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市长篇·曾养甫] 宦海生涯:成也广州,败也广州
发布时间:2007-03-06 00:00:00

复活的灵魂

曾养甫:十年春秋梦,羊城两重天

 

曾养甫:1936-1938年出任广州市市长,同时兼任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

 

1926年,魂牵梦萦故土的曾养甫回到广州,作为名副其实的海归派专家,蒋介石对他依赖有加。当时有好事者指摘曾养甫是借了陈果夫、陈立夫(与曾养甫为同窗好友)的风光,曾养甫怒发冲冠:“弹冠相庆乃蝇营狗苟之举,我曾养甫是要有大作为的”这个壮志凌云的广东小伙子当时28岁,金子一样的年龄,每一滴血都充盈着烈火般的热情。

蒋介石要他造兵器,他自信地说:“要造就造个大家伙吧”他说的大家伙,指的是追击炮。为了报答知遇之恩,这个在美国留学时以采矿为专业,恐怕连迫击炮都没见过的小伙子赤膊上阵了。在广州白云区的石井兵工厂,身为厂长的曾养甫经常挺身而出,去二次引爆哑弹。他的从容不迫和游刃有余被越传越神,兵工厂的伙夫就不止一次地被石井街上卖菜的大婶问及:“听说你们那个平远的头头炸不死呀”——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平远的头头”指的就是曾养甫。曾养甫得意极了,在兵工厂生产的迫击炮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伐前线后,他急不可待地开了一个庆功会:“兄弟们,大家辛苦了老百姓说我们炸不死,其实是我们不怕死呀”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曾养甫不怕死,他的脱颖而出就有了可能;不怕死的曾养甫又是专家,他的青云直上似乎就只待机遇的眷顾了。此后的十年曾养甫果然一飞冲天。由广东而浙江,由浙江而南京,直至1929年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继陈立夫之后最年轻的执委之一,命运都始终毫不悭吝地垂青着曾养甫。

很多年后,曾养甫打算终老台湾时,一直怀念1926年在广州度过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生产兵器、训练干部、建设城市,广州温暖的地气让他蓄积了能量,成就了他性格中最刚强的因子。在杭州,因为资金匮乏,由他倡议和组织建设的钱塘江大桥一度烂尾,执着的曾养甫便四处“化缘”,终于成就了桥梁专家茅以升的伟业;在湖南开辟资兴煤矿时,经济部长翁文灏自诩为地质学家,认为该矿矿藏贫乏,毫无开采价值,把曾养甫的努力说得一文不值。曾养甫不服气,认为自己也是地质专家,并富有采矿经验,于是不顾翁文灏断绝资金的要挟,继续开采煤矿。结果,资兴煤矿不仅矿源丰富,而且矿质很好。南国生嘉木。作为广东人,曾养甫坚韧、务实、自信的个性在战斗的青春里得到了磨砺。

 

1936年,两广事变后,曾养甫(前排左二)出席广东第一次省务会议。

 

1936年,曾养甫又一次回到广州,担任广州市市长。十载星移斗转,在历史的长河里固然只是一瞬,但对于曾养甫而言,绿鬓青年已近不惑,更重要的是,天地已然月异,国家正处于存亡之秋。十年生死两茫茫,故地重返,是巧合,抑或宿命曾养甫敏锐地预计到随着战事日盛,汽车长途运输将成为后勤补给的重要手段,于是申请负责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1935年由曾养甫创建于上海)的总部迁至香港,自建汽车装配厂和零部件仓库,自行组装汽车,最后经广州辗转交至抗日前线。兵临城下,广州的官僚富绅忙着将家财私产迁至重庆,一心期待着新一轮纸醉金迷的生活,于是曾养甫的迂腐和“笨拙”,就成为部分官僚出逃前可发一噱的谈资。青春的记忆渐行渐远,悲壮的孤独像耳边咆哮的枪炮一样越发迫近,曾养甫无奈、愤懑,独自到珠江边抚栏悠悠长叹: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1938年,曾养甫(前排右一)陪同宋庆龄在广州检阅妇女壮丁队。

 

