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初见,余音绕梁——“阅读体验荟”第29期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8-03-29 16:26:49

  主题:“古琴曲欣赏及吟唱公益体验活动

    时间:2018317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广州图书馆南一楼阅读体验区

    嘉宾:陈宛莹(小学高级音乐教师)

          徐思杭(浙派徐门琴馆传承人)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第29期“阅读体验荟活动邀请到小学高级音乐教师陈宛莹、浙派徐门琴馆传承人徐思杭两位老师,和现场的60余位读者一同交流琴歌艺术技法,体味崇尚自然、回归本性的中华传统文化。

    活动开场,陈宛莹老师先为大家介绍了古琴与琴歌艺术的渊源。正所谓“士无故不撤琴瑟”,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不仅是一件历史悠久的乐器,更是文人雅士精神世界的象征符号。琴歌,顾名思义,即抚琴而歌,作为古琴音乐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瑰宝,它不但从侧面体现了古琴数千年发展变化的过程,而且也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遗存。琴歌萌芽于先秦时期的祭祀仪式、大型庆典中的乐舞,稳定发展于两汉、魏晋南北朝,至唐宋进人鼎盛阶段,明清逐渐走向衰弱。但所幸的是,时至今日琴歌依然在琴人中流传。

    优秀的琴歌,不仅需要琴家精湛娴熟的技艺,更离不开歌唱家声情并茂的完美表达。来自古琴世家的徐思杭老师和精于唱歌的陈宛莹老师对琴歌的演绎可谓是珠联璧合,只见徐思杭老师席地而坐,十指轻抚琴弦,宫商角徵羽汇成琴音冷冷。而陈宛莹老师站立一旁,跟着节拍,以婉转悠扬、清脆悦耳的声音分别演唱了《开指黄莺吟》《秋风词》和《阳关三叠》,一时间,声韵与琴韵的相和之美让现场读者对“余音绕梁”有了切身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读者们更立体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参加此次活动的两位老师和志愿者们皆身着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总体风格清淡平易,能够充分体现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平和自然、宽厚仁爱境界追求。汉服和琴歌带来了柔静安逸、典雅清新的气息,配上古典阅读区雅致怡情的氛围,真是犹如回到古时,大家静坐在山水之间,借着音乐与诗词的契合,全身心感受天地自然的启示。最为应景的还属陈宛莹老师在三曲唱罢后又带来一首《神人畅》,该曲相传为唐尧所作,是仅有的唐代以前记载下来以“畅”为题材的两首古琴曲之一,曲风苍古雄健,淳朴自然,如江河行地,似日月经天,中华传统文化最推崇的最高境界天人合一在此曲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欣赏过两位老师精彩的琴歌演绎后,在陈宛莹老师的带领指导下,现场的读者也一起体验了琴歌《开指黄莺吟》的吟唱。虽然现场鲜有受过专业声乐训练的读者,但正如木心先生所说真能体会中国诗的好,只有中国人,最好的艺术作品都是真情实感的随性流露,所以无需五音俱全,在唱起黄莺,黄莺,金衣簇,双双语,桃杏花深处。又随烟外游蜂去,恣狂歌舞的那一刻,我们血脉里对传统文化崇尚平和自然的理解便被唤醒了。安于当下,心灵合一,这就是恰到好处的琴歌。

    宋人白玉蟾曾这样写道:“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这是琴歌吟唱首次走进图书馆,短短两小时的体验让人意犹未尽,在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开展多场琴歌吟唱体验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爱上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


说明: DSC_0081

1.陈宛莹和徐思杭老师

说明: 6

2.身着汉服的志愿者

说明: 3

3.读者体验琴歌吟唱

说明: 10

4.活动工作人员合照

 

  本期图书推荐

说明: s28361978书名:《古琴丛谈》

简介:本书从古琴的制作说起,谈到古琴音质特色,弹琴的讲究,“打谱”,指法,琴曲题材,及传统琴曲的音乐特征、琴的总体品格与流派风格。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索书号:J632/71/[2]

所在馆藏位置: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


说明: 4613575

书名:《太古遗韵:中国古琴文化大展图录》

简介: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古琴艺术知识,特举办此展览。以琴人、琴风、琴曲为线索,利用大量传世文献和古琴实物,展示古琴艺术从先秦发展至今的传承和流变。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索书号:K875/711

                       所在馆藏位置: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