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珠玑——“阅读体验荟”第18期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6-09-28 12:41:51

         
时间:2016年9月23日(周五)14:30-16:30
地点:广州图书馆南一楼阅读体验区
嘉宾:吴晓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后、中山大学古文字学博士)


        《千字文》是我国古代先哲从历代的经史典籍中选取的一千个汉字编成的韵文。《千字文》内容以四字形式呈现,既有典故,也有文化内涵,将上古传说、古代礼制、古代地理、四时蔬果等内容浓缩成千字,言简意赅,上下承接,思路开阔,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优点和特点。本期“阅读体验荟”上,吴晓懿老师为公众阐释《千字文》的语言艺术特点,并通过拓墨制作,带领读者体验古文字的魅力。

        活动从讲述《千字文》产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开始。吴晓懿老师指出,我们现在看到的《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编写。其实在三国时期就已经有《千字文》,见于敦煌文献。当时皇帝为了教育子弟,编写《千字文》作为课本,但是没有次韵,没有排序。南北朝时期,周兴嗣将《千字文》重新按照音韵、顺序等方面,编成儿童启蒙教材。文中包括历史发展脉络,又有各行各业,囊括社会、经济等方面,内容丰富。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儿童的经典启蒙教材。

        《千字文》为何能长盛不衰并作为蒙学识字教材存在,它在语言艺术上有什么特点呢?吴晓懿老师介绍到,《千字文》以“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头,“谓语助者,焉哉乎也”结尾。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地理、四时瓜果、古代礼制、山川湖泊等各个方面,几乎是句句引经,字字用典,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在语言艺术上,《千字文》字字如珠玑,句句有出处。作为蒙学识字教材,《千字文》具有集中识字的特点,一千个汉字无一字重复,所选字多为常用字,注重实用,编排十分巧妙又均为韵语,朗朗上口,易于背诵,适合儿童的学习特点。同时在识字教学中贯穿了儒家宗法伦理道德思想教育。因此,《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一起作为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蒙学教材,被并称为“三、百、千、千”。

        《千字文》千言不重,文采华茂,音韵和谐,一气呵成,可谓字字如珠玑,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千言不重,四言为句。全文共 1000字,包含早期文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具体的造字方法,每 4 字一句,2 句一组,全文 250 句。它继承了《诗经》的四言句式,以整齐划一的句法特点,开创了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诗式”的先河;二是文采华丽,层次分明。《千字文》虽然是蒙学教材,注重养正教育,但它并不排斥辞采的优美,相反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追求与造诣。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句中的“腾”和“结”二字,把云的气势和露的冷峻表现得生动形象。《千字文》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哲学、道德、历史、语言、文字、生活常识等无所不及。更重要的是,如此丰富的内容在短短千言中,显得结构清晰,连贯又有条理;三是注重押韵,工于平仄。全文每两句为一组,双句押韵,即每组最后一字押韵。全文平仄工整,音韵和谐;四是讲究对仗,善用修辞。全文 125 组,对偶句有 85 组。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一组句子既是对偶又是排比。


附1:精彩互动
Q1:何为象形字?
A1:象形,即把要表示的对象画下来。如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他的手。隶书以后字形变化较大。楷书“人”字两笔的下端竟像是人的两条腿。




Q2:何为指事字?
A2:指事,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



Q3:何为形声字?
A3: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形声字是最能产的造字形式。意符一般由象形字或指事字充当,声符可以由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充当。


Q4:何为会意字?
A4:会意,即用两三个象形字组合成一个画面,以表达某种意义。

        

           (保)                        (男)



Q5:什么是拓墨?拓墨的具体步骤是?
A5:拓墨顾名思义就是把砖碑上的书法作品用墨转移到纸上。拓墨有几个步骤需要注意:首先,要进行清理工作,除去表面的灰尘与杂物,动作要轻柔;接着,用清水浸润生宣,增加其韧性,以免调整时弄破纸张,把浸好的宣纸拿旧报纸吸干,将纸平铺在要拓的碑面上,用棕刷轻拍纸面,使碑上的字迹清楚浮现。在拍打时要特别注意,力道不能太大以免将纸拍破;最后一步是拓印,上墨的成功与否,直接会影响到成品是否完整美观,用墨的多少也关系到揭纸的难易。






附2:活动照片





图1:本期嘉宾吴晓懿老师


  

 


图2、图3:活动现场

 


图4、图5:踊跃提问

 


图6、图7:工作人员现场演示拓墨

 


图8:小读者拓墨作品(龙师火帝)

 


图9:读者拓墨作品(秋收冬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