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曲艺家篇] 曾慧:艺高不压身 是真名伶自风流
发布时间:2008-10-27 16:38:18

对粤剧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让曾慧变得很忙,工作排得满满的,但台下的她也在不断努力着做个好妈妈。

曾慧文唱武打皆长,她饰演的樊梨花扮相俏丽,英姿飒爽。

曾慧与师傅新马师曾主演的《光绪帝夜祭珍妃》。

曾慧因主演《龙母传奇》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曲苑杂谈
  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

  树挪死,人挪活,粤剧人才的严重不足,使粤剧界挖角儿、跳槽之风不断,包括艺人、剧团甚至政府在内,都认为人才流动会促进粤剧发展。
  在我的印象中,过去的戏剧是很讲究名角、搭配的,过去粤剧界多实行明星制建团,因为观众有捧角儿的习惯,没有明星的剧团是没有市场的。因此好的剧团人才流动相对封闭,只是在个别时候、剧团缺人的时候,才想着去挖人。
  可自从文艺体制改革之后,剧团开始实行聘用制,优胜劣汰制的刺激使一些剧团生存压力增加,自然要想办法找更好的演员,于是就通过各种条件招揽,以私下谈妥的条件、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合理形成人才流通。
  这对观众来说,其实是好事,因为固定的拍档看得太久让人烦闷,新的组合如果效果好,当然是新鲜的感观享受,一些剧团采用多生多旦的发展模式,也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心理,他们捧谁都可以,因为剧团有很多角儿。这样一来,自然强者越强。
  梅花奖演员向来是剧团的“镇山之宝”,然而近年来,“宝物”却频频搬家易主。名花旦曾慧离开肇庆粤剧团后,成为多方争抢的对象,即使是她年初成立了自己的剧团,红豆粤剧团还是向她伸出了橄榄枝,请她加盟。原珠海粤剧团当家花旦琼霞也过档深圳粤剧团,主演《驼哥的旗》。而梁耀安离开广州粤剧团的一线舞台后,也马上成为各大粤剧团力邀加盟的抢手文武生,今年7月起,将加盟广东粤剧艺术大剧院二团。
  这些都是好现象,但佛山青年粤剧团名花旦李淑勤移民美国,深圳市粤剧团名花旦卓佩丽功成身退赴京进修导演,甚至曾慧投资定居澳门,说是流动,其实是流失,这是需要粤剧界人士认识到的。
  再者,观众希望多出现既有新组合又有高质量的演出,可目前有些临时性的组合缺乏默契,演出质量很成问题。所以如果不管新人老倌,全都跳槽不断,大家花在练功上的时间减少,花在流动上的时间太多,恐怕也不利于粤剧发展。

 

  主角
  曾慧,广东顺德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十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著名粤剧伶王新马师曾之高徒,继承“芳腔”之新秀。
  曾慧扮相俏丽,嗓音甜美,表演真切流畅自然,文唱武打均衡发展,主演了《穆桂英大战洪洲》、《凌波仙子》、《霓裳情怨》、《龙母传奇》等一批优秀剧目,曾获广东省青年粤剧团汇演优秀演员一等奖、省中青年演艺大赛金奖、第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是名扬海内外的粤剧演员之一。

  谈艺录
  从13岁学艺到成为文唱武打皆长、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粤剧演员,曾慧的从艺之路跌宕起伏,体味过年少得志的幸福,也经历过人生落魄的痛苦,然而这一切都毫不影响她对粤剧演艺事业的一贯追求,对于粤剧她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热爱。
 
  现代戏剧导演要改革
  记者:你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可还是把工作安排得很满,是考虑多赚钱还是纯粹就是为了艺术或者兴趣?
  曾慧:说不考虑钱是很虚伪的话,但有时候没有钱也会表演,比如前阵子粤剧学校举行毕业典礼,虽然是没有报酬的演出,我还是去了。其实演员最痛苦了,到了这个层次,家人、观众都有期待,你就不属于自己了,工作安排得满,才能少点时间忧愁啊(笑)。
  记者:那你对每次演出都很投入吗?会不会因为疲倦或别的原因走过场?
  曾慧:投入,百分百地投入。不久前在广州的一次演出,由于状态不好,唱错了一个地方,回来就哭了,恨自己没有做到最好。而且现在演完戏后,失落感很重,从台上的爱恨纠缠回到平静的生活,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记者:戏剧是冲突的艺术,情节跌宕才好看,可现在的粤剧才一个半小时,能交代清楚剧情吗?
  曾慧:过去用幕,现在则没有,一出戏一个半小时,灯光明暗之间,这一场刚下,另一场就要马上开始,演员换衣服常像打仗,但这是现代戏剧发展的要求,只能从导演方面做文章,改革才行。农村人还是喜欢老的传统,要看3小时的,少了时间他们会说你偷懒。

