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吟浅唱间重温旧日时光,传承广府童谣——第八届广府文化周系列讲座之“广府文化记忆中的民间吟唱:广府童谣的传承与发展”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7-10-17 09:23:01

图1主讲嘉宾:曾应枫会长

       月光光,照地堂……

       鸡公仔,尾弯弯……

       落雨大,水浸街……

       2017年9月23日(周六)10:00,在古色古香、充满广府风情的广州图书馆九楼人文馆中堂,传来了一阵阵音韵铿锵、节奏明快的粤语歌声,由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广州市参事室和广州图书馆合作举办的第八届广府文化周系列讲座之“广府文化记忆中的民间吟唱 ——广府童谣的传承与发展”讲座正在此处举行,观众在主讲嘉宾: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曾应枫老师的带领下,齐声吟唱那一首首熟悉的广府童谣。

       曾应枫老师长期从事广府民俗文化的研究,对广府童谣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

       广府童谣也称粤语童谣和广东儿歌,是流传于广府地区的民间口头文学艺术,它浅显生动、韵律平和、顺口而出,贴近生活。曾老师指出广府童谣是反映时代岁月的民间吟唱,她留下了每个历史阶段的生活痕迹,凝结着广府人的乡土情结,滋润过他们稚嫩的心灵。其种类有时政歌、生活歌、风俗歌、游戏歌等。妇女与儿童是传唱的主体,流传方式因人因时因地的不同。并产生了一歌多版的现象。据收录于《广州民间歌谣》一书中的500多首童谣统计显示:《鸡公仔》在珠江三角洲甚至在客家地区,都有不同的版本传唱,广州就有25个版本;《落雨大》有8个版本;《点虫虫》有7个版本;《排排坐》有6个版本;《卖懒歌》有5个版本。至于有两三个的版本的童谣就更多了。这体现了广府民间童谣的丰富性、多样性、时效性。广府童谣也曾经是孩子的学语、识物、认字的桥梁。

 

图2被深深吸引的观众们

       曾老师不仅与大家一起吟诵赏析了广府童谣《月光光》《鸡公仔》《落雨大》《排排坐》《氹氹转》等充满童趣和反映广府风物、传统道德的多个经典版本,还特别介绍以往大家较少接触的时政类广府童谣,其创作和流传时间从清末到民国。如1841年鸦片战争时期在广州地区流传很广的《三元里抗英》;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人们团结抗敌的爱国童谣《拍大肶》等。这些作品凝聚时人气节,激扬爱国情怀,今天读来,依然让人心潮澎湃!

       曾老师那丰富的举例,饱含深情的吟诵,理性的分析,感染了在场每一位观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齐声跟随曾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吟诵各种不同风格的广府童谣,时而童稚有趣,时而积极向上,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又悲怆凄凉,大家的情绪也跟着跌宕起伏,仿佛重回旧日时光!此际方觉屈大均的“粤族好歌”所言非虚!

 

图3专注的小观众

 

图4站着听的观众

 

图5带着小孩来听广府童谣的家长

       最后曾老师向大家介绍广府童谣目前的传承创新情况。如学者整理的研究成果、新创作品、中小学教育传承成绩等。可以看到一些令人欣喜的现象,如《广州民间歌谣》一书收集了1000多首广府童谣;广州大学教授陈子典先生对广东传统童谣的搜集整理颇有研究,还新创儿歌《珠江水》;大南路小学不仅让孩子们传唱传统粤语童谣,还鼓励孩子们创作新的粤语童谣,并把这些创新童谣编印成书。有不少团体与文化出版部门参与对粤语童谣的搜集与整理,近年几乎每一二年都有新出版的童谣书籍,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媒体常有关于传播粤语童谣的节目。

 

图6曾老师推荐的广府童谣书籍

 

图7大南路小学用粤语童谣、粤语歌舞、粤语故事展演来庆祝世界儿歌日节目

 

图8大南路小学原创广府童谣作品集

       但曾老师也指出在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如何将日渐式微的广府童谣传承下来,让其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并催生出能折射新时代光华,给孩子们稚嫩心灵以滋养的新广府童谣,任重而道远,需靠每一位新老广府人大力支持,更要靠切实的社会推广及教育传承。







图9-12观众互动交流环节组图

       在交流互动环节,观众十分踊跃,以至于最后不得不由工作人员在众多举手观众中挑选最后的提问者,其中有一位是从新疆来广州多年,对广府文化和广府童谣都十分感兴趣的女观众,这让曾老师倍感惊喜!

