在昨日的“南海神‘妙’@广州味道”体验项目上,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教授带来了精彩的讲解。在活动上,他分享了对南海神庙以及广州海上贸易历史的研究心得,揭开了南海神庙从最初朝廷祭祀南海神到明清时期民间对南海神的崇拜开始盛行衍变过程。
  李庆新还表示,南海神庙以及波罗诞文化都是珍贵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人文资源。以南海神崇拜为核心的信仰圈不仅有城镇、村落、遗址、文物、码头等各色各样的物质文化遗存,还有极为丰厚的歌谣、传说、仪式、信仰等非物质文化元素。“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史迹之一,南海神庙千百年来可谓一直见证着广州经济的蓬勃发展”。
  亲自动手 波罗鸡传承人现场授艺
  昨日活动现场的布置别出心裁,精美的广绣、乞巧节工艺品,当然少不了大明星“波罗鸡”高傲地站立在现场的各个角落。波罗鸡并非真鸡,是用泥坯作鸡身模具,用纸裹上浆糊让其成型,贴上彩色鸡毛并进行各种涂色加工的精致工艺品。来自黄埔区穗东街道庙头社区的波罗鸡传承人张丽添,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技龄,作为特邀技艺专家现场献技。
  观众分成了数个小组参与了体验,尝试把半成品的波罗鸡贴上羽毛,一只只形态各异的波罗鸡涌现出来。记者发现,现场的小朋友特别有创意,不按套路制作,却在鸡冠上也粘了各种颜色的羽毛,让传统的波罗鸡摇身一遍成了“火鸟”、“火鸡”甚至有些还长了翅膀,场面非常有趣。
  现场市民给波罗鸡贴完羽毛之后,张丽添帮助他们在鸡脚处缝上底座让波罗鸡可以站稳,动作非常娴熟,一会儿的功夫,就缝完了几十只。据介绍,做波罗鸡实际上并不简单,需要经过多达36道工序,包括泥土捏鸡模、戴鸡冠、点睛等。张丽添告诉记者,以前在庙头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波罗鸡,一般来说,一户人家一年可以做3000~4000只波罗鸡。
  在活动现场,一个中法国际家庭特别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妻子彦儿特意带两个混血宝宝来参加活动。“我们都是外地人,不了解岭南文化,很开心能有这样的机会参与到本土文化的活动中,大人和孩子都学到了很多岭南知识”。记者看到,不少市民在做好的波罗鸡上写“一帆风顺”、“平安快乐”等字样,为新的一年祈福。
  波罗诞问答
  什么是南海神庙?
  李庆新介绍,南海神庙始建于隋朝,为中国古代祭海场所,是目前我国古代四大海神庙中唯一保留完整的海神庙。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2015年为3月30日至4月1日)是祭奠南海神的民间节日——南海神诞,即波罗诞,始于宋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比天坛还早800多年,
  南海神庙为何会在广州?
  李庆新表示,广州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在岭南地区是没有哪个港口城市可以比拟的。隋代广州作为岭南区域中心地位更加稳固,也是南海交通贸易的不可取代的中心。
  何谓波罗鸡?
  买波罗鸡,是广州人过波罗诞的“保留项目”。有传说是波罗神变成神的时候,鸡叫了一声,所以就有了波罗鸡的故事。李庆新表示,波罗鸡是一种民间力量创造的产物,这也证明了民间力量支持着各种信仰。(周月)
 

《信息时报》2015年3月22日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