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名中医篇] 祁开平:坎坷从医路 坦荡救人心
发布时间:2006-10-23 00:00:00
  主角
 
 
  祁开平 中医主任医师,名老中医
  1966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1987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1993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200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其“广州市名中医”称号,200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祁开平非常注重临床实践。本报记者 黄皓
 
  专业特长:从事中医工作37年,全面掌握中医理论,具丰富的临床经验,以中医内科为专长,尤其是中医泌尿科疾病造诣较深,擅长治疗中医各科疾病。以病房工作为主,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病和危重疑难疾病,例如脑血管意外、心肌梗塞、急性感染等以及某些出血性疾病,疗效较好。

  自画像
  最擅长的是考试


  祁开平回忆自己的从医经历,说自己最擅长的是考试,读书的时候每次考试都是名列前茅,参加工作后每年的职称考试他也经常拿第一,学中医的还要考医学古文,挺难的,医院的人往往有一半不及格,大家纷纷向他请教,他也觉得讲不出什么秘诀来,自己只是每一次都很用心地去准备而已,很多人对考试不重视,祁开平却深刻认识到:考试改变命运。自己当初之所以能从卷烟一厂的卫生所调入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还不是靠在卫生局的统考中取得的好成绩。

  独家秘方
  小发明治大病

  1、祁开平对中医治疗泌尿科疾病有自己独到的研究,他发明了非药物治疗石淋症的方法,先用X光或者B超照出结石的具体位置,再用拳头捶,每天十五分钟,可以使肾结石软化,不用开刀不用吃药,这种治疗方法已经得到日本等国家的认可和采用。
  2、祁开平自己发明制作了“双保险电子温控自动控制仪”,冬天天气冷,通过该仪器可以把葡萄糖、抗生素等药水加温后再输进病人的体内,有效避免了因为药水温度过低引起的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夏天也可以通过调低输液温度的办法来帮助高烧病人退热。

  家庭脸谱
 
幸福的一家人。本报记者 黄皓
 
  会自己“造”电视的男人

  在中医药大学学习的六年,祁开平不但学习到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侣,他的爱人就是中医药大学的一个同学的姐姐介绍的。祁开平的爱人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两口子一个救死扶伤,一个教书育人,一个拯救生命,一个关注灵魂,两个人互相尊敬,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祁开平在医院里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医生,好领导,在家里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男人,最令人吃惊的是他有着很强的动手能力,家里三房一厅竟然有三台三十八英寸的大彩电,而这些都是祁开平从旧货市场上淘来零件,自己组装的,每台的成本不过一千元。用了十几年了,画面和音质还是那么顶呱呱。祁开平把他刚刚发明制作好的“双保险电子温控自动控制仪”给我们看,这台仪器也全是祁开平一个人独立完成的,从设计图纸到工艺焊接,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他的智慧和汗水。

  人生画卷

  父亲迷上中医 希望儿子继承
  出生于中医世家,他的父亲是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研究的是化学,母亲是家庭妇女,没有任何收入来源。靠着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祁家一共养育了12个子女。孩子们有个大病小灾的,没钱去医院看病,父亲就照着中医书上说的自己开药方,去药铺买些中药来给孩子吃,倒也好了。父亲开始喜欢上中医,并试图用化学来研究中药里的有效成分,可他又发现,中医和中药都太神奇了,有很多都是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父亲把期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完成。祁开平在十二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他说自己不是最聪明的,却是成绩最好的,每次考试都考第一,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比较用心而已。祁开平还记得自己为省几毛车钱,总是走路回家,那时候天河城一带都还是菜地,年幼的祁开平一边走一边背书,记不起来的时候就从书包里掏出课本来看看。

  当上“赤脚医生” 美名留在云浮
  1966年祁开平从中医药大学毕业,那正是毛泽东提倡上山下乡的年代,他也被派往广东云浮县的农村卫生站,一呆就是五年。在云浮县五年的“赤脚医生生涯”,祁开平深刻认识到农民的疾苦。祁开平在云浮县做医生也是很苦的,一天只能吃一顿饭,也无非是些木薯之类的,能有几条青菜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公社和公社之间没有汽车,往往是一个求救电话打过来,他就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背一个药箱翻山越岭地去为老乡们看病,他作为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医生,却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危急病症:心脏病、中风、大出血、流脑……也就在这五年中,祁开平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什么大问题都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为他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浮县的乡亲们视祁开平为“救命菩萨”,把家里不多的藏了很久的发霉的木薯给他吃,祁开平知道老乡家的口粮也不多,但他实在太饿了,稍一推辞,就毫不客气地狼吞虎咽起来。
  在云浮县的最后一年里,祁开平被调到县城的卫生学校里当老师,由于工作的关系,认识了县里的一些干部,他托干部为他讲讲情调回广州:自己和妻子分开的时间太长了,又没有孩子。
  走的时候,学生们都争着与祁开平合影留念,乡亲们也排着队流泪相送。云浮县虽然又穷又苦,可祁开平把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岁月献给了那里,当地的人们也永远记着他。

