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灰塑传承人邵成村在广州图书馆传习灰塑工艺
发布时间:2016-11-07 13:51:39


        10月14日(周五)下午,广州人文馆举行广州传统民间工艺系列讲座第二期:广州灰塑。这次讲座请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州灰塑项目传承人邵成村先生,不少读者兴致勃勃前来听课,现场座无虚席。 

        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灰塑工艺就已经存在。这种装饰工艺主要盛行于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广州市志》也记载,在南宋庆元三年(1197)的增城证果寺有灰塑龙船脊。到了明清时期,广州灰塑成为祠堂、庙宇、寺观、豪门大宅以及民居建筑的主要装饰工艺之一。主要运用在山墙顶端、门额窗框、屋檐瓦脊、亭台牌坊等处。 



图1:广州陈家祠屋脊上装饰有大量的灰塑图案 


        灰塑不仅仅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工艺,也承载着岭南先祖一千多年流传下来的文化。讲座中,邵成村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灰塑工艺的历史价值、工艺流程和实用价值等各个方面。当天他还带来了灰塑制作原料,现场演示石灰调色、展示灰塑构件等,讲堂妙趣横生,读者好奇发问,气氛异常活跃。

        邵成村老师介绍,灰塑的历史有一千多年。然而灰塑制作的材料却非常简单,石灰加上柴米油盐制作即可做成灰塑。通过石灰和简单的材料调配制作的灰塑历经日晒雨淋,仍能保持几百年。一般人认为石灰会吸水,易腐烂,会很快变形,但真正通过精湛工艺做出来的灰塑却经久耐用,内里的学问、工艺非常重要。

        灰塑的材料

        邵老师告诉我们,制作灰塑的材料有:

        1、石灰

        2、沙子

        3、稻草

        4、玉扣纸

        5、红糖

        6、糯米粉

        其他:铜丝、铁钉

        制作灰塑需要两种灰:稻草灰、纸筋灰。

        稻草灰的制作原料:石灰,沙子、稻草。邵老师拿出一根稻草,告诉读者,在广州,这叫“禾杆草”,“禾杆草”加上石灰、沙子,叫稻草灰。 



图2:邵成村老师把“禾杆草”带到了现场

    
        纸筋灰的制作:用玉扣纸做的灰叫纸筋灰。用“元宝纸”作为原料,这种纸用竹纤维做,通过石灰的发酵后,做出来的灰很细腻、可塑性强,用石灰加上竹纤维制作的灰塑保存时间更长。
        红糖,是做糖最基础的糖。如是白糖、粉糖等经过高纯度提炼后,缺少了很多元素,做出来的灰塑就不耐久。不少人会疑惑,为什么不买白糖、冰片糖去做,就是因为,白糖加入灰塑后,灰塑很脆,没有柔性,干得比较快,就封闭了表面。
        再加上糯米粉、油,就能解决灰本身的一种特性,将灰的理念总体提升到一种空间,用这些材料做出来的灰塑无惧风吹雨淋,可保存几百年。
        灰塑的工艺
        1、构图:
        工具:底板、粉笔
        由各人的思维构造出自己想要描绘的形态。  
        在制作灰塑时,有一套工艺流程,通过道具解说过程。先想好怎么做,构图,在建筑上做灰塑,第一步是构图。
        2、扎骨架:
        工具:铁锤、手钳
        材料:钢钉、铜丝
        用钢钉及铜丝将骨架连接好
        3、草灰打底
        工具:灰匙和灰板
        材料:调配好的草根灰
        用草根灰将骨架包裹起来
        第三步上第一层灰,叫草根灰。让灰与骨架粘合在一起,祖先想到这里的环境,解决了广东地区的高温潮湿,因为稻草灰搅拌以后,跟灰融合在一起,跟灰里面像钢一样的纤维,互相连接,草硬度不硬,硬度高温时可以向外面挤压,能解决广东地区温度高的问题,用稻草会解决,而且吸收更多的水分。
        一般一次性定型,如果是大型灰塑,必须一层一层的扫,做一层隔一天压紧,再做下一层,每一层厚度不能超过3厘米,塑好稻草灰后,就用纸筋灰包在稻草灰外面,外面硬,里面软。一定要慢慢等干,需要做才可以做。
        定型的时候,里面是空的,纸筋灰包在稻草灰外面,干了以后会很硬。纸筋灰不能厚,一厚就会灰裂,使硬度与里面结合不上就会起鼓、空壳,因此不能太厚。厚度不能超过1厘米,如果超过1厘米,就会导致外面太硬,外面温度一高就会鼓起来。这是做纸筋灰的一个条件。做出来的灰塑应该外面是硬的,里面是软的。
        4、草灰塑形
        工具:灰匙和灰板
        材料:调配好的草根灰
        按个人的想象将初步的形状在构架图上塑造出来。
        5、纸灰塑形
        工具:灰匙和灰板
        材料:纸筋灰
        在草根灰的基础上用纸筋灰将形状更细腻的塑造
        6、色灰塑形:
        岭南古建筑有很多一两百年建起来的,把灰和颜料混合在一起,只需简单的加工,加点色粉进去搅拌,灰塑的基本色调能很好的保存下来,所以我们看岭南建筑,一百多年也能保持色彩,是因为颜色做进了灰里面。
        邵成村老师现场展示稻草灰和纸筋灰的差别。纸筋灰很幼滑(细腻)。色灰就是在纸筋灰的基础上加上我们需要的颜色。 