  观众是“存”起来的
  记者:刚才看你接到两个电话,你说是戏迷打来的,你有很多自己的铁杆戏迷吗?
  曾慧:是啊。香港打来的,她跟我讨论上次的演出某个字唱得好,某个字如果换个唱法,会更好等。不是我说有记者在采访,她会一聊半小时。
  记者:这样的戏迷也是朋友吧?
  曾慧:是啊,不少戏迷慢慢地就变成了朋友,记得香港一个导演说,观众是存回来的,是一场一场地累积而成。我们唱粤剧的更是如此。
  记者:你现在演出主要是在哪些地方?别处的观众都喜欢看什么?
  曾慧:其实,我到香港演出还多过在省内,去国外也很多。国外的观众特别喜欢看武戏,背旗、踢枪都是他们爱看的,比如我出国都演穆桂英。我现在去香港、新加坡演出,或者开个人的演唱会,都很受欢迎,可以说是最受欢迎的内地戏剧演员之一,因为内地在“文革”后,许多戏曲唱腔高亢嘹亮有余,而婉转不足,而我的唱腔就比较婉转。
  记者:演武戏好像以年轻人居多吧?
  曾慧:其实像我这一辈的演员,成名后多不演武戏了,可我还演。为了保持状态,我平时会经常跑步、健身,保持练功,既然要演,就要对观众负责。
  记者:本地观众跟香港观众的欣赏趣味会有区别吗?
  曾慧:有区别。在两地表演也有一些差别,省内演员的优势是音色好,嗓音甜美,但是在香港由于他们的音响设备比较好,不用特别费力去唱,所以我在唱腔上显得柔和许多,因而能成为在香港比较受欢迎的一位花旦。 
  花旦成名要趁早
  记者:作为花旦,一般哪个时段对他们来说最重要?其他角色呢?
  曾慧:在粤剧界女演员20岁左右就应该成名,该有自己的舞台了,因为她们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疲了,会没有朝气,我那个时代都是16到18岁就成名了。但现在戏剧时间短,主角亮相唱几句差不多就结束了,所以小的角色难以生存,这其实是不利于粤剧发展的。
  记者:粤剧要怎样才能发展呢?
  曾慧:这个话题太大,但举个简单的例子,香港的中文大学就有粤剧课程,可我们没有,广州一个粤剧学校出来的学生,最高学历只有中专,这种差别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发展。

  人物印象
  兼收并蓄 动静两相宜

  曾慧之所以受欢迎,从其谈吐中、从其身边的合作者中,我觉得她有一种兼收并蓄的海量,她的唱腔既委婉纤秀又甜美圆润,刚柔适度收放自如,集谭佩仪的委婉和郑培英的清脆于一身,她善于吸取“芳腔”的精髓,形成自己的唱腔风格。
  在她家采访时,虽然没穿戏服,但她随意摆的几个动作都形神俱佳。她演花旦台步轻盈,顾盼传神;演青衣端庄娴淑,动静适宜;演刀马旦功架扎实,作风硬朗,动作准确,八面威风。她的车身、旋子、飞腿大翻、搬腿企人字、耍双剑、大刀下场花等基本功都很过硬。难怪她在英国伦敦主演《穆桂英大战洪洲》,戴翎子、扎靠旗表演北派功架“背旗踢枪”,令英国观众叹为观止。英国《每日邮报》评论:“这位小姐的脚法令人称绝,足以同英国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媲美。”
  除了技艺精湛外,她对待粤剧还很认真,当初《龙母传奇》在广西财园影剧院演出时,即使是举行内部观摩的彩排,并没有几个观众,但她还是带领剧组的每一个演员都非常认真地对待。作为团长兼主演,曾慧为了试一件新戏装,几乎征询了身边所有人的意见,直到大家都说好,她才放下心来。
  在伦敦戏剧博物馆的“艺术家印掌墙”上,有曾慧留下的掌印,签着她的名字。她还被美国纽约中美文化艺术中心聘任为戏曲顾问,“这些世界级的荣誉,于我当然是鼓励,但更多的是为中国戏曲艺术走向世界做贡献,看到外国人为粤剧喝彩,我真的是很自豪的。”在记者采访她的第二天,她又将只身飞往加拿大,与当地的艺术家作连续20天的演出。

