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学堂第523期:“新时代 新作为”系列第十二讲 用“绣花”功夫 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发布时间:2018-08-10 09:36:34

主讲:陶镇广(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时间:2018728日上午10:00-12:00

地点:广州图书馆负一层2号报告厅

 

728日,市城管委党组书记、主任陶镇广做客“羊城学堂”,全面介绍了广州城管在服务、管理和执法方面的工作职能、工作举措等,重点讲述了广州在破解垃圾围城困局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他说,生活垃圾综合治理,是城市管理众多工作中最普通、最不起眼、最难推进,却又与大家生活最密切相关、最需要用“绣花”之功推进的系统工程。

 

 

一、广州城市管理是做什么的?

服务、管理、执法 城管职能与市民息息相关

 

陶镇广介绍,城市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件件都与市民群众息息相关,概括起来讲,就是服务、管理和执法三大块。

(一)服务保障。主要包括:一是环卫保洁服务保障;二是燃气供给服务保障;三是动物尸骸和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服务;四是环卫公厕服务保障。

(二)行政管理。主要包括:环境卫生管理、市容市貌管理、户外广告招牌设置管理(审批服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管理、建筑废弃物管理(泥头车监管)、燃气服务管理、井盖设施的维护管理、市区水域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9个方面共88项职能。

(三)综合执法。城市管理当中市容环卫、城乡规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工商管理、水务、人民防空、白云山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等11个方面共376项行政处罚权,都在市城管委综合行使。

陶镇广表示,城市管理涉及多个业务,涉及多个领域,涉及民生服务保障的方方面面,有很多工作看起来都是一些不显眼的小事情,但民生无小事,这些“小事情”往往连着“大民生”。三分建设,七分管理。

 

二、现在城市管理工作做得怎么样?

下足绣花功夫提升广州城市管理品质

 

(一)在环卫保洁上“精细作业”。全市5.8万名环卫保洁人员,4000多台环卫保洁车辆、600余艘水上垃圾清捞保洁船,负责城区2.2亿平方米环卫公共清扫保洁面积,珠江广州河段114公里,河涌2360公里的环卫保洁。

 “闻鸡起舞,披星戴月”这两个词最能体现环卫工人的工作。每天凌晨4点,当大家仍在酣睡之时,我们的“城市美容师”——环卫工人,就已经闻鸡起舞;每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时,我们的环卫工人还在岗位上,清扫路面、清运垃圾、保洁江面、美容城市、美化环境。她们每天都在传递着“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康”的环卫精神,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背后,是全体环卫工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

(二)在市容景观上“提升品质”。一是创建“试点”。每年创建30个市级容貌示范社区和11条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示范街(镇)。二是打造“亮点”。比如,作为广州的重要地标建筑,广州塔(俗称小蛮腰)造型新颖别致、很有亲和力,如果在上面设置户外广告的话,可以很好地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 三是管住“黑点”。比如,井盖设施的管理,全市164万井盖设施采取定位定点定人定责管理,这两年没有发生因“沙井缺盖”而亡人的悲剧。

(三)在厕所革命上“精心推进”。“厕所革命”是今年我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今年上半年共新改建环卫及旅游公厕71座(新建38座、升级改造33座),增设了残疾人厕位与通道等人性化设施,建设了19座“第三卫生间”(注:是指在厕所中专门设置的、为行为障碍者或协助行动不能自理的亲人,尤其是异性使用的卫生间。此概念的提出是为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不同性别的家庭成员共同外出,其中一人的行动无法自理,上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男孩,父亲协助小女孩等),新改建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1410个。

微信公众号“广州城管”的“一键找公厕”功能,实现一张地图找厕所、用厕所、评厕所,为市民找厕所、用厕所提供便利。大家只要关注“广州城管”微信公众号即可进入“一键找公厕系统”,它就会显示出周边公厕位置。

(四)在燃气管理上“精心服务”。1.让市民用得上管道燃气2.让市民安全使用燃气。为确保燃气使用安全,一是加强对全市约8000公里燃气管道的巡查监控,安装智能监控设备,组织对施工的勾机手进行培训;二是对供气站点安排专门人盯守监管;三是每个气瓶安装了具有唯一身份标识的二维码标签,完成全市超过650万个气瓶信息登记四是2015年起全面开展瓶装液化气供应市场专项整治,累计取缔经营黑点1686家,查扣非法气瓶54340,查扣非法运输车辆367台;五是加强居民安全用气宣传。

(五)在建筑废弃物上“智能监控”。1.加强对泥头车的监管。2.是加强对余泥清运收纳监管。

(六)在违法建设上“精准治理”。下一步准备建立信用征信体系,将违法建设当事人列入“黑名单”,逐步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监管效应。

 

 

三、目前广州破解垃圾围城的主要应对措施

全力破解垃圾围城之困

 