       此次讲座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观众,不但有白发苍苍的八十岁老人家,有年轻人,还有不少带着的小孩子的家长。讲座的成功举办,得益于主讲深厚的学术造诣,也有赖于观众们对广府童谣和广府文化的无限热爱,大家在轻吟浅唱间了解各种类型和风格的广府童谣,对广府童谣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样的活动对广府童谣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推动。

 

嘉宾介绍: 

       曾应枫,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一级作家,广州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州市乞巧文化协会会长,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会副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

       从事文化工作四十多年,创作出版的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影视文学、报告文学、民间文学等约三十多种,多次获得各类文学奖项。代表作有《广州故事》《俗话广州》《广州民间艺术大扫描》《纤云弄巧摆七夕——广州乞巧节》《传承与守望——广府“非遗”研究与实践》等。 

 

广府童谣赏析:

1、《排排坐》

“排排坐,食粉果,猪拉柴,狗烧火,猫儿担凳姑婆坐,坐烂个屎忽唔

好懒我。(老鼠吹笛娶老婆) ”

2、《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呢点可以怕艰难》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呢点可以怕艰难,清早起床返学去,执齐的书本啊上学堂,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懒惰去做人呀!又点会有所成啊!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呢当然要有精神,清早起床有好习惯,经常都温书啊要学勤,一分耕耘自有一分收获,懒惰去做人呀!又点会有所成啊!

3、《三元里抗英》

一声炮响,二(义律:英军头目)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广东洋行商人)借款,六百万讲和,(清政府以六百万银作赎城费),七星旗飘扬,八面埋伏,九九打下,十足胜利。”

4、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有所谓报》举办的创作粤语童谣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

细佬哥,冇乜事。要读书,学识字。入学堂,要立志。莫懒惰,莫儿戏。练体操,至得意。学计数,至有味。天文歌,地理志。浅历史,须紧记。讲修身,明礼义。知救国,争啖气。切不可,学谄媚。做奴隶,最不是。做英雄,係我地。细佬哥,莫放弃。细佬哥,要准备。

5、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教育人们团结抗敌的爱国童谣《拍大肶》

拍大肶,唱支歌,讲起日寇罪恶多,杀我同胞兼放火,无端强占我山河,此仇不报无穷祸,大众合力把佢诛锄!

6、《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甚艰难》

鸡公仔,尾弯弯,做人新抱甚艰难!早早起身都话晏,眼泪唔干入下间,下间有个冬瓜仔,问安人老爷煮定蒸;安人又话煮,老爷又话蒸,蒸蒸煮煮唔中安人老爷意,大揸揦盐又话咸,手甲挑盐又话淡,三朝打烂三条夹木棍,四朝跪烂四条裙!咁好花裙俾你跪烂,咁好石头俾你跪崩!横又难,直又难,不如苦命落阴间!人话阴间条路好,我话阴间条路好艰难!

7、陈子典《珠江水》

珠江水,乐悠悠,唱着儿歌往东流。

流到大海别忘记,问候对岸的台湾小朋友。

他在海边拾贝壳,请你跟他握握手;

他跟爸爸在扬帆,请你帮他推推舟。

问问他呀想什么,有啥苦恼有啥忧?

我们多么盼望他,回来同跳“找朋友”。

8、大南路小学学生梁晶晶创作的新粤语童谣《跳绳歌》

鸡公叫,太阳笑,小朋友到操场跳。伸伸手,弯弯腰,勤跳绳学争分秒。

莫辜负,好时光,个个锻炼身体健。

                 

阅读推荐:

        

       【题名】《老广新游之广府童谣》

       【责任者】大话国, 广州市越秀区文联编

       【ISBN】978-7-5462-0910-4

       【索书号】I287.2/354

       【出版发行】广州出版社,2014

       【推荐理由】本书以趣稚的插画、解说形式收录了广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64首童谣,可供读者全面地认识和欣赏充满浓厚广府风情的童谣。

        

       【题名】《广州民间歌谣》

       【责任者】萧卓光主编

       【ISBN】978-7-5059-5512-7

       【索书号】I276/125

       【出版发行】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推荐理由】本书收入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动物、植物、等各方面的民间歌谣1244首,另有曲谱的民歌178首。

 

       

       广州人文馆专题活动精彩纷呈,期待您的参与!每期活动的具体安排与最新动态请登录广州图书馆官网查看,或关注广州人文馆微信公众号(GTGZRWG)信息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