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上午,《广州之窗、广州人、广州故事》之“珠水流金——广州饮水往事”专题活动在广州图书馆“广州之窗”城市形象推广厅举行,知名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一席话打开了广州饮水历史的秘密,吸引众多市民一起探寻并参与互动。
古代:苏轼曾提“自来水”方案
图1.饶原生老师讲解古代“自来水”的历史
“一条珠江穿城而过,广州的许多地名都烙上了深刻的饮水历史的印记,比如濂泉、福泉街、甜水巷、流水井、双井街……”饶原生老师的开场白,立即吸引了读者的兴趣。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提起广州的饮水的文化历史,饶原生老师讲起来滔滔不绝的说:“今天我就跟大家‘吹吹水’。”饶原生老师介绍,因为古广州靠近海边,一般井的水质不好,南越王赵佗命人在越秀山南麓开凿一井,泉味清洌,大旱不涸,后人称之为越王井。随着人口的增加,全城喝一口井远远不够,人们开始寻找水源,甚至想引白云山泉入城。公元248年,担任吴国交州刺史的陆胤来到广州,将出自白云山蒲涧流经越秀山的甘溪开凿疏通,引水入城,挖塘蓄水,民得甘食。
饶原生老师表示,其实大文豪苏轼与“自来水”也有渊源。当他在被贬岭南时,得知广州人民只能饮苦涩的水,便写信给广州太守,建议引山泉水入广州,为民造福。他的方案是:于岩下凿大石槽,引以五管大竹,续处以麻绳漆涂之。随地自高而下,水自流直入城中,谓“自来水”。当工程竣工,广州一带人民欢天喜地,共饮甘泉。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自来水,则是清朝末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手里建成的。
近代:清末增埗水厂很“威水”
图2. 嘉宾何雪峰分享广州饮水的“威水”史
信息时报编委何雪峰作为嘉宾,向在场观众分享了广州饮水的近代“威水”史。何雪峰认为,广州开办自来水厂的想法最早与张之洞有关。张之洞来粤之初,广州城因饮水不洁导致疾病盛行,同时因为井水救火太慢,一有火灾基本上都是烧通顶,铺设自来水有了很迫切的需求。南海籍富商何献墀提出开办水厂的主张,获得张之洞的同意。何献墀请英国工程师柯则域来广州规划自来水事务厂,最终将水厂规划在增埗河,也就是今天的西村水厂所在地。但是真正落实这个规划,办成水厂的则是两广总督岑春煊。根据上海商人李平喜、王声楷的建议,借鉴上海杨树浦水厂的经验,岑春煊采取官商合股的模式筹办水厂。1905年,广东省河自来水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1906年增埗水厂也就是今天的西村水厂动工,两年后,向广州城供水。最初,三条水管主要供应西关、南关和惠爱路旧城区三个富人区,当时一户人家的水费可以买七八十斤大米,属于富贵人家的消费。
互动:大家一起来吹“水”
图3.与现场观众互动“吹水”
“谁能说几个与水有关的成语?”在分享过后,现场嘉宾与观众玩起互动,尽情吹“水”。“饮水思源、一头雾水、水泄不通……”一轮成语战后,不少观众获得精美的礼品。由于广州与“水”息息相关,饶原生老师又以“羊城老八景和新八景中与水有关的”为题,考验现场观众对广州的了解,在观众的积极参与下,“菊湖云影、珠水流金”的答案随即揭晓。
对粤语颇有研究的饶原生老师表示,其实粤语词中很多都与“水”有关。而且不同的词中“水”的含义迥异,诸如冻过水、睇水、心水、散水等。于是现场又演变成一个粤语大讲堂,一些新广州人开始跟着台上嘉宾学起带“水”的粤语。“我来广州已有三年了,但对于广州浓厚的水文化还知之甚少。这个讲座我很心水,不仅了解了历史,还学了点粤语。”一位全程参与活动的观众满意地说道。
温馨提醒:如果错过现场活动,读者也可以于近期到广州图书馆一楼东大堂广州之窗观看《珠水流金——广州饮水往事》展览。内容有自来水历史,近代的大型供水工程建设、智能供水、微信服务介绍、用水百科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