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图片
 
给自己一顿传统“面膳”
发布时间:2007-02-02 15:24:49
来源:金羊网-- 羊城晚报
  夏日炎炎,闷热的天气容易让人胃口不好。当米饭对我们失去诱惑力的时候,面是我们吃得最多的主食之一。现在广州大街小巷里,都有各种粥粉面兼做的食店,4、5元便可有分量十足的一碗,稍微贵的面会用到大虾仁、蟹籽,也就10元左右,相当平民化。 

  广州市面的面食品种丰富,五花八门的各地面食风光一轮之后,大家又在讲究日常吃的传统面食。难怪厨师们都说,广州人在吃上很贪心,喜新但是不厌旧,尝新之后又会回归传统。这次,就让我们重新探寻那些从小吃到大的传统面。 

     



  竹升面 

  这种早在民国时期流行于广州一带的传统面,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来上一碗竹升面,曾是广州人大快朵颐的一种口福。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面条工艺机械化后,竹升面几乎销声匿迹,幸而从上年开始“咸鱼翻生”,在海珠、越秀等老区重现。 

  从事“竹升面”制作61年、今年79岁的关就师傅介绍,所谓“竹升面”,是用传统的方法搓面、和面,用“竹升”(大茅竹竿)压打出来的面条、云吞皮的一类面食。看起来简单,但每个环节都很讲究。选用的“竹升”太大,压打出来的面食软硬适中;太细会使面条没弹性。通常用手搓面处理后,用“竹升”压打1.5-2小时。关就师傅说,他制作的全蛋面,以鸭蛋和面,绝不加一滴水,其面条爽滑韧性好,蛋味香浓。另一种是半蛋面,用鸭蛋与一定比例的水调配和面,面条爽滑可口,口感细腻。 

  其实,竹升面也是银丝面的一种,用面粉、蛋和枧水制作而成,没有经过蒸煮或者炸,也无须风干,面条比较湿润,只能存放一两天,越新鲜吃越香。 

  【传统食法】云吞面、牛腩面、炸酱面 

  【小贴士】 

  面条搭配的汤也很关键,选用猪骨、大地鱼、虾籽及祖传的秘制材料熬制3小时以上才够火候。 

  煮竹升面的工序要求也高,煮面时火要猛,水要开,而且开得均匀。水质清,即煮即食,配备适量的自制优质猪油拌面,味道更香更浓。 

  在老店家吃面,总会给你配上酸萝卜,这是因为酸萝卜中的醋可以中和枧水味,大家记得要吃!  

  炒 面 

  炒面在搓面团的时候,加入了盐和枧水,然后把面蒸熟,再晾凉备用。一些厂家为了增加面香,还会加入鸡蛋,所以炒面可以分为蛋炒面和普通的炒面两种。由于炒面偏咸,质地爽口,最适合用来炸或者炒。 

     



  【传统食法】豉油皇炒面 

  【小贴士】 

  炒面要不油腻不粘镬底,诀窍有二。一是要用生铁镬,二是镬子烧热了以后,要将油倒掉,再下少许生油,面条下镬后要不停兜炒,面条均匀受热和被豉油包住,才会条条分明,色泽明亮。为了去除面的枧水味,炒之前,面要飞水并风干2小时。

  高筋生面 

  别以为外省才有手擀面,广东潮汕一带的牛丸面,也是现做现吃的手擀生面。据潮汕人赵先生介绍,潮汕牛丸面是选用上好的“高筋”面粉,加入鸡蛋就在店里现打出来的。这个面的制作过程不加枧水,而是完全靠制作手工工艺做到如此爽滑。“高筋”面是生面,即打即蒸,不可久放———因为面条放太长时间水分会蒸发走、变硬。 

                



  所谓高筋、低筋就是面粉里的蛋白质含量。蛋白含量高的是高筋,低的就是低筋。高筋面含的杂质少,做出来的面食更有弹性。 

  【传统食法】捞干面、牛丸面 

  【小贴士】 

  吃生面的汤底可以浓郁一点,现行的有两种:一种是牛汤,用新鲜的牛腩、牛骨精心熬制而成,不加味精,仅靠材料本身的香味,喝完也不觉得口渴。另一种是上汤,主要材料是鸡,以往用猪骨做材料煲出来的汤,表面有一层油浮在上面,略显油腻。吃的时候,汤里还加入了蒜末,用以调味,让肉的鲜味和面的香味充分散发出来。 

  虾子面 

  上世纪五十年代,虾子捞面相当流行。为了方便人们买回家吃,面厂灵机一触,制面的时候,除了蛋、面粉和枧水,还加入大量虾子,弄成面饼以后,蒸熟再风干12小时,使面饼完全干透,方便储存。好的虾子面关键是要味道够鲜,其次才是口感爽滑和面香。 

          



  【传统食法】虾子捞面 

  【小贴士】 

  煮面的高汤,一定要材料充足,例如大地鱼、章鱼、红枣、罗汉果等可以一起用,味道浓一点也不要紧。吃的时候,才在面上撒上大量虾子,一下尝尽干爽、爽滑两种口感。

  伊 面 

  广州人寿筵上多有吃伊面的习俗。走在长寿路上,你肯定会看到坚记面店门口高高的玻璃柜里层层叠叠的伊面,这家长寿伊面特别出名。 

          



  据说,伊面在制作时会加入鸡蛋,然后先经过油炸再风干,制成面饼,所以可以长期存放。吃的时候,只要用开水灼软即可,相当方便,是日本人制作的方便面的蓝本、公仔面的始祖呢!伊面的面条扁宽,容易吸入面汁或者高汤的精华,煮开了以后口感松软,老人家们特别爱吃。寿筵上,通常用高汤煮熟、打个芡汁,作为主食。 

  伊面的发明者是曾任广东惠州太守的清代诗书家伊秉绶。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咏唱和,厨师往往忙不过来。伊秉绶于是让厨师用面粉加鸡蛋掺水和匀后,制成面条,卷曲成团,晾干后炸至金黄,储存备用。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 
 
  【传统食法】潮汕干煎伊面、长寿面 

  【小贴士】 

  面条在滚水中煮熟,捞起后用凉开水冲冷,使面条变得爽净润滑,沥干水后,起油锅拉油,最后再以文火干煎,配以陈醋碟和粉糖碟,便可上桌了。 

  【食店搜索】 

  宝华面店(宝华路十五甫) 

  坚记面店(长寿东路299-301号) 

  华力强面店(江南西路紫丹大街入200米处) 

  汇景美食店(文明路168号) 

  新顺景食坊(德政南路59号) 

  惠西面店(西门口和中山五路交界) 

  正好面店(工业大道金碧花园内)

上一条: 和味牛杂萝卜

下一条: 酥皮莲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