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富豪篇·马应彪 蔡昌] 刺激广州人购物神经的“第一次”
发布时间:2008-05-21 13:56:08

        人物传略
        马应彪(1864~1944)

马应彪,广州商业繁华的缔造者之一。

        广东中山人。早年家庭贫苦,为了生计去澳洲悉尼谋生。先在农场种菜,后经营杂货店和永生果店,生意逐渐兴隆。1900年,马应彪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筹集了一笔资金回香港筹办先施百货公司。由于经营有方,几年后就获取盈利,又继续扩大规模,建造了一间五层先施公司大楼商场,成立先施股份有限公司,马应彪自任总监督。
        随后马应彪决定在广州发展业务。1914年,在广州长堤建立先施粤行,并附设东亚大酒店,总投资额为港币100万元,取得巨大成功。1917年,先施公司的业务扩展到上海。1921年,马应彪与蔡兴等创办了香港国民商业储蓄银行。1936年,马应彪辞去先施公司总监督之职,退休养老,但仍挂名誉总监督的头衔。1944年病逝于香港。

        蔡昌(1877~1953)

        广东珠海人。只读过三年私塾,1891年随兄蔡兴前往澳洲悉尼谋生,最初在近郊种植蔬菜、水果,后来在城内开设商店,经营百货和水果。经过几年的拼搏,于1899年携资返香港经商。1912年,他筹得港币400万元,在香港开设大新百货公司,自任经理,生意日益兴隆。
        1918年,蔡昌在广州西堤开设大新公司,并在惠爱路开设分店,形成广州大新公司有城内大新(现中山五路新大新公司)和城外大新(现南方大厦)。西堤公司大楼是12层钢筋水泥的大厦,自身有供电设备和电梯,是当时广州最受欢迎的购物及娱乐中心。1934年,在上海南京路兴建大新公司大厦。
        1947年,蔡昌移居香港。1950年后,曾先后任香港慈善机构保良局局长、东华三院董事长、香港中山海外同乡济难总会委员等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

        第一生意经
        先施公司 (主持人:马应彪)

        ●在广州、上海都兴建了当地的分公司,还在天津、济南、澳门、越南以及英国伦敦等地开设先施分公司或支店,成为“中国始创最大连环百货商店”。
        ●首创“不二价”:中国人做买卖,有”漫天杀价,落地还钱”的传统,当时货物市价随时不同,买卖两难,马应彪大胆提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不议价售货形式,可以说轰动一时。
        ●招聘女售货员,在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大新公司 (主持人:蔡昌)
        ●上海大新,第一次引进轮带式、周而复始的自动扶梯,很多人就是为体验一下自动扶梯的滋味而上大新公司的。

