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广州名片·专业市场系列] 第037期 黄沙谊园文具市场 零售的是创新意识,批发的是行商精神
发布时间:2010-04-22 10:50: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09-9-8

摘要:在刚结束不久的广州文具行业协会第二届大会上传出的准确数据是:广州的文具批发规模全国最大,年销售额高达70多亿元。至此,广州市已经发展成为辐射中国华南地区、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文具集散地,形成了以黄沙为中心,一德路、南岸路等专业市场为一体的文具商贸圈,其中,黄沙谊园文具玩具精品批发中心又是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


索引

尽管“中国文具之都”的美名最终花落宁波,但广州的文具批发却稳居全国第一。在刚结束不久的广州文具行业协会第二届大会上传出的准确数据是:广州的文具批发规模全国最大,年销售额高达70多亿元。至此,广州市已经发展成为辐射中国华南地区、东南亚、中东等市场的文具集散地,形成了以黄沙为中心,一德路、南岸路等专业市场为一体的文具商贸圈,其中,黄沙谊园文具玩具精品批发中心又是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大的。


唯心

不同的文具,相同的快乐

古时候,没有文具之说,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就是当时的文具。用现在最时髦的词来评说文房四宝的话,那叫做——环保。

对于我来说,文具总是跟新学年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开学之始,父母总会给我准备一套行头:新的军绿色布书包,特意保存的挂历纸是用来包新课本的,一个笔盒,一支笔。跟现在小朋友的开学行头比,很是简陋,但在同是不知忧愁为何物的童年,相信不管是哪个时代的小朋友,快乐应该是一样的。

关于文具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是笔,而且,如梦厣般总是与事故纠缠在一起:圆珠笔好像总是不断地漏油,书包上满是洗不掉的油墨;钢笔总是会掉到地上,不是笔尖断了,就是笔身裂了;想买新的,自己的零花钱不够,找大人又怕挨骂。那种忐忑不安,在注重儿童心理健康的今天,应该是很难找到了。

橡皮擦是儿时最能带来惊喜的文具,又白又香,那种香味在各种香氛精油随处可见的现在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能让人过鼻难忘。舍不得用,放在书包里,直到又白又香的它变成一块黑乎乎的东西,自然消失掉。

如果你是上世纪70年代生人,相信会跟我一样,对现在的文具最直接的感受是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特别是在黄沙谊园文具批发市场。商场里有的新奇文具,它有,商场里没有的新奇文具,它也有。机关设计多多的弹跳笔,有趣,一眼看过去起码还能判断出它是一支笔,但那些修正带、橡皮擦就不是想象范围内的事了,因为在我们读书那个年代,连“修正带”这个词都还没有,更不要说是穿上了各式稀奇古怪外衣的修正带了。

但这些,都是当下小朋友们正在使用的文具。有家长对这种文具玩具化的现象很是担忧,觉得这么花巧的文具,孩子的注意力不都给吸引到文具上了,还能专心学习吗?这种担心似乎不无道理,但退一步想,难道几十年如一日没有变化的文具就是好事吗?未必,而且,也不符合中国社会一日千里的发展现状。或者,我们要排斥的应该是一味价格高企的文具,而非文具本身充满趣味与人性化的设计。

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无一例外地越来越忙碌。既然这是暂时改变不了的现状,那么,让工作与学习轻松一些,快乐一点,就很有必要。抬头之间,一个可爱的笔筒,或是一支有着一张笑脸的笔,让人会心一笑,那已足够。或许,这才是花巧文具流行背后最为隐秘及重要的原因。


正传

谊园的传奇从周总理题名开始

无心插柳柳成荫

“谊园”这个名字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周恩来总理起的。当时,总理在广州视察,把海珠广场旧对外贸易中心展馆题名为“谊园”,“谊”为“友谊”,对外贸易是对外友谊的一种方式与体现。

因为谊园,黄沙后道从一条默默无闻的街道变成一个著名的批发市场,在圈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

