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氤氲——“阅读体验荟”第27期活动报道
发布时间:2017-10-17 15:57:01

主题: 《“茶香氤氲 ”━━中华茶文化》公益体验活动

时间:2017年10月15日(周日)14:30-16:30

地点:广州图书馆南一楼阅读体验区

嘉宾:曹阳(高级茶艺师)

          徐思杭(浙派徐门琴馆传承人)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期“阅读体验荟”上,高级茶艺师曹阳为读者介绍中华茶文化的历史和演变,分享六大茶类知识及泡茶技巧,同时结合琴曲茶道表演,让读者体验泡茶的乐趣。

       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始于神农时代,《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药用之始。西周时期,据《华阳国志》载:约公元前一千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用所产的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的最早记述。春秋时期,据《晏子春秋》:“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这表明茶叶已作为菜肴汤料,供人食用。到了隋朝,史书《三国志》述吴国君主孙皓有“密赐茶荼以代酒”,是“以茶代酒”最早的记载。此后,茶的饮用逐渐开始普及,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其范围主要局限在上流社会。可以说,中国茶文化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

       曹阳老师介绍到,中国茶分为不发酵茶(绿茶类)、轻发酵茶(白茶)、半发酵茶(青茶也叫乌龙茶)、全发酵茶(红茶)、后发酵茶(黑茶)、再加工茶(花茶、茶饮料等)等六大类。其中,绿茶是中国品种和产量最多的一类茶,是不经过发酵的茶,即将鲜叶经过摊晾后直接下到二三百度的热锅里炒制,以保持其绿色的特点。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等特点,品种包括:烘青绿茶、炒青绿茶、晒青绿茶、蒸青绿茶四大类。红茶与绿茶恰恰相反,是一种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大于80%)。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红茶的名字得自其汤色红,品种包括:小种红茶、功夫红茶、红碎茶三大类。白茶是中国的特产,主要是通过萎凋、干燥制成的。白茶外形、香气和滋味都是非常好的。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白茶主要产于福建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阳等县,品种包括:白芽茶(白豪银针)和白叶茶(白牡丹、贡眉、寿眉)两类。

       曹阳老师说,要泡出好喝的茶,好茶、好水、好茶具都是必不可少的。完整的一套茶具包括:盖碗(或茶壶)一个、茶荷一个、茶挖一个、公道壶一个、品茗杯若干、茶巾一块、壶承一个、水盂一个、煮水器一个。此外,泡茶的技巧也很关键,如泡红茶,一壶红茶以3-6克为宜,水温90-100度。第一泡茶90-100度水,20秒出茶;第二泡茶90-100度水,20秒出茶;第三泡茶90-100度水,30秒出茶;第四泡茶90-100度水,40秒出茶;第五泡茶100度水,50秒出茶;第六泡茶100度水,50秒出茶。五泡后主要看茶汤颜色决定出茶时间。

       对于读者关心的什么时间喝什么茶,曹阳老师建议,人一天喝三杯茶最合适。第一杯是早茶:花茶、淡绿茶。适合早饭后九点到十点饮用,可以起到提神、排毒、抗疲劳的作用,是三杯茶中最重要的;第二杯是午茶:乌龙茶、浓绿茶。在午饭或午觉后的一点到三点饮用最好。午茶可以适当浓一些,能够降低血脂,保护血管;第三杯是晚茶:红茶、黑茶、白茶。适合晚饭后六点到七点喝,有降血脂、助消化的功效。此外,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应喝最顺应时节的茶。比如春夏季最适合喝绿茶、白茶和花茶。可以缓解春困、能清热解毒、降低血脂。乌龙茶介于绿茶、红茶之间,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温,非常适合秋天饮用,可以兴奋神经,使人神清气爽。冬季最适合喝黑茶、红茶和老茶。冬天寒气重,是阳气闭藏的季节,喝这些茶可以生热暖胃。另外,黑茶还具有一定的控制体重的作用。

 

附:活动照片







 图1-图3:活动茶具







 图4-图6:古琴与泡茶展示

 





 

图7-图9:曹阳老师示范泡茶技巧

 



图10-图11:读者体验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