  复活的灵魂
  马应彪 蔡昌 赚钱是商人的道德

        全世界都知道犹太人善于经商,但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一点体会得并不深,至少在世界闻名的大企业家当中,我们甚少知道某个人的犹太人背景。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以善于做生意而出名的,自然应该是温州人,从南到北,温州人的足迹似乎无处不在。但在一百年前,香山(包括现在的中山和珠海)人,也让全国明白了岭南人做生意的厉害,他们所创建的先施、永安、大新、新新中国四大百货公司,在全国完全可以说是领导潮流,风头无两。
        毋庸置疑,岭南大地之所以能在近现代涌现出大批风流人物,是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状况的双重作用分不开的。在19世纪末,中国社会面临一个巨大的转型期,而为了生计,沿海地区的劳苦人民纷纷出洋去寻找出路。华人劳工在当地的奋斗,既有血泪斑斑的一页,也不乏通过聪明才智而发家致富者。创建先施百货的马应彪、大新公司的创始人蔡昌,就是这一群中的成功者。
        与其他华人劳工的经历相似,他们当初都是因为家贫而远赴异国的,刚去的时候也都是从事最低微的工作,但是,有心人总是能在困境中显现出他们的过人之处。因为不懂英语,华人在当地种的菜往往被白人低价收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马应彪努力学习英语,甚至心甘情愿不给工资也给白人工作,这种语言的优势让他掘到了第一桶金,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所以,对于现在到城市来的打工者,城里人大可不必侧目而视,中间也一定是卧虎藏龙的,说不定哪一天,他们中间也会出一个马应彪或者蔡昌。
  古话说“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对商人是持一种鄙视的态度。但从另一方面来理解,赚钱才是商人的道德,不精明又哪能赚钱?马应彪能够成功,从他开始学英文,到后来大胆地筹资回国开设百货店,都可以看得出来。而蔡昌更是精明,据说为了在上海选定商场地址,他每天在街头从早站到晚,并私下里与居民签订好协议,以免他们哄抬地价。
        个人的精明当然是商人成功的第一步,但先施、大新几个百货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更深层原因,恐怕还在于他们将其所受到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带回到中国来,对传统思维形成了一种变革与创新,反衬出岭南文化重实际、开放意识强与勇于探索的一面。
        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态当中,商业经济向来不发达,讨价还价是20世纪以前中国商号的传统交易方式。马应彪率先采用“不二价”的形式,是近代中国商业销售技术中一个最大的进步,无论如何都应该算是破天荒的开创性举动。这种一刀见血的方式对含糊、模棱两可、态度暖昧的传统方式是一种反叛,也最接近商业经济的本质。马应彪能走出这一步,无疑是对传统的一次突破。而聘请女售货员等形式,也是一个触动社会神经的举动,一改“店小二”全都为男性的枯燥局面。这一点现在走过了头,商家恨不得售货员全用明艳动人的清丽女性。
        至于将娱乐与商场捆绑,又是马应彪与蔡昌的一个大胆尝试,他们在广州和上海设立的每一个商号,都以酒店或娱乐中心来配套,从各个层次上满足市民的所有世俗欲望,吃喝玩乐全都在一起了,想不成功都难。这种模式,国内商家至今仍在沿用。
        马应彪与蔡昌的人生轨迹大致相同,都是在海外发家之后,回国发展并取得更大成功。这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如果只是在外面风光,无异于锦衣夜行。但他们的投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国内商业的进步,进而影响了社会思潮的变化。也许可以说,正是包括商业在内的各种新事物的出现,才让中国社会能够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摆脱出来。

  马应彪 笃守诚信
  洋为中用:先施

        马应彪早年家境贫寒,二十岁时前往澳洲谋生。当时他的很多中山司乡在澳洲以种菜为生,因为不懂英语,无法与当地人很好沟通,种出来的蔬菜水果往往被白人贱价收购。马应彪为了学习英语,宁愿为英国人打工不领工钱,不久就掌握了英语,并得到同乡的信赖,纷纷把蔬菜果品委托他出售。从为同乡菜农作代理商开始,马应彪进而在悉尼开设了一家小店,并随着业务扩展,先后开设了永生、永泰、生泰三间铺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基地,专门在斐济种植香蕉运往澳洲,很快成为悉尼著名的华侨商人。
        1892年,马应彪回国,1894年在香港开设信庄及永昌金山庄,开办侨汇兼经销进出口生意。积累了多年经商的经验后,颇有经济头脑的马应彪想,如果能把悉尼办百货公司的经营方法和管理制度带回中国,办百货业一定能获利。他把想法与蔡兴等同乡说了之后,得到他们的支持。1899年,冯应彪带着筹集的资金2.5万元,在香港皇后大道中172号买得一个铺位,开设了先施百货公司,并于1901年1月正式开业。
        马应彪的经营手法非常西化,深谙包装门面之道,他把筹集的资金大部分都用于公司的装修,只剩下五千元做流动资金。1904年,先施的业务踏上轨道;1907年,开始有盈利,除了派息派红股之外,公司还有9万元盈余。为了扩张业务,先施于1909年2月27日改为有限公司,固定资本增至20万元,并设立董事局,添招新股。而营业规模也扩张到四层楼,作为陈列货场,规模之大,一时无两。当时先施的地址为新辟的大街,行人稀疏,但马应彪深信日后此区必然繁盛,他的预测果然准确,几年间先施生意兴隆,获利数以倍计。