图3:邵成村老师现场演示纸筋灰上色 

        7、上色
        工具:毛笔
        材料:矿物颜料
        将作品的层次感用颜色表达出来
        由于灰塑都是远距离观看的,岭南祖先的想法是通过上彩,表达它的靓丽,上彩——把整个效果展示出来。
        灰塑在制作过程中达到7、8成干的时候,即灰还在吸收、没干透的时候,由于石灰本身有一种特性,含有一种碳酸氢钙,把所有颜料吸收在灰里面。通过水分的作用,上彩选择在石灰还没干透的时候,色彩历经百年依然能够保存下来,如果灰塑在室内,保存时间就更长了。
        8、成型:
        灰塑一般做在户外或屋脊上,工艺流程完成后,让做好的灰塑自然吸收,慢慢干,静放保存7、8天,不让雨水冲刷,然后灰塑就制作完成了。
        广州灰塑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灰塑里,有半浮雕、高浮雕、圆雕、通雕等艺术表现形式。我们经常看到灰塑表现很立体。有些只突出一点,叫半浮雕,这是民间灰塑较多使用的表现方式;突出4、5公分的,叫浅浮雕;高浮雕较立体,距离越远,看得越清晰;圆雕、通雕,是两个面都能表现出来的艺术品。

        灰塑的文化与价值
        邵成村老师说,灰塑不仅仅对房子功能起到调节的作用,各种灰塑题材也体现出房子主人的思想、寓意和希望。
        广州陈家祠垂脊上的瓦檐狮子,很多人会理解成狮子,其实这是中华文化中尊贵的象征。在祠堂里做狮子,是希望子孙能够尊贵,就把狮子坐在最前面的瓦檐下。

图4:瓦檐狮子 


        灰塑做成蝙蝠,取义“福”。蝙蝠灰塑做在佛山祖庙进门处,一进去就能看到,主人求的是福,让每一个来祖庙的人都有福,知道它的文化、建筑功能。很多现代人没办法看明白蝙蝠灰塑是蝙蝠,因为人们印象中的蝙蝠应该是尖嘴獠牙,但是民间(灰塑)做出来的蝙蝠,前额鼻子都很有特色,口就是把我们人类形容的一种“福”展示出来,即是展现我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更好的文化寓意。



