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唐宋时期岭南与内地之联系——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八期
发布时间:2019-07-19 17:27:13

千年羊城  活力广州——第七届广州学术季

传承城市文脉  故纸觅羊城

唐宋时期岭南与内地之联系

                                ——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八期

众所周知,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一个时期, 而这个时期中央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经略政策有什么样的变化?岭南地区与内地交通是怎样的? 岭南的历史名人对岭南经济文化又有什么影响呢?622日上午,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八期在广州图书馆北九楼广州人文馆中堂举行,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曹家齐老师为大家一一解答。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照片\新建文件夹\微信图片_20190624170252.jpg

1.曹家齐教授在广州人文馆开讲

讲座伊始,曹家齐教授从清代广东著名诗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里面对广东历史地位的论述开始讲述:“广南之地多虚,极南之地在海中尤虚。虚而生明,故其人足文而多智,学得圣人之精华,辞有圣人之典则,以无忝乎海滨邹鲁。盖自秦、汉以前为蛮裔,自唐、宋以后为神州,虽一撮之多,非洲非岛,在烟水渺瀰蛟鼍出没之间,亦往往有衣冠礼乐存焉。地之尽于海者,与诸夏而俱穷,其不尽于海者,不与诸夏而俱穷。南而又南,吾不知其所底矣。”这里他认为,广南之地唐宋以前属于蛮裔,唐宋属于神州。岭南从唐宋时期才真正成为神州大地的一部分。

广东广西的由来

从文献上来看,中原地区夏商周时代乃至到了春秋战国的时候的历史,已经有关于岭南的记载,但广东、广西两地却未见当时史籍记载。广东广西的历史是从公元前214年开始有文字记载,秦始皇派军队越过五岭,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秦汉之际的南越国归顺汉朝以后,西汉在此设置了交趾刺史部。交趾刺史部的范围一直向南伸展到越南的东海岸。无论是秦汉还是后来的朝代,在岭南进行行政建制并不是我们如今所想象的,有非常分明的界限。到了东汉,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从秦到西汉,再到东汉的历史阶段,岭南的行政建制不断发生变化。从历史内容上看,可以说的并不多,我们只能从实际的《南越列传》中看到广东以及广西两地的经营开发情况。到西晋发生了变化——整个岭南地区分成了两个州:交州和广州。“广州”这一名字出现于东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交州刺史东面叫“广州”,西面叫“交州”。这个临时性的变化到了西晋才确定下来,即到了西晋以后才有“广州”、“交州”的固定说法。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仍然找不到详细的记载。这个阶段,对广东地区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是冼夫人,她是粤西地方的女豪杰。隋朝统一南方的时候,冼夫人主动率领自己的军队归顺中央王朝,后来在隋唐获得了非常高的历史地位,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拥护国家统一的地方首领。

说明: 7142aaf4799626fd7709d74b

2.高州冼太庙内冼夫人像

到了唐朝,“岭南”二字正式出现在行政建制中。唐朝在广东、广西设置了岭南道。唐朝的“道”相当于汉朝的“州”,是监察单位。在“下设立45个州,这45个州最初分成5个部门——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五个都督府,称为“岭南五管”。唐高宗时,五个府全部归广州管辖,即广州为五个府的总负责,称“五府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到了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五府经略使”升为“岭南节度使”。到了懿宗咸通三年(862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两道。之所以分成两道,与西边交趾国威胁唐朝的统治有关系,唐朝必须把岭南道分成两道才有利于经略岭南地区。再后,岭南出现了独立政权,即南汉。南汉国(917-971年)的统治时期介于唐宋之间,是岭南地区出现的第二个割据政权。南汉国被北宋收复,北宋在岭南地区设置了两个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北宋的“路”与唐朝的“道”的含义是一样的,每个“路”设置了四个长官——转运使(专门管财政,同时监察地方官)、提点刑狱司(专门管司法,同时监察地方官)、安抚使、提举常平司,各司其职。广南东路简称广东,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这是“广东”、“广西”两个称法的由来。

▲图3.唐代岭南道政区图

▲图4.宋代广南东、西路共设四十三州(府、军)

