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月做客羊城学堂 畅谈对文学的三点认识
发布时间:2011-05-03 15:32:00
作者:广州图书馆
        4月23日,适逢第十六届“世界读书日”,著名作家王十月先生莅临我馆为“羊城学堂”听众讲课,与众读者畅聊文学。王十月现为中国作协会员,广东省作协主席团成员,《作品》杂志社编辑。曾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什么是文学的本质?
        王十月认为,只有弄清楚文学的本质,才能确定自己写作的目标,才能看透纷繁的迷局而不为所动。他解释道,老祖宗其实早就说出了答案,只是这些年来,我们被各种各样的流派和文学理论绕糊涂了,忘记了这个答案——“文以载道”。道,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指作家对读者假定的责任,是他创作文学作品的目的。文学之道,便是文学之用。文学之“用”并不是功利,而是责任。
        作家的天职是什么?
        一个没有了解作家天职的作家不会是一个合格的作家。很难想象,一个作家连自己从事这一职业该尽的责任都没有弄清楚,却稀里糊涂地在那里写,一定无法写出好的作品。这其实是常识性的问题。这些年来,我们却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常识,于是我们失去了基本的标准,失去了评判一部作品时大声肯定或否定的勇气。
        作家的天职是什么?每个写作者应该在从事文学创作时提醒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是什么,你的创作是否有违作家的天职。这是创作的大前提。因此,王十月认为作家的天职,就是:揭出病苦,抚慰人心。
        王十月的文学观
        文学,大抵有许多种分法,而王十月却这样来区分:有一类文学,是要告诉人们,我们曾经怎样活的文学;有一类文学,是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怎么活的文学;还有一类文学,是试图告诉人们,我们可以怎么活的文学。
        王十月认为,当下的中国,并不缺少告诉人们“我们曾经怎么活”的文学,但是缺少告诉人们“我们正在怎么活”的文学。因此,他更敬重那些试图告诉人们“可以怎么活”的作家和作品,如果前者需要的是勇气,那么后者,需要的是大爱。而这种大爱,则是一种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