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做美容)构筑在面子上的美丽工程
发布时间:2006-02-19 12:43:00
来源:南方都市报
  产品鉴定
  产品名称:专业美容的诞生及流行
  代表产品:“十美”美容院、金莉丝美容院、宝丽美容院、雪雪美容阁、梦华美容院、江氏美容院等。其中,“十美”美容院号称广州最早的美容院。
  质量鉴定: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广州刮起一股做美容的飓风:普通市民超越居家日常护理的美容范畴,进入更高层次的专业美容领域;大大小小的美容院(现多已不复存在)开始创办;同时,美容博览会也开始出现。于是,广州人做专业美容的观念成为引领国内美容风气的第一面旗帜。

  质检报告
  以专业的态度推广美丽


  如果说由于化妆品行业在全国的兴起,无法分辨广州是否是全国最早开化妆(日常性美容)风气之先的城市,那么,在专业美容这一方面,可以毫无疑问地说广州是第一位吃螃蟹者。 
  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地域优势,是广州能让专业美容进入大众视野的基础保证。在此之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的市民实际上已经意识到了美容的重要性。这包括发廊的全面兴起,也包括美容美发学校的大面积开办,使得人们在面对镜子里的自己时,有了更多的考虑。人们会想:为什么我不能把脸上的瑕疵去掉?为什么我不能变得更美丽一些呢?而这些思考的结果随着美容产业的推波助澜,便是人们内心越来越期待打造美丽的自己。
  于是在1988年左右,当时的美容业“先驱”们便开始有了自己“淘金”的思路,那便是效仿港台地区的人们开办美容院。也许谁都不记得,最早在广州开办的美容院究竟是哪一家,更不记得第一个走进美容院做美容(主要为脸部美容,所谓“做Facial”)的消费者究竟是谁。然而,只要在那个年代的广州生活过的人,一定不会忘记,似乎在一夜之间,广州的街道上出现了一批打着专业美容旗帜的美容院。 
  没有哪一个爱美的女性,会对专业美容的出现不表示好奇。尽管那个年代美容院内的设备极为简陋(与现在的美容院相比),尽管做美容的价钱也并不低(中等消费),尽管在家里也能做到对脸蛋的呵护(人们已经开始运用日常性产品进行护理),然而,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或者说在爱美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跨出了走进专业美容领域的第一步。这“第一步”走出去之后,显然就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她们发现在美容院做美容,的确比自己“对镜贴花黄”更有效果。
  从此,专业美容的意识风一般吹开来,它不仅覆盖了广州城,而且越过高山河流吹遍了全国,进入所有爱美女性的心中。

  制造美的城市

  广州是一座制造美丽、包装美丽的城市。俊男靓女们在城里的大街小巷间穿梭,他们可能来自世界各地,流行的浪潮把这座城市洗得崭新崭新。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广州的美容业已然开始起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舞下,港澳及海外投资者大量涌入南粤大地,一时流行风潮扑面而来。
  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遍布大街小巷的大大小小的发廊。什么平头、中分、波浪等等所谓的港式、粤式发型带动了一颗颗骚动的心,流行色渲染并促动着这个城市和这个时代前进发展的步伐。伴随发廊应运而生的是各种各样的美发学校也多了起来,街头巷尾贴满了美发学校招生的广告。如今的美发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均已得到了延伸,增加了专业美容美体、化妆和心理美容的课程,诸如广州美容美发学校、广州蒙妮妲美容美发学校、广州金莎女子美容美发学校等。
  流行美容的风潮还是最先从香港刮过来的,随着深圳大开发的热潮迅速传入广州,并在广州得到提炼和升华。广州美容业的发展也得益于最先起步的改革开放,内地数千万民工涌入广东,然后回流循环,将广州的经济和广州的美容业一浪一浪地往上推。广州,站在了流行风潮的最前沿。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种市场状况下分得了第一桶金。在那一段时期,不论你投资多少,只要你敢闯敢做,巨大的美容化妆品市场似乎有挖不完的金矿。那时候,没有钱也可以在美容化妆品行业创业,玩“空手道”的大有人在。如果你有幸与美容化妆品业的前辈们交谈,许多人仍会对广州上世纪90年代初的市场充满回味和憧憬。 
  由香港和欧美大陆导入,广州的美容流行风潮在整合融会之后迅速冲向了内地,深深地影响了内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刘颖
 