作为专业批发市场的“谊园”出现于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海珠广场旁边的一德路占道经营让政府头痛不已,还路于民的呼声此起彼伏。广州南方展览贸易发展公司响应政府号召,将一德路一带占道经营的个体户引入到谊园,实现入室经营。原本为缓解矛盾的举措,却造就了全国最早、最大文具批发市场的形成,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萌。

迁址黄沙,实现升级

“谊园”的传奇色彩还并不止于此。经不起搬迁是专业市场的一大通病,但“谊园”不是。

1994年,配合解放路扩建和解放大桥工程,“谊园”整体搬迁到了黄沙。首先,它是整体搬迁,这就保证了新市场的规模与影响力。再有,投入了上千万元对新搬入的市场进行改造,安装了中央空调,配有5部手扶电梯,4部垂直货梯,仓库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有几个停车卸货场和车辆保管站,货物进出十分方便,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批发市场拥挤的弊病。再者,新市场离旧市场只有4站公交车路程,客商转移起来也是方便,这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客源流失的几率。

天时、地利、人和,搬迁后的谊园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市场从A、B两馆,迅速发展为A、B、C三个馆,营业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云集过千的品牌商和经销商,在全球拥有超过1000家的合作伙伴。

而在市场的自然选择与淘汰中,原本文具、玩具、精品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谊园,文具的比重越来越重,越做越专、越做越尖,最终成为谊园的龙头产品。国内的十大文具品牌齐了,在谊园都设有展示厅或档口,外国的著名品牌也来了,德国的辉百嘉、施德楼,法国的易达……谊园,实实在在地做出了华南地区最大文具批发市场的金字招牌。


现场传真

9月2日,下午4点半

中学生的谊园:划算、抵买

虽已是开学第二天,但下午四点一过,穿着校服的学生开始多了起来,三五成群,成为市场里最醒目的消费者。在五十中上初二的林嘉佳同学表示,学校离谊园挺近,平时就常来,开学时来得就更频繁,除了给自己买一些笔和本,还帮同学带一些。便宜当然是最大的原因,七角一支签字笔,一元一支圆珠笔,三元一个笔袋,40元不到就有一个书包……不过,即便是零售,也不能像外面的文具店般一支一支地买,有时,老板看着是学生,会降低批发的标准,比如,原本24支才能拿批发价的,学生12支就可以了。

不同的人眼里有不同的“谊园”:在学生眼里它是便宜的好去处,在商家眼里它是个聚宝盆。

真彩文具店长表示,同样一支笔,在市内不同地方,卖的价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店里最畅销的一款中性笔,批发价是0.63元一支,一盒起批,到了天河的文具店卖3.5元一支,而荔湾的则卖1元或1.5元。

谊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时谊园里的商户是批零结合,不过,即便是零售,也是有一定量的要求的,比如说笔,不能一支支购买,一次最少也得拿一小盒。今年应市场的零售需求以及厂家走货的需要,8月24日至30日,举办了零售开放日活动,在那几天,你有看上的笔或本子,是可以一支一支、一本一本购买的。

9月5日,下午2点

记者眼里的谊园:新奇、时尚

即便你对商场超市里的新款文具均有了解,来到这里,面对琳琅满目新奇古怪花巧百出的文具,你就只有大开眼界的份了。

仅文具盒一样,各种各样的款式就好几十种,轿车形状的、小屋造型的,还有按下按钮就弹出一个机关的……钻笔刀的花色也有无数种,动物造型的,乖巧可爱;贝类造型的,精巧别致;还有各种各样的工艺造型,就是大人面对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设计,都会爱不释手。那些造型独特的橡皮擦、修正带更是在产品的功能之外,加诸了各种想象,让人叹为观止。书包的功能也不仅仅是装书了,除了面料不断更新,书包外表还增加了电子表、指南针等,有的背面还加了真空按摩,商家的心思极为细致周到。