广州沦陷后,担任市长的曾养甫曾领导过游击战,短短几个月后又匆匆转移至重庆。十年催人老,广州两重天。已经没有确切的史料表明他彼时的心迹,那么,特立独行、处事威猛的曾养甫为何放弃抵抗,就很遗憾地成为了历史的愚疑。今日的广州,车水马龙,石井故地在夜风里低唱,只剩1938年的市井民谣“子弹一飞,不战即退……吴铁无城(吴铁城时任广东省府主席)……余汉无谋(余汉谋时任第十二集团军司令)……曾养无谱”,徐徐穿过漫漫的时空隧道,为我们折射出曾养甫仓皇的悲凉。造化就是这样弄人,试想当年那个从广州步入仕途、平步青云的年轻人,如果知道十年后竟会是这同一个地方累他声名受损,成为他一生最惨淡的悲哀,那他还会选择归来吗

 

□人物年表

1898年

生于广东平远县,名宪浩,字养甫。在父亲曾玉如指导下,幼年受过良好学校教育。

 

1917年秋

考入国立北洋大学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矿冶系,1923年毕业。同年秋自费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院学习,曾当选匹兹堡中国学生会会长,后来还成为国际学生会会长。

 

1926年春

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先后担任广东石井中央兵工试验场筹务处主任、厂长及国民党广东巡视员、广东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7月

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广东省党部执行委员等职务。

 

1928年

出任国民政府建没委员会副委员长,负责整顿企业、开办电厂,创设煤矿、设置电台。

 

1929年

当选为中国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执行委员,后连续当选为国民党第四、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余中央执行委员。

 

1932年

出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同时兼任浙赣铁路理事会理事长和建设钱塘江大桥及改良蚕丝两委员会主任委员。

 

1935年

调任铁道部政务次长兼新路建设委员会委员长,负责修建的西南五省(湘、川、黔、粤、桂)联络干道,在抗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1936年

出任广州市市长,兼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

 

1937年

在担任广州市市长的同时,出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还兼任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处主任。任内创办湘南煤矿局,解决了战时西南大后方燃料紧缺的问题。

 

1939年

任滇缅铁路督办公署督办。为瘴气所伤,左肢行动不便。

 

1942年12月

出任国民党交通部部长兼军事委员会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一面致力邮政、电信、改善公路等交通通讯建设,一面承担建筑飞机场的重任。

 

1945年

赴美治疗左肢僵硬和脑部麻痹,此后长期养病。

 

1962年

定居台北。

 

1969年8月28日

病逝于香港。

 

人物词典

[广东青年 异城扬名]

曾养甫的父亲曾玉如是广东平远县当地教育界的宿儒。平远经济文化落后,曾玉如不忍于心,提倡设立兴学会,率各乡先进积谷集资作积金,以奖励有志升学的子弟。曾玉如精于旧学,但与一般秀才不同,他喜欢读新画报,接受新知识。曾养甫就是在乡间儒雅开化的文化氛围和父亲的关爱中成长起来的。

曾养甫幼年时叫作曾宪浩,在东石乡义方小学读书,成绩出类拨萃。七岁那年,曾宪浩向父亲提出,不想再接受学校的奖学金。他郑重其事地向父亲解释:“儿子一心向学,无愧于天地父母。只是学校奖学金由曾氏兴学会所设,而父亲又是会长,儿子屡得奖金,惟恐外人生出嫌疑。”曾玉如抚案而叹,没料到儿子年岁虽小,却颇有心思。他安抚儿子说:“古人举贤不避亲,我儿用功乡里皆知,不必狐疑。”曾宪浩依然争辩,曾玉如遂免去了他的奖学金。曾宪浩避嫌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同乡好友林商翼到曾家做客时,对曾玉如说:“此子才气,如南宋陈同甫之风,宜加涵养,以期有成。”从此养甫作为曾宪浩的字。

负载着家族希望的曾养甫发奋图强,1912年考入平远县立中学。1916年夏,赴上海人复旦中学补习一年,1917年秋进入国立北洋大学读预科,两年后升入本科矿冶学系。1923年毕业后,25岁的曾养甫一心想着实业兴国,于是自筹资金,远赴重洋到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学院继续深造。在那里,他与北洋大学同学陈立夫再一次聚首,开始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友谊。

