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西园酒家和鼎湖上素
发布时间:2003-09-02 09:53:40
来源:食在广州

这是传统素菜中之极品,昔日是西园酒家招牌菜。关于这个菜的来历,有一段有趣的传闻。

三十年代,广州六榕寺有间斋菜馆叫“榕荫园”,经营素食颇有法度。其中一款素菜选用“三菇”、“六耳”等上乘原料精制,堆成十二层,形象雅丽,质、味特优,特以佛祖等号命名为“如来上素”,意思是顶儿尖儿的最高级斋菜。由是传名远近,招来不少食客和香客。当时广州四大名园之一的西园酒家设在六榕寺附近,生意顿受影响,西园的老板谋求对策,四处寻访做斋莱的能师,后来访得鼎湖山庆云寺有个老和尚善烹斋莱,就派人拜他为师。在老和尚指点下,制出一款名为“鼎湖上索”的上等素食(另一说是庆云寺庆云大师有次赴六榕寺讲学,到西园把鼎湖上素的制法传于该酒家)。老板乘机大肆吹擂,一时也吸引不少食者。但“鼎湖上素”质味都不如“如来上素”,不久生意又淡下来。西园酒家的老板绞尽脑汁,最后竟不惜开斋——借助鸡、猪肉熬制的上汤,煨制这味斋菜,同时在形款上亦加以变动,使色、香、味比“如来上素”更佳。这样,又吸引了许多食客。西园老板遂列之为筵席第一道菜。

传说当时广东军阀陈济棠老婆莫秀英好吃斋莱,听到“鼎湖上素”盛名,便请西园厨师上门制作。由于西园不是素菜馆,恐怕带有荤食,又声言进门的素菜原料及厨具均要检查。老板闻讯大惊,担心此莱如不按原方调味则食味欠佳;若按原方调味就会“露底”,等于自拆招牌。后来厨师心生一计,用白毛巾吸取浓肉汤,晒干以后带去。届时用水漫出毛巾内的肉素调味,果然顺利过关。现在,菜根香的“鼎湖上索”大致沿用西园制法,但纯用黄豆等索食原料熬汤煨制,保持素菜的本质而食味不减当年。

鼎湖上素的特点是:色彩雅丽,层次分明,鲜嫩爽滑,清香适口,爽而不腻。“上素”大致沿用西园制法,但纯用黄豆等索食原料熬汤煨制,保持素菜的本质而食味不减当年。

鼎湖上素的特点是:色彩雅丽,层次分明,鲜嫩爽滑,清香适口,爽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