  ■原景再现

  初尝专业美容的甜头


  从1988年至1992年,广州的街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美容院,广州的女性也为自己找了各种理由走进了这些前所未闻的地方。或许她们还不清楚,此时国内其他地区的女性仍然处在对专业美容的摸索阶段,而她们却已经尝到了专业美容的甜头。
  这是令广州美容业颇为骄傲的时段——1988年至1992年。在这个时间段内,广州街头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美容院,也出现了不少做美容的身影。虽然,当时美容院内只包含美容、美发、化妆和按摩等几项业务,连一部高级的美容仪都很难看到,然而,这并不影响人们消费美容的胃口。
  广州的女性为自己找到了各种理由(比如做美容更能保证自己的美丽、做美容更能提升自己的地位),纷纷走出家门,在工作闲暇、在周末、在一切假期,或犹豫良久、或硬着头皮、或大大方方地走进了以前闻所未闻的美容院。或许她们还不清楚,国内其他地区的女性仍然处在对专业美容的摸索阶段,而她们却已经大大地尝到了专业美容的甜头。

  从追求美到用“造美”创造财富

  因为太爱美,所以对美的追求让她们进入美容班学习专业技能,而创办美容院推广美丽的想法更让她们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美容知识创造了财富。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名叫何雪芬的普通女子还不知道,自己今后会在美容行业内大展拳脚。 
  女子总是爱美的,这道理三岁小孩都懂。然而,由于社会刚从相对封闭的时代走出来不久,那个年代的很多女性不知道自己可以怎样让自己看上去更美一些。她们在摸索,像何雪芬那样,仅仅因为皮肤不太好,就开始惆怅了。
  1985年至1986年前后,一些香港人在广州开办美容班,试图教会广州女性打扮自己。何雪芬一看,这不就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于是就进了美容班。同样因为太爱美的缘故,1988年,广州医学院开办的第一期美容班,何雪芬也报名参加了。普通女子很快变成了美容行家。她开始思索是否有必要学以致用并加以推广呢?答案是肯定的,何雪芬很快就开办了自己的美容院——雪雪美容阁。
  而像何雪芬这样的女性自然不是一个两个,即便人数再少,百来号人也还是有的。如果一百名女性都像她这样,在美容班学习美容知识,而后化知识为财富——创办美容院,那么,广州就会在瞬间诞生一百家美容院。她们的想法似乎是不约而同的。于是乎,在人们眼里,广州“一夜之间”出现了“无数家”美容院。这在当时的国内是绝无仅有的。

  相信专业 消费专业

  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日常家居护理就显得太“业余”。很多女性都是出于这种理解走进了美容院,成为第一拨消费专业美容的人。
  身为男性的美容美发培训中心校长,刘智鸿谈到上世纪80年代女性的爱美心理时感叹道:“那时,人们出去吃饭都想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点。”可想而知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美”的热切期盼。
  现在,记者化身为一名20多岁的女孩,身份是某电视台的主持人,走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广州的大街上。大街上的我,面对正在快速飞奔的城市建设和那些出现在视野里的靓丽女性(多半来自香港),什么也不想,只想让自己更好看。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走出自己的化妆小阁楼,走进一家专业的美容院。我并不是对自己的化妆技巧表示怀疑,只不过因为“专业”的字眼让我更相信在美容院做美容的妙处。在与朋友的谈话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专业的就是专业的,日常家居护理就显得太“业余”。我走进了一家美容院,恰好是那家“雪雪美容阁”。女老板对于我这样陌生的顾客,予以极大的耐心,给我讲专业做美容的好处。她告诉我,若要除去脸上的瑕疵,必须要有专业的按摩手法。美容院内的产品是外面买不到的,据说是日本皇家御用品牌。我立刻被吸引了。然而,我担心价钱,一问,才知道不超过100元。于是我躺在了美容床上……出来的时候,我立刻感觉到了满身心的骄傲,摸摸自己的脸,仿佛更光滑、细腻了。
  随后,每个月我会去美容院做两三次美容。不知不觉中,自己竟然成为国内第一拨做专业美容护理族群的一员。