  戏里人生
  访名师学技艺 新马师曾破例收她为徒

  曾慧从小就对粤剧有兴趣,1974年的某一天,年仅13岁的曾慧听时任文化局局长的爸爸说佛山地区青年粤剧团要招收新学员,就来了兴趣,于是就参加了考试,最后顺利成为46个新人中的一员,考入佛山粤剧训练班,三年后参加佛山地区粤剧团,担任正印花旦。
  曾慧出身于文艺书香之家,母亲是教师,父亲长期从事文艺工作,也是广东作协、剧协、音协的成员。平时的耳濡目染,让她具备了别人所不具备的基础与悟性,加上她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勤学苦练,十年如一日,基本功的训练从不间断,深得老师们的赞许,她的粤剧启蒙老师粤剧武探花梁荫棠、龙虎武师宵月楼都对这个扮相俏丽的刀马旦徒弟喜爱有加。
  当时一放假,曾慧即出外拜师学艺,因此,京剧的名演员如刘秀荣、叶虹珠、张美娟和胡兰凤都是她的老师,唱功老师更有粤剧子喉专家谭佩仪,名乐师黄壮谋、黄继谋,名歌唱家罗荣矩都曾亲自教导她发咽音等。以后,又遵循老师及前辈们的指教悉心学唱功,她以名旦芳艳芬的唱功为榜样,专学“芳腔”,还有高飞凤、孔绣云、郑培英、林锦屏等不少旦角前辈为她传授身段、水袖等基本功,因此,她的文场戏也演得非常出色。
  1984年,新马师曾回广东找演员赴港演出,广东粤剧界介绍了很多演员给他,新马师曾却说,不用找了,那个曾慧就不错。就这样,当年只有23岁的曾慧和文觉非等人一起赴港与新马粤剧团组团演出。这次演出,曾慧更是以正印花旦的角色出现。新马师曾亦十分喜欢曾慧的表演,认为她的嗓子和扮相极为像他的老搭档——名旦芳艳芬。
  也正因为这种印象,新马师曾破例收她为徒。曾慧回忆,当年听说新马师曾要收她为徒时,都有些不敢相信,因为师傅50多年来都没收过徒弟,何况自己还是一个旦角。由于之前曾慧已经拜了多个师傅学习基本功,且已经是可以挑大梁的演员,所以跟随新马师曾学艺,主要是学点睛之笔,这些细节的指点对于曾慧显得至关重要。另外,由于曾慧是旦角,就有机会亲自与师傅唱对手戏,所以在舞台上跟师傅学到的东西特别多,这一点是其他男弟子所不能比拟的。

  人生跌入低谷 鼎湖山下重焕名伶光彩
  在曾慧刚开始学粤剧时,她父亲曾对她说了一句话“路是你自己选择的,你不要后悔”。当时尚是“文革”期间,他的父亲应该也是看多了人间冷暖,有感而发吧。
  由于个头比较高,曾慧在剧团是天生的主演,加上父亲帮她解决了许多人际关系问题,曾慧的曲艺之路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但由于缺乏社会历练,曾慧在佛山呆了13年多,最终选择了离开,离开的时候是27岁。“当时感觉所有人都看我是仇人,在这种状态下怎能立足?这也许就是年轻的代价吧。”曾慧对这段经历,至今都有心结。
  当初刚离开佛山的时候,曾慧曾有半年呆在珠海,经常穷到连饭都吃不上,甚至到了要捡剩菜叶去吃的地步,“人的境遇有时真是悲喜两重天,从繁华到落魄的转变,我觉得真像是在演戏。”
  “1988年,肇庆粤剧团缺少一演武打戏的旦角,由于我是刀马旦出身,有人便推荐我去,到了后我觉得那里的风土人情挺适合我的,主要还是地方偏僻,可以远离纷扰,专心演戏,于是一呆就是16年。”在这里,由于她基础好,加上肯苦练,不仅练成一副好嗓音,还练就一身好武艺,很快就成为台柱之一,并在一年后被任命为剧团团长。“肇庆粤剧团是地方团,开始时我四处找厂家贷款,慢慢干起来,无论是剧目还是管理都做了很大改革。在团队建设上,开始寻找年轻演员,采用新设备,而且四处联系演出,在珠江三角洲、香港、澳门、台湾等地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后来名气大了,也受邀整团去英国、新加坡演出,算是内地粤剧团比较频繁外出演出的一家。”
  在担任肇庆粤剧团长期间,曾慧提出的改革方案就是实行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由团长对演职人员进行聘任,受聘任人员定岗定责,还定出每人包场演出的浮动分值工资,定期评议,鼓励竞争,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弊端,解放了剧团的艺术生产力,这也是肇庆粤剧团活跃的原因之一。