  不二价·女售货员
        “先施”公司的名孛,是英文Sincere(诚实可靠)一词的音泽,取其诚实之意。马应彪在公司开业的25周年庆祝典礼中,曾阐释先施名字的由来,乃取自四书《中庸》“君子之道四”末节:“盖营业之道,首贵乎诚实。”倘未能先以诚实施诸于人,就很难得人信任。因此,先施公司能够明码实价,在中国首创了“不二价”的先河。
        除此之外,先施当时还有多样大胆革新的经营手法。马应彪早年侨居澳洲,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故思想开放。例如招聘女售货员,在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中,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另外,当时的商铺通常都是设置在一楼,但先施公司首创以建筑物上层作货场;买卖货银两讫之后,再发收据,亦是先施所创。这些做法现在当然已习以为常,但在一百年前,却是让人惊奇不已的举动。
  先施勇于创新的精神,一直延续到此后数十年的经营当中。先施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首次举行时装表演,以英国花布制造女装短衫裤,盛极一时。当时由于一般妇女不愿意抛头露面,为了找模特儿,先施找来塘西红牌阿姑充当模特儿,写下香港时装界历史的一页。

  多种经营·百年老店
        除了百货业外,先施公司还兼营其他行业,服务业有东亚大酒店;工业有汽水厂、化妆品厂、玻璃厂、铁器厂、皮鞋厂、饼干厂等;还设有先施人寿保险公司、先施水火保险公司和先施信托银行。
        广州的先施粤行开设三年,就获利两倍,跟着又在广州十八甫和中山五路开设分行。1914年,广州先施公司就在旁边建起了东亚酒店,有电梯代步,附设酒吧、餐厅、桌球室。先施公司从小店开始,这时已经发展到有相当实力的集团公司。
        1914年,先施进军上海,要在南京路建一座水泥钢筋的七层大厦,附设东亚酒店,顶层辟为先施乐园。由于工程浩大,共需集资120万元,在当时来说这是天文数字。开设先施乐园是先施公司经营手法的一大特色。它虽然是先施百货公司副业的一部分,但为先施招徕了不少顾客。先施乐园有西欧的电影、歌舞,有民间曲艺戏剧的表演,花样繁多,节目丰富,但入门只收一次门票,便可随意欣赏。

  蔡昌 信奉创新
  创业·大新

  马应彪创办先施公司时,得到另一位华商蔡兴的大力协助。蔡兴就是蔡昌的长兄,蔡氏兄弟二人共同创办了著名的大新百货。
        蔡兴在悉尼时曾与同乡马应彪一起,共同创建了永生公司,同时还曾任几间大公司和银行的董事主席。1900年,蔡兴与马应彪一起合伙开设了香港先施公司后,蔡昌也回到香港,就在先施任职,职务、薪酬都比其他职员高,但他不甘久居人下,决心要自闯一条路。于是,他抓紧学习文化及商品管理知识,借鉴了国外百货的经验,与人合资在香港开了一家小百货。
        1910年,蔡昌计划开一家大型环球百货,得到了蔡兴的大力支持,两人在澳洲华侨中募股集资筹得400万港元,1912年在香港德辅道中开设大新百货公司,命名寓“大展新猷”的意思,英文名“大新”之谐音“The Sun”,以旭日为商标。
        这时,香港的商业竞争已日趋激烈,先施、永安都是实力雄厚的大公司,如何生存下去就是个大问题。蔡昌颇有心计,又事必躬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工作,并亲自掌握进货品种、数量,讲求信誉,生意兴隆。
        在香港站稳脚跟之后,蔡昌1916年把大新的业务扩展到广州,最先在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设立分店,1918年,蔡昌又在西堤建了规模宏大、拥有八层高楼的大新公司,分别称为“城内大新”,和“城外大新”。
        大新公司两间商店的经营项目不同:西堤店主要是百货零售兼营亚洲酒店:觉天酒家、天台游乐场、西餐厅、理发室、照相处、验眼配镜等项;惠爱分店是百货零售,兼营天台游乐场、酒业部、饮冰室、浴室等。
        西堤大新公司大厦的布局非常新颖,一至四楼设有一条便车道,汽车可沿着楼的四周蜿蜒而上,而在屋顶又辟有大新乐园,自备有发电装置和多台电梯,这在当时是独此一家。附近设有亚洲旅馆,设备齐全,其独特设计为国内罕见,开业后顾客如云,营业额领先于同业公司。

