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嘉宾:
陈芳毅 (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市级传承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场嘉宾:
孙明浩(著名青年笛子演奏家、博士研究生)
陈嘉豪(青年管乐演奏家、广东喉管传承人)
视频嘉宾:陈芳毅、余乐夫、孙明浩、黄丽萍、陈文萃、梁静等。特此鸣谢!
12月11日,活动以线上讲座方式呈现,在广州图书馆官方微博、小鹅通网络平台上同步直播。错过直播的小伙伴们,可以继续扫码或者搜索广州图书馆官方微博,观看回放。
▲扫描二维码观看,
或上广州图书馆微博观看,
支持回看
国家一级演奏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市级传承人陈芳毅,带来了精心录制的广东音乐演奏曲目,详细介绍广东音乐的源流、发展与曲式、调性等,通过具体曲例的赏析,再次为读者带来了广东音乐的饕餮大餐。本次讲座嘉宾阵容鼎盛,播出的演奏曲目经精心录制且为首次公开播放,兼具学术性、艺术性,非常珍贵。一首热闹的传统吹打乐《锦帆开》 拉开了活动序幕……
《锦帆开》演奏现场
“岭南画派、粤剧、广东音乐”并称为岭南文化的三大瑰宝。其中广东音乐璀璨夺目,流传甚远,深受海内外华侨华人喜爱。广东地处岭南,地方文化特色鲜明,千百年来又受到中原文化等影响,因此产生了丰富多样、极具特色的音乐种类。广东音乐早期称“粤乐”,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音乐作品题材内涵和曲调色彩多样,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兼具民族性和地方性,也具有独特的时代和生活气息,旋律清新明快,曲调流畅优美动听,充分承袭和发扬了岭南文化“折衷中西、融合古今”的特点。
曲目赏析:番禺沙湾何博众创作的广东音乐名曲《雨打芭蕉》最为人所熟知。
《雨打芭蕉》演奏现场
广东音乐的源流及孕育期
珠江三角洲地处广东省的中部,四季常青,物产丰富,是富庶的鱼米之乡,为广东音乐的孕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广东音乐形成乐种只有一百多年,是外省音乐文化与珠江三角洲本土音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主要由中原古乐、昆曲和弋阳腔等戏曲牌子音乐、江南小曲小调与本土音乐文化相结合而形成。
曲目赏析:由粤剧牌子曲等加工改编的广东小曲联奏《百花亭闹酒》,以早期广东音乐的演奏形式——硬弓组合演绎。
《百花亭闹酒》(卜灿荣改编)演奏现场
广东音乐的形成期
一个乐种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在相当的地域里比较盛行,要有形成乐种的群众基础。珠江三角洲,每当入夜,每座凉棚间传出的弦索之音,此起彼伏,甚是热闹,逐渐形成民间乐社,也俗称“私伙局”,知音朋友得闲就“开局”了。
2、要形成作为一个乐种所有的风格特色。界定广东音乐形成期,重要的依据是形成了本身那带规律性的使用装饰音(引子)和加“花”的旋律发展法。广东音乐的“冒头”音(引子)起着先导、连接和装饰三种功能,具有很强的个性,对旋律的气质和风格特色起着重大的影响。