因为受过良好的教育,曾养甫活泼多才,能言善辩,不畏强权。1924年初,他做兼职的一家煤矿的老板,以美国移民法限制留学生做工为借口,拒绝发放工资。曾养甫和受到不公待遇的十几个同学据理力争,他领着大家到教会去寻求宗教界的声援,到议会与议员进行讨论,最后终于获得同情和支持,打赢了与美国矿场主的官司。自那以后,他积极地投入到政治活动中去。竞选匹兹堡大学中国学生会会长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会讲正宗北京官话,身材高大魁梧的年轻小伙子竟然是广东人,但是曾养甫气度恢弘的演讲和勇于维权的作派,早就为他赢得了声名,他不但顺利当选中国学生会会长,后来还成为国际学生会会长。

 

[海归干将 粤浙宦游]

1926年春,获得硕士学位的曾养甫回国抵达上海,与先期毕业回国的陈立夫会合。陈立夫当时已是蒋介石的秘书,位高权重的他将同窗好友介绍给哥哥陈果夫。19264月底,陈果夫去广州投奔蒋介石时,大力推荐曾养甫。蒋介石非常看重曾养甫的学历背景和办事能力。当时国民政府正准备北伐,蒋介石安排他留在广州,稳固后方。豪情满怀的曾养甫先后担任国民党党务人员训练班主任,国民革命军后方政治部主任。后在蒋介石的直接授意下,曾养甫招兵买马,在广州石井筹办中央兵工厂,专门制造迫击炮,以充实革命军器。在建厂时,工厂设备在上海采购,用商船运到广州。为防止海关留难,曾养甫亲自率领数艘兵舰,到虎门接运,保证了设备的如期运抵和工厂的迅速投产。迫击炮试射时,一些本地士兵不愿意冒险,曾养甫并不勉强,而是身先士卒,取弹、上膛、发射,他一人搅在肩上。在曾养甫的带领下,中央兵工厂生产了大量的追击炮,成为北伐军赢得攻坚战的主要武器。

1927年,曾养甫青云直上,担任广东省政府建设厅长;19282月,国民政府设立“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曾养甫任副委员长,负实际责任。因为有留美经历,曾养甫知道科技建设对于国家进步的重要作用。三年间,他整顿、扩充南京及戚墅两间电厂,创办淮南煤矿。他领导设置无线电台30座,筹建上海真如国际电台,不断引进新技术,大刀阔斧地改进其管理方法,获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在陈立夫的支持下,曾养甫经常接管经营不善的企业进行整治重组,等一切上轨道后,再将企业交给原业主经营。同当时的一些国民党官僚疯狂敛财,沆瀣一气相比,曾养甫、陈立夫这些“海归派”的善举确实让老百姓有些耳目一新的味道。据说,蒋介时曾通过陈果夫表达“对两个年轻人的感谢和鼓励”。1929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曾养甫深孚众望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最年轻的执委之一。

1932年,曾养甫被奉派为浙江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长。就任后,他把开辟道路列为建设之首。1933年夏秋期间,国民政府决定修筑浙闽公路浙江段,限期半年完成。这段公路山岭重重,施工困难。曾养甫亲赴工地督建,风餐露宿近半年,工程终于按时完成。曾养甫还负责修筑浙赣铁路,半年之内便筑到了金华。1933年冬,又由金华延伸到江山。他在调任国民中央政府铁道部次长后,使浙赣铁路建成通车,与粤汉铁路衔接,成为长江南方大动脉,在抗日战争期间发挥了物资运输和军队调动的重大战略作用。

 

[幕后豪杰 留名杭州]

此外,曾养甫还与德国沃东甫厂进行合作,创办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

浙江省的主要河流钱塘江江面广阔,把该省分成两半,沪杭甬铁路止于北岸,杭江铁路则起自南岸,交通运输均赖舟渡,极大囿限了经济的发展。1932年,曾养甫出任浙江省国民政府建设厅长后,他下定决心要把天堑变为通途。