广州文具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精品化、玩具化是近两年文具的最大特点,且每一季都有流行的图案、色彩,以及思潮,就像时装一样,且学生互相之间传播得极快,有时,一款文具会像服装的“爆款”一样,突然红起来,恰巧货准备得充足的,就有赚头了。

9月5日,下午4点

采购者眼里的谊园:藏龙卧虎

刘叔在东山一名校边开有一家文具店,已经营了近8个年头,他至今都记得当初在谊园拿货的景象:不停地在一楼和二楼之间奔跑,办齐所有货品后,同样是不停地来来回回,把货搬到小面包车上。

从开店到现在,他文具店里的货都是去谊园进的。他说开文具店挣不了什么大钱,但养家糊口还是可以的。对谊园,他用藏龙卧虎来形容。有的档口看上去很一般,但经营的笔会是很高档的,上万元一支的笔就像卖白菜一样一字摆开,在谊园是一万元,进到了商场,往往就得一万五千这样了。但在这样的名笔档口,同样有人一批就是几十支,至于笔的流向,有时是分散到各个商场专柜,有时则是当作礼品来采购的,送了人。

他说,今年的文具特别漂亮,价格还不贵,主要是因为原来出口的文具现在转了内销。不过,他表示真正长久畅销的,都是简洁实用的文具。店里卖得最多的是笔和本,他表示,中性笔书写流畅顺滑,笔芯质量又好,不会漏油,比圆珠笔更有市场;一些纸质好的硬皮本,比老式的笔记本质量要优良很多,即使价格贵了一倍,仍具有明显的优势。


评估报告

用创意提升文具的性价比

广州文具行业协会总干事李慧贤表示,技术含量低、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让文具这行的进入门槛很低,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国家一系列产业政策变化,现在整个文具业都面临着洗牌和整合。对珠三角文具企业来说,进行区域合作与发展是正在探索的一条路。创新将成为文具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仅是外形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如果通过创意实现产品性价比的提升。这就需要技术层面的投资和创新。

今年的文具市场,体现出了创新的一面,但有创意的文具无一例外都较贵或很贵,创意没有做到让产品的价格更具竞争力,在这一点上看,文具的创意仍是流于表面的。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文具和国内原创动漫品牌的合作是实现创新的一条捷径,因为文具本就是动漫衍生品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其中,今年7月,北京卡酷动画卫视与文具企业开始的合作有望带来新的思路,卡酷不是简单的授权,而是积极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商品营销等环节。


验明正身

15亿交易额有点“低调”

基本数据

◎经营面积:3万多平方米

◎入驻商户:近1000户

◎主营产品:办公用品、文具、礼品等

◎年交易额:大约15亿元

对遍布广州大街小巷的文具店来说,谊园就是自己的“娘家”与大后方,缺什么货,当天即可进去补,他们拿到的往往还是一级批发的价格。对国内外的知名文具厂商与品牌来说,谊园是进军华南市场必不可少的一个展示窗口,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助跳板。对广大的市民来说,谊园是开学之初平、靓、正地给孩子采购学习用品的好去处。因为谊园,黄沙后道从一条默默无闻的街道变成一个著名的批发市场,在圈内外享有极高知名度。

现在,这里每天货如轮转,每个月为国家上缴100多万的税收。在业内,这里的文具价格有一个代称——“谊园价格”,代表着行业的标准与方向,为同行所认同。广州的文具批发年销售额高达70多亿元,作为广州规模最大的文具批发市场谊园,其管理公司给的15个亿的交易额当然是保守的,不过,也符合广州人低调发财的作风。


话说

徐健安,广州谊园实业有限公司行政部副经理

从坐商到行商

培养出一个成熟的商圈不容易,要让一个成熟的商圈持续发展也是不容易的。“谊园”就是如此。1994年迁至黄沙后道,至今已是15年了,15年,谊园生意的盘子越做越大,跟市场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