  ■概念延伸
  从呵护脸蛋到打造身体 从女性专利到涉及男性

  
  最初专门针对“脸蛋”的美容方式,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已经发展成了“美体”概念。这还是一种简单的延伸。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今天,美容的概念与早期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一家没有高科技“助兴”的美容院,是不可能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的。诸如光子嫩肤、水晶活肤、金丝美容、彩光嫩肤、肉毒素除皱之类,都是与高科技密不可分的。即便是日常性的专业护理,也都是五花八门,比如最常见的SPA也包含着多种多样的方式,诸如红酒SPA(红酒浴)、食品SPA(食品浴)、香薰SPA之类。而且,早期的专业几乎都是针对女性消费者的,而今天,男性美容风气已呈“箭在弦上”之势,稍微有点规模或试图有所发展的美容院,都必须考虑到“照顾”男性消费群体,否则便是“拖时代的后腿”。但是,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抹杀“吃螃蟹者”——广州最初的专业美容参与者的功劳。因为没有她们的“第一口”,就没有后来的第三口、第四口、第N口,也就没有现在宛如“美丽工厂”一般的当代美容氛围。

  变化一

早些年,做美容还只是女人的专利,然而,现在男人也成了美容院的常客。由此可见,美对男人、女人的诱惑是一样热烈的。

  变化二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从旧时的“拉面”到简单的脸部按摩,再到现在的SPA、热矿石美背、足部护理,美容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宽泛,不再仅局限于面部。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们可以成群结队地实施“面子”工程。

 
  ■第一访谈
  时尚源头的美容第一城

  刘颖(法国诗婷国际美容连锁集团宝卉加盟管理中心总经理,《广州,中国美容第一城》一文的作者)
  
  记者:广州美容院内的专业美容风气形成于什么时候?是否为国内最早的? 
  刘颖:1988年左右,社会上开始有了做美容的现象。大约1992年,开始形成气候。当时,在国内,人们对于使用化妆品已经有了相当的意识,然而,专业性的美容风气最早是出现在广州的。这是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因为广东改革开放早,广州做美容的风潮也得益于此。1988年以前,广州就有人开始经营美容行业,主要以美发为主。随后,从香港传过来做美容的观念,于是专业性的美容院就开始出现。这是十分自然的,因为经济发展了,随之带来的就是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也就是时尚消费理念。
  记者:最开始美容院内的美容项目都有哪些? 
  刘颖:早期的美容院,一般都是比较小型的,传播的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美容概念。也就是说,所谓的美容院就是打造美丽的场所,改变女性的美容状况,甚至带点医学性质。这样的思想观念很多顾客都有,包括现在很多人也如此认为。所以,美容院带点治疗、护理性质,人们去美容院也多半是冲着这方面的“专业性”去的。最初的美容院,经营的项目也仅有传统意义上的美容、美发、化妆和按摩这几项,不过却整合了美发行业。当然,时至今日,美容院传播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美容,是休闲的,属于心理方面,这是个发展趋势。以前美容主要针对生理方面,甚至是医学问题,而这些不是美容的方向,否则还不如让医学去解决这些问题。 
  记者:最初出现的美容院,在人们眼里应当是很新鲜的,会不会有消费者不太接受这种新生事物?如果人们普遍接受专业美容,主要的接受点包括哪些? 
  刘颖:对于新诞生的美容院,大家都觉得很新奇,因为之前从来都没有见过。然而,有人做完之后,感觉挺舒服的,而且价格在当时也不是特别高,属中等消费,一般在100元之内(因为专业美容产品比较少,而且人们的消费能力也有限),所以多数消费者还是很接受专业美容的,虽然,当时在美容院做美容与在家里做护理区别不是很大。但是,美容院内有专业的美容师,有专业的手法,也有一些相应的仪器(虽然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但在当时仍是“先进”的)辅助皮肤护理,所以大家认同的还是美容院内的“专业性”。当然,也有很多消费者认为,能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也表现了社会地位、经济收入都还是可以的,于是有种心理上的满足,所以即便是美容消费水平并不是很高,仍然还包含了“奢侈消费”的心理感觉。有一些普通消费者则认为,没必要花这个钱去美容院做美容。 
  记者:你认为广州是“美容第一城”,主要有哪些依据?现在的广州是否仍是国内“第一”? 
  刘颖:基于三点:其一,广州是国内化妆品品牌最多的城市;其二,广州通常都是时尚的传播地和发源地,时尚以它为源头然后迅速地传往内地;其三,广州最早形成了美容的权威性,这是其他城市所不能代替的,比如每年两届的美博会都要比其他城市的规模大,影响力也超过其他城市(虽然没有公开这种认识,但这样的“权威”仿佛是人们默认的)。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州的美容业曾稍稍落后于上海,但到目前为止,广州在国内还是处于领先地位的。去年有一个专门的调查,广州市区内的美容院最低不少于1000家。我想这可能还是过于保守的数字,应该是不准确的,因为只要随便在天河北路走一圈,都能发现数十家美容院,可想而知,广州做美容的规模会有多大。