曾养甫写信促请当时正在天津北洋大学教书的桥梁专家茅以升前往杭州,共商筹建钱塘江大桥之事。茅以升很受感动,当即动身南下杭州。很不巧,那几天曾养甫患了严重的伤风感冒,一般情况都是闭门谢客。当听到茅以升前来拜访时,他急忙趔趄着身子亲自迎接。曾养甫开诚布公地告诉茅以升:“关于主持造桥的人,铁道部请来了美国专家华德尔,但我还是觉着自己的大桥应演自己造,还是请你来,担任设计和施工工作。”茅以升踌躇满志,但考虑到工程的艰巨性,一时还有些犹豫。曾养甫立刻安慰道:“筹钱的事我已多方准备,这一点请你放心。”他把胸脯拍得山响,最后又给茅以升吃下定心丸:“造桥工程完全由你负责,我决不干涉。”很快,轻装上阵的茅以升被任命为钱塘江建桥工程处处长。

19341111日,钱塘江大桥正式开工。然而,由于工程浩大,桥梁界又没有国内科技人员自行设计、施工的成功范例,在大桥动工后不久,谣言满天飞,甚至有传言说曾养甫趁履新之际(1935年,曾养甫调任铁道部政务次长兼新路建设委员会委员长)中饱私囊、将银行界的借款转移到了国外。曾养甫非常气愤,公然辟谣:“有人说我要飞到美国去,简直是笑话。大桥要是修不起来,我让我自己倒台,回广东老家去,至多重去掘矿;大桥要是修不起来,你们尽可拿我曾某人试问!”其时,茅以升也非常泄气,甚至想一走了之。曾养甫知道后,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你不能走,我一切相信你。但是,如果桥造不起来,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着你在后头跳。”曾养甫的果决、刚毅,使茅以升重树信心。两个人同呼吸、共命运,顶住舆论的压力,克服重重困难,将修筑工作带人正轨。1937926日,钱塘江大桥安装就绪,下层铁路桥正式通车,1117日上层的公路桥又通汽车。杭州人为了感谢曾养甫,在大桥上镌刻上“曾养甫”三个大字,至今犹存。

 

[抗日义士 搏命滇缅]

19367月,两广归政国民党中央,曾养甫调为广州市市长,同时兼任黄埔开埠督办公署督办。故土重回,曾养甫不禁感慨万千,本想大施拳脚在广州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无奈世事蹉跎,日本逼近,国库亏空,英雄恨无用武之地。

既然政治上准有作为,曾养甫又开始倾心于他早年的实业强国梦了。返粤之初,曾养甫潜力于陈立夫,创办了湘南煤矿局,积极开采资兴煤矿。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粤汉、湘桂、黔桂各条铁路及后方各省的工业用煤,均赖其供应。

193810月,广州沦陷,此后不久,曾养甫调任国民政府军委会西南运输处主任。1940年冬,日寇占领华南,封锁中国的全部海岸线。这时,国际运输仅赖滇缅公路,但是战事日急,需要的物资数量多,时间紧,得赶筑滇缅铁路,才能负担繁重的运输任务。19419月,滇缅铁路的勘测、修筑任务又历史性地落在了曾养甫的身上。中缅边境地理条件极为恶劣,更可怕的是四处弥漫的瘴气。曾养甫领着工人日夜施工,在与死亡、饥饿的残酷斗争中,艰难地推进着滇缅铁路。然而,天不道人愿,随着缅甸仰光的沦陷,工程不得不中辍。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曾养甫率领修筑滇缅铁路的原班人马辗转回国,负责赶筑美军巨型轰炸机起落用的飞机场。曾养甫,铆足了劲要和日本人来一场竞赛。从1943年秋开始,在由云南而东至广西、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北至贵州、四川、湖北、陕西的广袤土地上,曾养甫率领的战斗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共修筑了72处飞机场,其中成都平原等五大机场规模尤巨,完全符合美军巨型轰炸机和运输机的使用标准。

 

精彩言论

我以为欲谋建设,非有科学知识,不能效法先进;非有革命精神,不能迎头赶上。自就学北洋,以至游学美洲,此情此志,锲而不舍……是后效力于交通工程、工矿事业,薄有贡献,实基于此。