图5:蝙蝠灰塑 

        在现场展示的灰塑作品照中总共有9个蝙蝠,就是“够福气”的意思。旁边做了一个瓶子,广州人叫“樽”(广州话音近似“真”),取义“真够福气”。所以,灰塑能展示的不仅仅是文化内涵。
        邵老师拿着现场带来的蝙蝠灰塑,告诉读者,下面是铜钱,寓意“福在眼前”。通过这些例子,邵老师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灰塑看起来稀奇古怪,其实是我们的祖先用一种文化、智慧演绎这种艺术工艺品。所以灰塑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文化底蕴也很深厚。



图6:邵成村讲解蝙蝠灰塑“福在眼前”。 

图7:蝙蝠灰塑,寓意“福在眼前”。 


        每一种灰塑作品都有一种寓意、希望。比如福禄寿,鱼跃龙门等都有直观的寓意。黄雀闹梅,代表着鼓励子女努力读书,希望子女读书第一。麒麟代表多子,也寓意读书成功。
        灰塑在古建筑中的实用价值
        在整个岭南古建筑里,灰塑占据整个建筑百分之十的工程量,为什么采用这么高大的东西?因为灰塑能解决湿、热、风的问题。
        以陈家祠屋面的灰塑为例,建筑群已经150年。风湿往上走,屋脊和瓦面起着压制台风的作用,起正面的阻击作用。灰塑在互相平衡中压制台风,其重量压制瓦面,不会倒。
        我们的祖先做这么多灰塑艺术品不仅仅是用来欣赏,它真正能解决台风、漏水、吸潮的问题。
        石灰是最吸潮的,通过灰的吸收,在雷雨天气,湿度达到百分百的时候,水分通过瓦片、灰塑去吸收。过后阳光曝晒,再蒸发出来,灰塑起着平衡温湿度的作用。
        走过古建筑,大家走进去所有人都会感觉清凉、凉快,走进古村落中的小巷,也会感觉凉风习习,很舒服。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种智慧。岭南灰塑做的房子是会呼吸、会循环、会净化、会调节的房子,
        灰塑提升工作环境,带动气流,让所有人都感觉凉快。由于古建筑中,整个瓦面都是黑乎乎的,吸收更大的热量,吸收热量后,热空气就会往上升,带动下面的冷气流,地面的温度跟瓦面的温度差距很大。邵老师说,我们蹲在瓦面上,温度达到50度左右,通过空气流动,带动整个屋脊空气不断的转动,蒸发快就感觉舒服、清爽。稍微有风的时候,热就会吹过去往外。传统建筑做了这些屋脊后,阻挡热气流往前往后,让其往上升,互不干扰,大家都处于互相提升的气流,感觉很凉快。这体现出祖先的智慧。
        邵老师说,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东西,很多值得我们尊重、理解,不但表现建筑工艺,而且表现在对整体建筑的提升。通过这堂课,让大家了解到,用这么简单的材料制作的灰塑,能保存几百年。他举例到,陈家祠一个灰塑大概1立方米左右,放在垂脊的位置,蹲了150多年,陈家祠灰塑每几年保养一次。陈家祠屋脊上的一条灰塑金鱼,大概有七八十斤重,即使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也缺损很少。所以,灰塑作为我们的传统岭南技术,会呼吸、会净化、会循环,还具有学问和价值,值得我们去尊重。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邵成村老师为读者讲解传统材料运用的优点,并介绍稻草灰的制作工艺技术等。


图8:读者对邵成村老师带到现场的灰塑作品很感兴趣。 

图9:讲座结束后,现场读者与邵成村老师积极互动。 


        邵成村老师风趣幽默,非常乐意与读者分享关于灰塑的各种问题,他表示,灰塑知识不是他个人的财产,而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智慧与财富,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使灰塑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感兴趣的读者朋友近期仍可到广州人文馆看看邵成村老师在讲座中展示的灰塑作品,恭候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