  ■记忆碎片
  从懵懂女到专业人士

  何雪芬,为最早接触专业美容、创办早期美容院的群体中的一员,现为广州雪莉公司董事长。
  
  早期接触专业美容的那一拨女性,很多在今天都成为美容产业内的领军人物。也许何雪芬并不是最出色的那一位,但却是记者所采访到的人当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位——从不知美容为何物的女子,到一位叱咤美容界的先锋,其经历恰好是那个年代美容业经营群体的缩影。
  谈到当时她所开办的第一家美容院的开张,她说“那时真的很好玩”,敲锣打鼓地请了一帮人来热闹。从1988年到1993年,短短几年时间内她竟然一口气开办了四五家美容院,确实称得上“蔚为壮观”。那时候,她的顾客覆盖面很广,以高层次的女性居多,比如个体户、珠影的演员、电视台的主持人、记者等,她们一般第一个月来做四次美容,往后隔半月来做一次,频率虽不高,但也足以支撑一家美容院蓬勃发展了。

  从医生到美容院老板

  余自力,上世纪80年代末开办第一家美容院“金莉丝”美容院,现为香利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自力的起点相对而言是比较高的,因为她是学医的。当年,她喜好皮肤科和妇科。由于女人一到30岁皮肤就容易出现斑斑点点,作为医生的她喜欢开一些中药在患者身上涂涂抹抹。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进入了美容行业。那天,她去一家发廊洗头,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不开一家美容院呢?她的爱人很支持她的想法,于是,就有了“金莉丝”美容院的诞生(50多平方米的屋子,搭了一个阁楼,下面做美发,上面做美容)。当时,美容院开在农林下路,旁边是歌舞团,这给美容院的经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很多演员都过来做美容,生意很旺,所以,她的这家美容院收费算是比较高的,一次美容大约需要80元至120元,有的项目甚至高达600元。

  上报纸的“宝丽”
  梁淑芬,宝丽美容院老板,宝丽美容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办至今。
  
  梁淑芬是1985年进入美容学校学习的,后来,从学校出来她便开办了“宝丽”美容院,一直到今天。
  梁淑芬的这家美容院开在盘福路,这是她所认为的“宝地”。当时,顾客很多,生意兴隆。美容院内的美容项目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多的,按摩、面膜、身体护理都有。而且,当时只有五六家美容院在报纸做广告,“宝丽”便是其中之一。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李辉斐
  本版摄影(资料图片除外)
  本报记者 黄 皓


  下期预告

  广州邻近港澳,最先接触到从港澳地区传来的国际品牌的护肤品、化妆品。化妆品专柜、雅芳小姐等在广州的出现,是普通消费者最早学习美容护肤知识的源头,也大大促进化妆品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