杭州百姓说“钱塘江无底”,另有钱江潮,下不了桥墩;又言外国人都建不了,遑论中国人。但我以为这钱塘江大桥是非建不可的。我独力难支,但还有银行界同仁贤达的信任和援助;技术方面,拟请茅以升博士来担任建桥主持人……这钱塘江大桥,是我们中国人自行设计的。

 

地理记忆

石井

 

 

1926年,曾养甫奉蒋介石之命在广州白云区石井开辟兵工厂。开始时生产一般武器弹药,后成立迫击炮厂,曾养甫亲任厂长。当时的石井兵工厂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北伐攻城所需的追击炮及弹药均由其生产。曾养甫为蒋介石所器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主持兵工厂时的杰出表现。

时过境迁,兵工厂的遗迹已不知所在。现时的石井镇气氛平静祥和,那里的土著居民只知道一个叫作“兵房”的所在,或许与遗迹相关。

 

广州市政府大楼

 

 

    广州市政府大楼是曾养甫在担任广州市市长、兼任黄埔开埠办公暑督办期间的办公场所。

当年的市政府大楼位于今天的越秀区人民公园北端,古香古色的建筑现在仍是广州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天气晴好的时候,人们三五相约到人民公园游玩,为肃穆的市府平添生气。

 

□评价

养甫同志任事有远大眼光,气度恢弘,凡是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即全力以赴,从不旁顾……在朋友诸君心中,他做人处事,永远是站在正义的一边,不屈不挠,力争到底,一直到成功为止。

    ——陈立夫

 

在一心集资修建钱塘江大桥一事上,可以看出曾养甫是有爱国心的,有一定的气度,在工程方面比较专业,为人也是清廉的……幸亏有曾养甫的“赶”和“逼”,钱塘江大桥才能真正于二年半内完工,没有耽误大桥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否则二年半还是不够的。

    ——茅以升

 

□背后的人物

茅以升(1896—1989)

江苏镇江人。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

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我国桥梁建设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是积极倡导土力学学科在工程中应用的开拓者,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工程教育中,始创启发式教育法,坚持理沦联系实际,致力教育改革,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长期担任学会领导工作,是我国工程学术团体的创建人之一。著有《桥梁次应力》、《钱搪江桥》、《中国的古桥与新桥》、《茅以升文集》,主编有《中国古桥技术史》。

与曾养甫共同组织兴建钱塘江大桥,并肩工作多年。

 

陈立夫(1900—2001)

原名祖燕,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曾获美国匹兹堡大学采矿学硕土学位。

历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组织部长、教育部长、社会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职。

1949年由川赴台,后赴欧美。1968年回台湾任“中华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副会长,兼“孔孟学会”理事长,后任国民党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医药学院董事长。

晚年热心于促进两岸交流和沟通,被誉为爱国老人。著有《伦理学研究》等。并主编《中华文学概述》、《易学应用之研究》。擅诗联书法。

与曾养甫是大学同学,两人私交颇好。

 

陈果夫(1892-1951)

原名祖涛,浙江吴兴人。1911年春加入同盟会,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因叔父陈其美的关系,与蒋介石成为密友。

19265月,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7月又任代部长。1928年任监察院副院长,1929年连任组织部代部长,与其弟陈立夫利用党权,共同培植政治派系,形成CC系。1933年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1935年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委。与陈立夫利用政治经济权力,扩充官僚资本,与蒋介石、宋于文、孔祥熙同为官僚资产阶级的代表,合称为四大家族。19381月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39年任蒋介石的侍从室第三厅主任,后任中国农民银行董事长。

194812月去台湾,1951815日病逝于台北。他曾向蒋介石力荐曾养甫,曾被视为其亲信。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蒯威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黄皓(资料图片除外)

 

下期预告

因办大学而著称的教育家,除了北大校长蔡元培,大概就要数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和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了,而钟与蔡尤多相似之处:同属科举出身,同在中年后接受西方思想,同样在婚姻方面有惊世骇俗之举。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岭南大学第一位华人校长,将在“广州人文”校长篇中率先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