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项目传承人高兆华莅临广州图书馆亲授翡翠玉雕常识
发布时间:2016-09-28 15:32:27

 


图1:高兆华大师在广州人文馆为读者开讲


        9月23日下午,广州传统民间工艺系列讲座第一期——“广州玉雕之翡翠鉴赏与收藏”在广州人文馆举行。本次讲座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传承人”高兆华先生为读者开讲。通过认识翡翠、鉴赏翡翠、收藏翡翠和广州玉雕精品赏析等方面,介绍翡翠玉雕基本常识,带给年轻读者既传统又新鲜的感受。

        高兆华先生1949年出生于广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玉雕”传承人,1997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高兆华老师技术全面,知识广博,擅长因材施艺,巧色设计,既有北派玉雕扎实的传统功底,又有南派玉雕的大胆创新,开创了独特的玉器雕刻新工,形成生动巧妙、手法独特、工艺精细的艺术特色,作品题材广泛、造型优美,无愧南派玉雕领军人的称号。此次专程来到广州图书馆开讲,十分难得,他为讲座的筹备和推广地方传统民间工艺常识做了充足的准备,讲座颇费心思。


图2:广州玉雕大师高兆华工作照 


        高兆华老师介绍,我们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就培养了一种天然的浓郁的崇尚玉器的优良传统。中国玉器工艺始于新石器时代,成长于夏商周时代,成熟于战国、秦汉、唐宋时代,兴盛于元、明、清。现代玉雕是集历史之大成而高度发展起来的。

        翡翠名称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翡翠从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第二条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为分辨这不是中国的翠玉,即将之称为“非翠”,意思为不是中国的翠玉。时光流逝,非翠变成翡翠。二是翡翠翡翠,翡红翠绿。翡翠就是红色的玉和绿色的玉。

        翡翠与其他宝石相比有五大特点:多姿多彩、变幻无穷、不可重复、不可以再生、物理性质优胜于其他宝石。颜色是翡翠质量评价的关键。翡翠的颜色评价可归结为“正、阳、浓、和”。

        讲座上,高兆华老师耐心教导读者如何鉴别翡翠真品。真品翡翠种、水、色俱佳,还要学会分辨翡翠的种类,翡翠共分几十种:老坑种,白底青种,青花种,油青种,豆种,芙蓉种等等。其中最高档的可以算是老坑玻璃种。

        水头是行家话,指的是翡翠的透明度.透明度高的,行家称为水头长,反过来,透明度低的,称为水头短。




图3:现场读者听得津津有味


        高兆华老师详尽介绍影响翡翠透明度的因素。他说,组成矿物越纯,自身的透明度越高,翡翠的透明度就越高;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越小、形状和排列方式越规则,则透明度越高。行家称翡翠的透明度为种,种好就是透明度高的意思。透明度差的玉,当光线射在它表面时不能透入,绿色不能透过光线放出来,使人感到颜色死实。

        好的翡翠必须是色种兼优。翡翠的结构俗称底或地,结构对翡翠质量的影响极大,它不仅直接影响翡翠的质地,而且在相当大程度上影响翡翠的颜色、透明度以及光泽的好坏。翡翠的结构主要与组成矿物结晶颗粒的大小、形状、排列方式等密切相关。组成矿物越细,矿物呈纤维状定向排列的程度越高,翡翠的质量越高,因此,极细的纤维交织结构是高档翡翠的必备条件,具备这种结构的翡翠质地细腻、油润、极具美感,价值较高。翡翠中常见的底有玻璃底、蛋清底、糯化底、米汤底、青水底、灰水底、紫水底、浑水底、细白底、白沙底、灰沙底、豆青底、紫花底、青花底、白花底、瓷底、白底、糙白底、粗灰底及褐黑底等。



图4:高兆华老师为读者详细介绍翡翠鉴别常识



        对于翡翠的鉴别,高兆华老师作了着重介绍。玉器分为A货、

        B货、C货三种,A货是没有经过高热、高压等人工伪做的原装翠玉(未经“B”过或曾经“电色”),本来的种质已经是这个样子,色泽是天然的,俗称“正色”或“真色”。B货并不是光指次生翠玉或次品,而是会经由人工处理,比如用强酸溶解硬玉中的杂质,破坏了玉石的分子结构;又用环氧树脂粘合。C货则与B货一样糟,是染色货,俗称“电色”或“入色”,经过重复加热和染色的程序十数遍,日后遇高热时会脱色的。

        通过颜色、光泽、结构以及使用制的红外吸收光谱仪可以鉴别出B货。最靠谱的鉴别方法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翡翠的晶体结构(玉纹)是否遭到破坏。若遭到破坏,就可以证明这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有时还可见到里面存在的树脂,当然观察鉴定的人必须对翡翠的原生结构有完整的认识,才能作出正确的鉴定。