徐健安表示,进来的商户赚到钱才是硬道理,怎样才能赚到钱?货品齐全,做到开文具店的能一站采购齐全,这是一点。此外,市场管理处经常组织租户到港澳以及国外各地参展,看别人是怎么做文具,并采购国际上流行的新的货品回来学习。开阔了视野,新思想碰撞下出来的新商机与创意,其作用是再大的订单也比不了的。而为减少金融海啸的影响,拓展更大的市场,今年7、8两个月,组织商户走出去做订货会,现场交易共计4,819,448元。

谊园的生意,不仅是“坐”着等客人来,还是“行”的,主动走出去找订单。从坐商到行商,这是“谊园”的与众不同之处。

吴承祺,易新商贸有限公司执行总监

办公室不只是黑、白、灰

优邦、凯格露、云峰这些名字,你也许会陌生不知所云,但说到派克、英雄,相信你就会恍然大悟了。而派克与英雄都是易新商贸旗下产品之一。

吴承祺介绍,在市场哭声一片的时候,也就是去年年底,优邦开出了自己新的形象店,并研发出80多个新品投放市场,这都是优邦在非常时期的非常举动。把植物香油植入到塑原材料中,制造出带香味的文件夹,让办公用品有更丰富以及更多鲜亮的颜色……上市半年时间,但这些新推出的办公用品,国外的采购者明显比国内的更为喜欢与接受。但吴承祺认为,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更具创意的办公用品能让工作轻松一些、快乐一些,最终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钢笔在北方的销量要比南方好很多,但吴承祺始终相信,用钢笔写出来的字跟用中性笔、油性笔写出来的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也正是派克和英雄笔存在的价值之所在,而且会一直存在下去。

黄楚萱,乐美文具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谊园店店长

文具可以很时尚很高科技

真彩文具今年推出了米奇、梦幻精灵、酷雅和优派4大系列360款新品。其中,酷雅是自创的卡通形象,米奇是迪士尼授权的,梦幻精灵则用了现在韩国人气极旺的一位插画家创造出的人物形象,优派系列走的则是一条大容量的技术路线,一支笔芯可以书写3000米以上,是一般圆珠笔的4倍。经典的、潮流的、原创的、高技术含量的,全线覆盖,不管流行什么类型的产品都有,引领书写潮流的口号是建立在完善的产品线上的。

橡皮擦

黄楚萱介绍,除了畅销多年的经典之作,其它的文具都是有流行时尚的,每年工厂设计师都在研究市场的流行风向,以此决定文具的设计,他们还会引进日韩流行的设计到国内外,比如今年的梦幻系列就是韩国正流行的一个插画人物的设计。她表示,相比办公用品,今年的学生文具卖得要好得多,而且对新品的接受度极高。


买手贴士

销量最高的笔:真彩009

这是中国第一款中性笔,也是一支深入人心的笔,从推出至今已有18年,年年销量都是上亿支。质量稳定,价格便宜,款式适中,老少皆宜,这些都是它成功的要素。

最新潮的笔:弹跳笔

弹跳笔

笔头的设计极为有趣,有握着的拳头,有汉堡包的、有足球的……这些笔头的弹跳性还极好,按一下,就能弹出去,甩给对方一个拳头或一个足球,当然,力道是极小的,不具有伤害性。

最新潮的修正带:苹果修正带

70年代生的人会不清楚什么是修正带,其实它最早叫修改纸,后来因为是液状,就叫涂改液或修正液,修正带是现在的名称。不过,从苹果切片的外表上看,你会以为它是一个工艺品。


下期预告

2003年4月开业的广州美博城,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拥有1500多个铺位,主要经营美容美发产品等。据称,全国约有70%的化妆品产自广东,而广东70%-80%出自广州美博城。这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的美容美发化妆品展览交易中心,其辐射范围从中国直至世界各地,被行业人士称为“亚洲美妆之都”。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黄河方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邹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