  农村果园工厂 医病无怨无悔
  从云浮县调回广州,祁开平也没有如愿以偿地进大医院工作,而是被安排在一个叫黄陂果园的小卫生所里当了8年的医生,在这8年里,祁开平没有丝毫怨言,细心为当地人治病,年仅三十岁的他,由于医疗经验丰富,很快成了卫生所里的业务带头人,他在工作之余,还仔细观察,潜心研究。祁开平发现,每年橙果成熟的时候,当地的果农有30%-40%都会得肝炎,上吐下泻的,极大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他经过研究分析,发现橙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橙黄素,而这种橙黄素就是损坏肝细胞的“元凶”。当地的果农在橙果成熟的时候饭都不吃,每天吃个十斤八斤的橙果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离开黄陂果园的卫生所,祁开平又来到卷烟一厂,条件虽然好一些了,但离他的目标——综合性大医院还有一定的距离,祁开平又利用业余时间苦读医书,报名参加广州市卫生局统一织的职称考试,并顺利取得了主治医生的资格认证。凭着在考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祁开平主动联系了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时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正好缺少主治医生,祁开平终于成了正规大医院里的主治医生,但卷烟一厂愣是不放他走,他又托亲友向卷烟一厂的主管领导打招呼,说情送礼才把档案、工作关系调出卷烟一厂,成为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正式职工。

  创中西医病房 淡名利重科研
  1982年祁开平开始担任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那时候的市二院还不像现在这样大,医院里连一个主治医生都没有,祁开平一来就担负起了重任。当时的整个医院只有一个中医门诊,没有病房。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领导很希望创办一个中西医结合的病房,这一想法也得到了卫生局范局长、叶局长的肯定,但创办中医院责任重大,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担这个风险。都说出生牛犊不怕虎,祁开平当时虽然已经三十六岁,早过了年轻气盛的年龄,但由于刚从基层调入大医院,再加上他本来就是敢想敢干敢闯的人,凭着多年在基层积累的经验,祁开平挺身而出,担任了中西医结合病房的主任。
 
 赤脚医生名老中医,祁开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汗水。本报记者 黄皓
 
  1987年晋升为中医副主任医师,1993年晋升为中医主任医师,2000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其“广州市名中医”称号,200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广东省名中医”称号。祁开平在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一路走过来,从当初背着药箱走山沟的赤脚医生成长为大医院的主任,这其中的过程并不简单,回首自己曲曲折折几十年的从医生涯,祁开平深有感慨:不进大医院见不了世面,但如果没有当年在山区的锻炼,他也不可能有如此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特别是面对很多危险病症、顽固病症时,山区的工作经验使他掌握了独立处理病症的能力和胆识,在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中西医结合病房的时候才敢于挺身而出,承担责任。

  名医坐堂

  时间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星期日
  上午
  (8:00-12:00) 出诊
  下午
  (14:30-17:30) 出诊
  晚上
  (17:30-21:00) 出诊

  速写
  热情热心的老医生

  采访前,我把电话打到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当总机得知我是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后,连声夸奖我们的《广州脸谱之名中医》做得好,她是我们的忠实读者,每天都追着看,我说要采访祁开平医生,她马上说,“太好了,祁老师真的不错,你们早该来采访他了。”隔着一条电话线,我都能感觉到她“相见恨晚”的那股劲,接下来,她帮我转接到医院市场部,还把市场部徐主任的手机号告诉我。
  采访过程中,祁开平医生带着职业的眼光观察我,夸我身体好气色好,还提醒和我同去的摄影记者要记得多喝水,预防结石病。我向祁开平医生请教如何减肥,他很明白地告诉我:肥从口入,要减肥唯一的办法就是少吃东西,现在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减肥茶减肥药以及针灸减肥、穴位减肥其实都是一个原理:抑制食欲。还有各种化妆品、护肤品也没有广告中所说的那么神,要想皮肤好,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多睡觉,抽烟、熬夜都是伤害皮肤的最大杀手。
  采访一直进行得很愉快,在祁开平医生的办公室采访完之后,他又带我们去家里参观拍照,话匣子一打开就滔滔不绝,时间不早了,他见我合上笔记本,以为我要结束采访了,忙示意我坐下,他的故事还没讲完呢!
  走的时候,祁开平医生坚持送我们到医院的大门口,一直看到我们坐上车他才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