        对于现代玉器收藏鉴赏应如何着手的问题,高兆华老师提供了一些途径供读者参考;通过“看玉质”、“辨造型”、“析工艺”、“品艺术”、“观创新与仿古”五个方面便可得出答案。

        最后,高兆华老师详细介绍由他亲自创作的四座具代表性的广州玉雕工艺品,精妙的工艺特色介绍成为本次讲座的点睛之笔。



图5:【母爱】 规格:53cm×33cm×23cm  材料:黑玉


        这件作品灵感来自《广州日报》登出的组图,是澳大利亚的一位摄影爱好者拍到关于天鹅妈妈哺育小天鹅的过程。高兆华老师深为感动,刚好高兆华老师手里有这样一块石料,石头里面还含着一块石头,故因材施艺,创作完成了这件作品。

 


图6:【日月同辉】  2100×2000×600MM   材料:黄龙玉

        这件作品由九条玉龙、五个光环和一座“嫦娥奔月”组成。高兆华老师介绍“日月同辉”中的五环。五环中最大的直径为42cm,环粗4cm,最小的直径12cm,环粗3.6cm。“五环”的造型灵感来源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的“浑天仪”。每一个环内中空,内嵌黄色灯光,组合起来浑然璀璨。环外雕龙、凤、麒麟、鹤、龟五种神兽,呈现出一种富贵祥和之气。

        中间的“嫦娥奔月”在造型上,利用巧妙的设计和高超的雕刻手法,使嫦娥左手手持的宫灯为原石体积增厚了7cm,增高了1cm,加上右手牵引的玉兔及当中可转动的月亮,更使整个作品比原石体积增厚十多厘米,这样的设计,使作品更具层次感,立体效果更佳。月亮里的寒宫与山子都用了反雕技术,也就是在后面雕刻,前面看。那种若隐若现的效果,营造了如看到天上月亮的那种朦胧又幻妙的感觉。黄龙玉那种特有的透光性,给作品增添了意想不到的光感,呈现绝佳的视觉效果。



图7:【渔汛】   800×800×150MM       材料:黄龙玉


        作品的难度体现在表现丰收的渔笼,渔笼内雕有鱼虾蟹,通雕已经相当有难度,更甚的是要内雕有活灵活现的鱼虾蟹,这无不体现高兆华老师40多年的玉雕设计经验和制作技巧。本作品布局合理,手法细致,做工精巧,充满着岭南水乡特色。

 


图8、图9:【同心协力】  90x60x30 MM   材料:白玉


        这件作品以蚂蚁搬家故事为蓝本。蚂蚁积众之力,把一条体积数百倍于己的毛虫搬回家。蚂蚁那种同心协力建设家园的精神,是作品创作的激发点和灵感来源。高兆华老师巧色运用玉石原料,因色设计,因材施艺,把白玉地雕成毛毛虫,红心玉巧色雕成蚂蚁。在有限的史料上,精雕了63只聚散有致的蚂蚁,其雕刻已达到玉料最细极限。

        尽管当天是非节假日,仍吸引不少年轻读者慕名前来捧场。广州传统玉雕工艺知识鲜有机会直接向市民传授,通过这次机会,在让年轻读者接触到广州玉雕中的基础入门知识的同时,也引发了他们关注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的兴趣。讲座结束后,不少年轻读者把高兆华老师团团围住,争相探讨翡翠工艺相关知识。高兆华老师也非常乐意解答现场读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现场气氛踊跃。


图10:讲座结束后,高兆华大师被热情的读者团团围住


        高兆华老师对于此次来到广州图书馆开讲感到非常高兴。他表示,传统的“广州玉雕”工艺不乏年轻人追捧,希望通过广州图书馆这个公益性文化服务平台让更多民间传统工艺走出作坊,面向更广阔的人群,更希望这些本土的传统技艺能代代相传,为广州地方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下来的10月-12月,广州传统民间工艺系列讲座内容题材丰富,嘉宾阵容鼎盛,读者朋友请勿错过!敬请关注广州人文馆公众微信号及广州图书馆官网活动预告,期待您的支持和参与!


本期延伸阅读推荐:
《广州玉雕:高兆华玉雕作品精选》


责任者: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索书号:J329/28
馆藏地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玉雕创作与鉴赏》

责任者:文少雩 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J314/98
馆藏地点:综合图书区


《玉雕鉴赏•壹》


《玉雕鉴赏•贰》

《玉雕鉴赏•叁》


《玉雕鉴赏• 肆》



责任者:赵永魁著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TS932/20/1  TS932/20/2   TS932/20/3  TS932/20/4
馆藏地点:休闲生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