  上海·宏图
  在香港、广州的成功,让蔡昌声名大振,也让他资本更为雄厚,他的眼光也逐渐投向了经济中心上海。1934年,蔡昌共筹得600万。为了选择公司地址,蔡昌亲自在南京路几个热闹街口连续几天观察人流量,“用豆粒在布袋中计数,最后选定南京路与西藏路交界的地方。为免哄抬地价,分别派人暗中接洽收购了八亩多的地,正待要动工,又被上海商界闻人虞洽卿阻挠,最后蔡昌得到香山同乡、上海市市长吴铁城相助才得以最后解决。
        上海大新楼高十层,仿照日本大阪大丸百货公司的形式,外观比先施、永安、新新公司更为新式,商场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为全国商场之冠。内部光线良好,装修考究,安装了冷暖气空调设备,除设有升降机外,还新设了两座全国独有、远东首见的自动扶梯。除商场外,五楼以上还设有酒家、舞厅、电影院、游乐场及屋顶花园。自此之后,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由中山华侨开创的现代商业以四大百货公司为标志,四足鼎立于十里洋场。
        大新公司的经营很有自己的特色:首先商品定价低廉,而且“不二价”,无论什么人,董事也好,股东也罢,绝不卖面子、打折扣,五百多名职工都恪守这一条店规。其次辟有带有空调设备的地下商场,经营食品、服装与衣料。据说当时有一种用电动机特制的“多福饼”,七秒钟即可生产一块,顾客到这里,为好奇心所驱使,大都会买一些尝尝。另外,大新公司在二楼设书画部,经常租给文化艺术界人士举行展览。
        上海大新还有一个当年轰动上海的特色,就是第一次引进轮带式、周而复始的自动扶梯,很多人就是为体验一下自动扶梯的滋味而上大新公司的。建国后这个自动扶梯拆除了,上世纪90年代,大新公司已经成了上海第一百货商店,这部自动扶梯再次出现时,仍然吸引了众多上海市民。

蔡昌与同事在上海大新的自动扶梯旁。

        地理记忆
        马应彪的广州传奇

        长堤大马路318号——先施粤行(现华夏百货公司)
        昔日的热闹与繁华,似乎已经越来越远离现在的长堤大马路了。曾几何时,这里是广州商业最为繁华的地带,先施百货公司就位于这里。但如今,在先施公司的旧址上已变成华夏百货公司,一楼已改作海味干货批发市场,两相对照之下,历史变迁中的沧桑隐约可见。

当年盛极一时的广州先施如今是华夏百货公司,延续了其百货商店的功能。

香港先施百货公司油麻地支行。

        1914年,马应彪筹集了100万港元,在此地设立了先施粤行,占地六亩,共五层,是当时最大的民族资本企业,也是广州第一间现代百货公司。
        抗战期间,广州沦陷,先施公司长期停顿,沦陷时期为土匪、汉奸李辅群(李朗鸡)占据,改为大东亚百货公司。日本投降后,1947年恢复营业,由于元气大伤,仅首层作售货场,勉强维持。解放后,市百货公司在首二层开中心百货门市部。上世纪70年代,原址在火灾中焚毁。

        长堤路320号——东亚大酒店
        时移世易,先施公司流传下来的建筑已经不多,东亚大酒店是其中—个。

广州先施公司是民国时期广州四大百货公司之一。旁边的东亚大酒店保存至今。

        马应彪最初投资广州先施的时候,又投巨资兴建了东亚酒店,1914年开业时,他希望将东亚酒店建成一家较好的酒店。据先施公司25周年纪念册上记载,称东亚大酒店“其结构之高华,陈设之奇丽,堪称百粤之冠”,是广州市当时规模较大的—家酒店,还以“纸包鸡”、“洋葱牛扒”等招牌菜闻名。1949年10月15日,广州解放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就在这里升起。现在的东亚酒店虽然仍号称是二星级酒店,但已经不复往日的豪华,门面陈设远称不上“奇丽”,在一楼,甚至还开设了一家士多店。

        蔡昌创建的繁华
        沿江西路49号——西堤大新公司(现南方大厦)
        对于老广州来说,南方大厦是再熟悉不过了,不少年纪稍长的人都很清楚这里就是原来的大新公司。