  自组民营剧团 邀名角儿合作步步为营
  去年,曾慧在肇庆粤剧团呆了16年后,选择了离开,但这一次离开,大家是欢送她走的,因为她投资定居去了澳门。在澳门生活不久,她就风尘仆仆地来到广州,一来就有惊人之举,组建了“广州八和曾慧粤剧团”。
  2005年1月,广东八和曾慧粤剧团成立。作为一家民营粤剧团,这里自由组班,人才流动,聚散无常。可喜的是,同曾慧“理班”的已有一批粤剧界的“自由人”——彭炽权、梁耀安、姚志强、李池湘等,他们都是当今剧坛的精英。成立当晚,该团主要演员在广州南方剧院担纲主演经典粤剧《帝女花》,并将票房收入全数捐给东南亚海啸灾区。虽然门票定价高达260元,却得到了众多粤剧迷的大力支持。
  曾慧能成立自己的剧团,得力于丈夫的大力支持,为此她非常感激这个在事业上一直扶持她的伴侣。她说,办民营剧团让她看到了希望。她承认目前民营剧团生存都还是比较艰难。“我能成立这个剧团,除了有一个强大经济后盾外,我自己也有很多资源,比如我可以请到许多知名的老倌和我们剧团合作演出,虽然目前我们只有6个固定演员,但每次演出我们的班底一定是很强大的,不会逊色于国营剧团。”
  虽然是自由组班,但曾慧剧团也有明确的目标、相对稳定的班底,有具体的排练和演出计划。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广州、东莞、湛江等地留下了许多足迹。

  戏外生活
  年过36岁方才怀孕生子

  曾慧对工作很认真,对生活的要求却很简单,年过36时,婆家说:“你对公那么拼命,对自己的家也该负起责任来吧。”于是,她专门放了一年假,在家生孩子。如今大儿子已经7岁,第二个孩子才1岁。大儿子现在暨大附属小学读一年级,而已经定居澳门的她,之所以在一年前来到广州居住,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因为这个孩子。
  曾慧的老公也是戏曲界出身,今天已经是肇庆成功的企业家之一,实力排在前十名,生意遍布全国,所以她家在澳门、肇庆都有很好的房产,完全不用这么拼,可她还是喜欢舞台,即使是在怀孕5个月的时候,也还在舞台上表演。由于广东天气热,很多时候一场戏下来,累得腿抽筋,肚痛难忍,可她还是从没想过放弃。 
  她坦言不习惯回忆,人应该努力向前看,所以她不喜欢保留东西,甚至老照片等也从不留在身边。

  舞台合作
  戏路宽,舞台合作广泛

  戏路广的曾慧,与许多粤剧名人都有过合作,她说现在要排一个戏,排练两天就可以了,但创作剧就要2个月。
  曾慧与另一梅花奖得主姚志强在《洛神》中,就有好的合作,曾慧扮演宓妃,姚志强扮演曹植,男女主角皆演技高超,观众自然如痴如醉。
  曾慧与梁耀安也是广州观众熟悉的组合。梁耀安是罗家宝的入室弟子,其高大英俊的扮相深得戏迷们的喜爱。两人一个是文武生,一个是刀马旦,而且都是文武双全、声色艺俱全的粤剧大家,他们在佛山时就相识了。他们合作的《帝女花》、《朱弁回朝》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曾慧与彭炽权的合作更多,香港观众非常喜欢,他们是在佛山粤剧团时期的老拍档,合作起来默契程度相当高。

  艺术造诣 文武双全
  曾慧的戏路很宽,她说10来岁时比较喜欢武场戏,年纪较大则倾向于演文戏,不过,粤剧演员必须文武双全,“只要观众喜欢看,文戏武戏我都乐意演。”无论是大文场戏如《汉武帝梦会卫夫人》、《帝女花》,还是武场戏《穆桂英大战洪州》等,她都能应付自如。
  她还告诉记者,近来喜欢演那些性格泼辣的女人,比如说荡妇《阎婆惜》、女扮男装的《孟丽君》等,此外像《霓裳情怨》这样的戏,她也勇于尝试,因为主角要演出贵妃的贵气——那种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气质,这是她乐于挑战的。

  拿手剧目
  《穆桂英大战洪州》、《凌波仙子》、《三凤求凰》、《烈女恨》、《南海神镖女》、《白蛇传》、《光绪帝夜祭珍妃》、《金印良缘》、《龙母传奇》、《鸳鸯灯》、《帝女花》等。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御临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黄皓(除署名外)

  下期预告
  黄俊英,著名粤语相声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他在相声表演上功底深厚,说、学、逗、唱皆能,“捧”、“逗”兼佳,能编能演,出版发行了过百款音像制品,是岭南家喻户晓的“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