3、产生本乐种的代表性人物和特有的曲目。19世纪中后期,何博众、严老烈是最早有创作乐曲问世的广东音乐代表人物。何博众开广东音乐创作先河,创作出《雨打芭蕉》《饿马摇铃》及《赛龙夺锦》等经典名作。另一代表人物严老烈,对广东音乐的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他通音律,能作曲,擅长扬琴,创作了《旱天雷》《倒垂帘》《连环扣》等名曲。
曲目赏析:由林韵作曲刘天一首演的,高胡独奏《春到田间》。
《春到田间》演奏现场
广东音乐的成熟期
20世纪20年代,广东音乐不断有新创作乐曲问世,民间乐社林立,培养出大批著名演奏家兼作曲家。广东音乐迅速传播普及,职业乐师开始出现,形成多种乐器组合。广东音乐开始进入成熟期,具体表现在:
1、人才辈出,创作繁荣。
这一时期有作品问世的作者多达60多人,创作了大量曲目,现有曲名和乐谱可查的多达500多首。其中有番禺区沙湾被称为的“何氏三杰”的何柳堂、何与年和何少霞,广东音乐集大成者丘鹤俦,被誉为广东音乐“四大天王”的吕文成、尹自重、何大傻和何浪萍,以及易剑泉、陈德钜、梁以忠、陈文达、陈俊英、邵铁鸿等佼佼者。
对广东音乐成熟和发展贡献最大的是被誉为广东音乐一代宗师的吕文成。他才华卓越,富有革新创造精神,其重大成就和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
(1)他是广东音乐最多产的作曲家,创作的广东音乐、粤曲、粤语歌曲等各类作品超过300首,如《平湖秋月》《青梅竹马》《步步高》等。这些曲目百听不厌,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2)他赋予革新创造精神,特别是他改革高胡,让广东音乐的演奏方式由硬弓转变成软弓,出现了里程碑式的飞跃。
(3)他擅唱粤曲,唱腔有独到之处,自成一家。由他参与创作的《燕子楼》专腔和“祭塔”专腔,成为习艺者必学的唱腔教材。
2、民间乐社蓬勃发展,是广东音乐成熟期的一个重大标志。
晚清时期有“济隆”“民镜”音乐社,民国时期有易剑泉组织的“庆云音乐社”“素社”“上海精武体育会粤乐部”等音乐社团。抗战时期,李凌、李鹰航、周国瑾、冼星海等把广东音乐带进延安,他们闲暇时所演奏的《昭君怨》《小桃红》《雨打芭蕉》等曲目,成为奉献给陕北抗日根据地广大军民的特殊精神食粮。
3、广东音乐迅速传播普及。
唱片业兴旺是广东音乐得以迅速推广普及的重要渠道。很多城市电台,也邀请水平较高的民间乐社到电台演奏直播,推动了广东音乐的传播普及。大量出版广东音乐琴谱曲集,如丘鹤俦的第一本广东音乐专著《弦歌必读》等对于普及推广广东音乐也起重要作用。
4、职业乐师的出现。
职业乐师能够花时间和精力进行切磋研究。民间乐社的玩家进入粤剧、粤曲班子担任乐师,将广东音乐的演奏带上舞台,是广东音乐的划时代的变化。
5、形成多种乐器组合。
第一种是以大、小唢呐为主奏,配上锣鼓的打击乐器,也可以按需要加进其他弦索的吹打乐组合。在广东民间,每逢重大节日和喜庆,吹打乐演奏很盛行,也作为红白喜事的喜哀仪乐。
第二种是“硬弓”组合。以二弦、竹提琴、三弦三件乐器组合称为“三架头”,在添上月琴、喉管(或横箫)就成了“五架头”。
第三种是“软弓”组合。这个组合是吕文成在20世纪20年代初改革高胡、杨琴之后形成的,以高胡为“头架”的“软弓”组合,已成为最普遍和最常用的乐器组合形式。
第四种是“乙反”调式,从本地曲艺伴奏形式发展起来。用以演奏《昭君怨》、《双星恨》、《流水行云》、《禅院钟声》略带幽怨哀伤情调的一类曲子。
第五种是西洋乐器组合(也称精神音乐)。广东音乐使用的西洋乐器多达41种,小提琴、萨克斯、电吉他、木琴几种乐器使用最多。这个组合常用来演奏《狂欢》《醒狮》《惊涛》《走马》一类旋律跳跃欢快,节奏较强,类似于轻音乐和舞曲的乐曲。