昔日的大新公司。

从西堤大新公司到南方大厦,这幢建筑都曾是广州百货业的一面旗帜。

        大新公司兴建的这栋原为12层钢筋混凝土大楼(俗称城外大新),经营环球百货,兼营亚洲酒店、觉天酒家、天台游乐场、西餐厅,理发、照相、验眼配镜等,据称是当时华南最宏伟、最华丽、花色品种最齐全的百货零售企业。到抗日战争前,大新公司一直是广州最重要的商场,而创建人蔡昌也从中获得过丰厚利润。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广州西堤大新公司屡次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而广州沦陷之后第二日,国民党实施所谓的“焦土抗战”,一把大火把大新公司烧了四天三夜,全部货物付诸一炬。自此,西堤大新公司只剩一个框架。解放初期,政府把荒废十多年的大新公司逐层加固修复,1954年国庆前夕重新开张,成为西堤百货商店,后来再改组成南方大厦百货商场,并一度是全国十大百货商店之一。

        中山五路4号——大新公司(现新大新公司)
        在广州最繁华的商业地段——北京路与中山五路交界处,每天都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在20世纪的20年代,这里就已经是一个热闹非凡的繁华地带了。

大多数老广州对蔡昌创办的大新公司记忆犹新。它经历了几度变迁,如今已成新大新公司,仍是广州最繁华的商场之一。

        就在如今的新大新公司原址,大新公司从香港来到广州,设立了惠爱分店,当时为五层砖木水泥混合结构,主营百货,兼营天台游乐场、酒家、冰室、浴室等。抗战期间,惠爱分店的货物疏散到西堤,没有来得及转移,在一场大火中全部烧毁,也一直未能再复业。广州沦陷期间,这里改作酒楼舞厅。
        1951年,广州市百货公司租赁该址开设惠爱路百货商店,1955年改为中山五路百货商店。1985年,原大新公司建筑被鉴定为危楼,商店迁到红旗剧场营业,在原址兴建16层商业大楼,命名为新大新公司,并于1990年全面开业,至今仍是广州最繁华的商场之一。

        同业巨子
        新新百货创办人 黄焕南

        黄焕南为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早年去澳洲谋生,开设广生和杂货店,曾资助梁启超的保皇募款活动。1913年携款回国,被马应彪聘为广州先施公司司理。1917年上海先施公司开张,为董事兼首任正司理,后任公司沪行监督。他与上海先施公司的另一名负责人刘锡基,因对先施公司香港、广州、上海三地一账的会计核算方式不满,于是决定另建新公司。经发动华侨参股,加上当时“省港财团”和“旅沪粤商财团”的投资,共筹得资本总额320万银元。1926年创办新新百货,店名出自《汤浩》“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句,即日日都有新成就之意。新新公司与先施公司毗邻,从外形设计到内部结构都比较完善,当时被称为中国最新型的百货公司。新新公司在经营上独辟蹊径,标榜“以推销中华国产”为经营宗旨,并首先向中国政府注册登记,成为中国第一间百货公司。

        永安公司创办人 郭乐、郭泉兄弟

永安公司创办人之一郭乐。

        郭氏兄弟为广东香山人,早年到澳洲打工,开设永安果栏,在同业中逐渐崭露头角,争得领导地位。1907年,郭氏兄弟中的郭泉回到香港,创立香港永安百货公司,参股的大都是旅澳的中山华侨。永安之名,是“永保安”的意思。由于经营有道,盈利较多,不久,又投资兴建永安货仓和大东酒店。
        永安在香港的经营大获成功后,又把投资目标伸延到上海。1915年,在上海筹办永安公司,由郭乐主持。1917年,上海永安公司开业,店址就在南京路与浙江路交界的地方,楼高七层,与先施公司一路之隔,门户相对,使热闹的南京路更为繁华。上海永安百货公司附设有大东旅店、大东酒楼,楼顶也设游乐场,生意同样十分兴隆。
        除商业之外,永安集团1922年又集股600万元在上海开办永安纱厂,以后陆续收买其他纱厂和扩大业务。到抗日战争前夕,永安纱厂从一间发展到五间,雇佣一万三千多名工人,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私营纺织企业。
        目前,香港永安集团仍然是很有实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