陶镇广介绍,广州作为一个超大城市,2017年全市垃圾日均产生量达2.8万吨,其中约8000吨回收利用,约2万吨进入终端设施处理。每天需要2000辆垃圾清运车来清运,这是什么概念? 目前全市在用的垃圾清运车辆每车长约10米,2000辆首尾相接不留间隔连在一起就是20公里长。这些生活垃圾处理主要有两种方式:填埋和焚烧,还有少许进行生化处理。目前,我市正在运营生活垃圾处理设施8座。焚烧处理设施2座(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一、二分厂);填埋处理设施5座(兴丰应急填埋场第一填埋区,番禺火烧岗、花都狮岭、增城棠厦、从化潭口填埋场);餐厨垃圾处理厂1座(广州市餐厨废弃物循环处理厂)。当前,由于人口还在增长,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增大。垃圾增长的趋势还未到拐点,又因为受邻避、环评、征地、拆迁、补偿都多方因素影响,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建设经历的周期非常长,垃圾增长量与终端处理能力不足的矛盾凸显,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垃圾处理需要。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4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城市环境列为广州城市发展大计,在战略上进行科学谋划,制定了城市管理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重点突出城市生活垃圾治理的部署和安排,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目标,精心施策、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生活垃圾综合治理。

一是出台地方法规。2011年,市里就出台了政府规章《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暂行规定》,2015年修订出台《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市人大又推动《规定》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并于今年71日颁布实施《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同时为落实这些法规规章,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范性文件,为我市生活垃圾治理提供了法规制度保障。

二是深入宣传发动。2012年以来,市里先后召开多次垃圾分类动员部署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动员部署。开展垃圾分类“四进”宣传和“小手拉大手”活动,让生活垃圾分类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单位,从娃娃抓起,从机关事业单位抓起,从成熟的小区抓起。开展 “垃圾分类全民行动日”“志愿青年共携手,垃圾分类齐担当”等系列活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营造全民分类的良好氛围。经过全市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不断提升。

三是确立分类原则。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市初步建立了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五大环节垃圾分类管理流程,形成了“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的垃圾分类基本原则。按照这个分类原则,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也减缓垃圾终端处理设施的压力。比如,2017年,全市通过前端分类及分流,约8000吨得到回收利用,目前我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5%

四是创建分类样板。2014年起,按照“先易后难、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原则,稳步推广“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模式,目前全市开展“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小区(社区)达到832个,占全市小区(社区)数量的30%,“定点不定时”投放的小区(社区)占45%,楼道设桶小区(社区)占25%

在越秀、荔湾区开展“三化四分类”垃圾分类样板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其余九个区的10条街道推行整街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型国企、星级酒店等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去年,我市成功创建了第一批100个生活垃圾分类样板居住小区(社区)。今年正在推进创建第二批300个样板居住小区(社区),明年还计划创建第三批1000个样板居住小区(社区)。

去年在从化莲麻村等30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今年要力争在30%的行政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今天来听课的市民,有的可能就居住在垃圾分类样板小区,有的居住的小区正在创建或者将要创建垃圾分类样板小区,如果我们每个市民都能够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共同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广州就一定能够逐步建设成为低碳、智慧、幸福、美丽的宜居城市。 

五是优化分类收运。以前有市民反映生活垃圾收运存在“混收混运”现象,这样分类就没有意义了。经过近年来不断优化分类收运体系,目前已建立了餐厨垃圾、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等四条完整的分类收运线路,全市有近500条线路、655个转运点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运,正在努力解决“混收混运”问题。

餐厨垃圾:全市十一区收集点约760个,运输线路约30条,投入收运车辆约95辆。其他垃圾:全市十一区收集点约2700个,运输线路约8000条,投入收运车辆约2563辆(其中垃圾压缩运输车辆1310,桶装垃圾收运车934辆)。有害垃圾:全市十一区收集点约1500个,运输线路约33条,投入收运车辆约20辆。在全市建立有害垃圾临时储存库60个。

可回收物:全市十一区收集点约2600个,运输线路约70条,投入收运车辆约250辆。建立了“互联网+垃圾分类+资源回收”APP移动平台,在全市布设了1000个多品类回收箱和旧衣回收箱。

六是推进终端处理设施建设。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建设问题,是破解“垃圾围城”之困的瓶颈。根据预测,2025年广州市管理人口将达到2000万。尽管我市通过生活垃圾分类努力遏制生活垃圾处理量过快增长势头,预计“十三五” “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活垃圾处理量还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市正在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有8;正在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项目5座(第三至第七资源热力电厂,总处理能力1.1万吨/日)、生化处理设施2座(总处理能力2000/日);规划建设生活垃圾焚烧项目5座、生化处理设施6座。上述设施建成后,能满足我市2035年前垃圾处理需求。

为了确保垃圾处理设施的安全运行,我市建立健全安全运营管理制度,对生活垃圾填埋场、资源热力电厂等设施,实行驻场监管、村民监管、远程监控、环境监测、考核评分、信息公开的监管体系。对市属设施坚持每日现场巡查,每月4次固定、3次临时考核检查、每月一次安全大检查、每月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对区属设施坚持每月至少一次现场巡查,督促指导各运营单位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实现管理制度全覆盖、不留死角盲区。重点加强对填埋场垃圾堆体、沼气导排处理、焚烧厂压力容器等重点危险源的监控。建立安全评估机制,定期聘请专业机构对设施运营安全情况开展监测评估,发现隐患,立即整改。 

陶镇广表示,目前,广州已经建成一批垃圾处理设施,每月18日是城市管理开放日,每季度都有城市管理专项体验,这些设施会向公众开放,目前已吸引6万多人次参加。欢迎市民朋友前去参观,并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他呼吁:破解垃圾围城,作为市民,一是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做到“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从源头上减量;二是支持理解设施建设,希望广大市民更多地了解城管、理解城管、支持城管,共同参与到城市管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