广东音乐内容、调式、曲式
1、广东音乐内容,基本上可划分为四大类型:
一是写情,二是写景,三是写社会现实,四是写民俗。作品最多的,是表现既有情又有景,被称为“情景交融”或“触景生情”的作品。
曲目赏析:《花香衬马蹄》,用广东音乐特色乐器加键长喉管演奏。
《花香衬马蹄》演奏现场
2、广东音乐调式。
调式是指曲调的进行形式,主要有C调(正线)、G调(反线)、乙反调式(7、4音的变化)。在广东音乐界行话中,常出现如“合尺调、“士工调” “尺五调”等说法,其意并非广东音乐乐曲的调式,而是指乐器的定弦。
3、广东音乐的曲式,即乐曲的乐句、乐段等组成结构。
在传统广东音乐中,其曲式和体裁多沿袭中原古乐的一些乐曲形式,如单段体、加“引子”、多段体、散板、串调(集曲)等,多为常见的乐曲结构形式,富于自由、即兴性。
曲目赏析:卜灿荣作曲,青年笛子演奏家孙明浩博士移植及演奏的《小鸟天堂》。
《小鸟天堂》演奏现场
广东音乐的乐种特性
广东音乐具有开放、兼容、多元、善变的音乐文化特性。具体表现
在:
1、开放性,主动地“引进”、吸收一些外来音乐文化可用的养分。
2、渗透性,以我为主地从中选择众所认同、可用的东西,吸收、兼容,使其入俗而化。
3、兼融性,就是对外来的音乐文化“以我为主”的兼收并蓄。
4、善变性,广东音乐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它的创作技法、旋律修饰的运作、表现内容及采用的演奏乐器、组合形式等方面可以看到它的善变性。
曲目赏析:陈添寿作曲、陈芳毅演奏的广东短喉管独奏《春风笑语》。
《春风笑语》演奏现场
广东音乐的演奏及组合形式
1、广东音乐的演奏具有多样性。这正是在演奏艺术加工处理上即兴性的反应,也是乐种开放、即兴、娱乐、拓展、善变、诸特性的表现。
在演奏上广东人常用以下五种艺术加工方法:
(1)乐曲内容、主题理解准确。
(2)“加花”“疏音”韵味显著。
(3)“实音”“虚音”主次分明。
(4)“先导”“谦让”层次清晰。
(5)个人、整体风格融洽。
这是广东音乐演奏上进行艺术加工的五大步骤与要求,其中第一步骤是前提示及基础。
2、广东音乐演奏组合形式:
(1)吹打乐:如《锦帆开》《赛龙夺锦》
(2)大合奏:如《娱乐升平》《孔雀开屏》
(3)中、小组奏:如《汉宫秋月》《春风得意》
(4)硬弓组合:如《百花亭闹酒》
(5)五架头:如《雨打芭蕉》《双声恨》
(6)独奏:如《鸟投林》《春风笑语》
(7)各种形式的重奏(二重奏、三重奏等):如《禅院钟声》
(8)弹拨乐:如《春郊试马》
(9)丝弦乐:如《彩云追月》
(1O)精神音乐:如《惊涛》《早天雷》
(11)广东乐器与西洋乐器
《步步高》演奏现场
广东民间有吉祥语“步步高升”,意指事物一日比一日好转,一日比一日进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蓬勃发展。乐曲情绪热烈、欢快,音调明朗;整个曲调的旋律的发展趋势多以向上或以表现向上为主。讲座以一曲热烈向上的《步步高》结束,掀起讲座高潮,也画上了完美的休止符!
2022年“粤剧粤曲大家谈”系列活动,在悠扬的广东音乐中圆满结束。来年,“粤剧粤曲大家谈”活动将继续用心弘扬广州传统粤剧粤曲文化,为读者提供更多优质丰富的本土文化服务与精神食粮,敬请关注!
(本文图片来源:陈芳毅老师提供的视频资料)
文字整理:何虹
排版: 何清华
审核:陈智颖、金峰、何清华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