唐宋时期岭南政治地理格局的变化

唐宋的岭南在行政建制上,相对于中央王朝属于怎样的位置呢?复旦大学余蔚教授在其研究成果中,比较了南宋与北宋的政治地理格局。

▲图5.余蔚《两宋政治地理格局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6

岭南是南方边缘区,并不是最重要的政治区,但是到了南宋时期,岭南的政治格局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唐高宗时期,南方包括越南北部都在唐朝的统治之下,只有西南部的这个小范围控制得不严,其中的部族没有形成强大的政权。从上面的版图看,南方全部在唐朝的统治之下,没有别的威胁。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形势产生了变化,唐朝疆域大幅缩减。在今云贵地区兴起了南诏政权,南诏政权一直存在到902年。历载,南诏政权与大唐关系交好,实际上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南诏在不停向东蚕食大唐的领土,严重影响岭南地区的安全,给唐朝南部造成了很大压力。五代十国时期,继南诏之后又兴起一个政权——大理国。大理国虽然没有对中央王朝造成大威胁,但是仍然对南方地区有重大牵制。大唐帝国越来越衰弱,疆域范围不断缩小。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周边政权纷纷摆脱中央政权的统治。交趾国和大理国形成了对南方地区的威胁。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交趾国和广西交界的一个地方豪强侬智高发动叛乱。侬智高的势力范围大到一定程度,和交趾国产生矛盾,想投靠宋朝。但是此时如果宋朝接纳侬智高,就等于得罪了交趾国,于是宋朝没有接纳他,他就造反了。侬智高占领了雍州,顺西江而下,连下九州后把,包围广州50多天,但是没有攻下广州。从侬智高的变乱我们可以看出,西南有敌对政权的存在是对南方地区的威胁。到了南宋时期也是这种割据局面,南宋朝廷对南方更加感到紧张。南宋就通过和大理国差额贸易,南宋以茶叶换大理国的马,通过买马安抚大理国。而买马就要从岭南走,特别是广西,于是广西的贸易以及和大理之间的关系就成为比较敏感的地区关系。由于南方地区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唐宋时期政治格局产生了一些变化,这既有负面的影响也有积极的影响。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照片\新建文件夹\微信图片_20190624170217.jpg

▲图6.读者被曹教授精彩的讲解所吸引

岭南与内地的交通考据

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行径寅縁,数里重林之表。飞梁嶫嶻,千丈层崖之半。颠跻用惕,斩絶其元。故以载则曾不容轨,以运则负之以背,而海外诸国,日以通商,齿革羽毛之殷,鱼塩蜃蛤之利,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而越人绵力薄材,夫负妻戴,劳亦久矣,不虞一朝而见恤者也。不有圣政,其何以臻兹乎!开元四载冬十有一月,俾使臣左拾遗内供奉张九龄,饮冰载懐,执艺是度,縁磴道,披灌丛,相其山谷之宜,革其坂险之故。岁巳农隙,人斯子来,役匪逾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髙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胷之类,殊琛絶赆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宁与夫越裳白雉之时,尉佗翠鸟之献,语重九译,数上千双,若斯而巳哉!(张九龄《曲江集》卷一七《开凿大庾岭路序》)

庾岭险絶闻天下。蔡子直(抗)为广东宪,其弟子正(挺)为江西宪,相与协议,以砖甃其道,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南北三十里,若行堂宇间。每数里置亭以憩客。左右通渠,流泉涓涓不絶。红白梅夹道,行者忘劳。予尝至岭上,仰视青天如一线。然既过岭,即青松夹道,以达南雄州。太平久矣,遐迩同风,非有前世南北之异。(宋代王巩《闻见近录》) 

元丰三年(1080),宋廷接受知邵州关杞“于徽、诚州融岭镇择要害地筑城砦,以绝边患”的建议,开始打通荆湖西部连通广西北部的道路。其道路“自诚州至融州融江口十一程。”有学者将其称为“诚融通道”。其从南向北的走向是,由融州(治融水,今广西融水县)沿融江北行,至融、浔两江口的王口寨(今三江侗族自治县老堡乡)后,又分为东西两道;西道沿王江(今称都柳江)至石门(在今三江县良口乡苗江河畔石门山)后,循孟团江(今名苗江河)北行,翻过佛子坡(今湘桂交界处),过收溪寨、多星堡至罗蒙县(今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再沿渠江北走,直抵诚州治所之贯保寨。东路则沿浔江堡(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石眼口)转而北行,顺着林溪河经文村堡(今三江文村)及临溪堡(今三江林溪村),同样可达罗蒙县及贯保寨。再由贯保寨经沅州托口寨抵沅州治所卢阳县。(《宋史》卷四九四《蛮夷二·诚徽州》,第14198页。《长编》卷三四五,元丰七年五月己酉条,第8284页。参见廖幼华《宋代湘桂黔相邻地区堡寨与交通》,原载《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游开发》,武汉人民出版社,2009,后收入氏着《深入南荒——唐宋时期岭南西部史地论集》。)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新建文件夹 (2)\QQ图片20190716134618.png

▲图7曹教授手绘唐宋时期岭南与内地交通联系的地图

嘉定六年(1213年)五月,监登闻鼓院张镐上言文书传递之事曰:一路有一路之递铺,事有所属,自可谁何?惟其有路,两相邻之州各不相关,递角之沉匿,无从稽考。昨守潮州,目击此弊。潮州属广东,若取本路递角,则自江西之广州,而后达潮,其路为迂,故多由福建路转达,取其便速也。惟是福建路递铺官兵与潮州不相统属,故每每有沉匿之患。乞朝廷详酌,以福建路漳、泉州巡辖递铺官到任满罢,并令从潮州保明批书;广东路潮、梅州巡辖递铺官到任满罢,即从漳州保明批书。异时赴部注拟,得以点对递角有无通滞,以为升黜。庶几两路互有统摄,可革此弊。(《宋会要》方域一一之三八,第7519页)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如古之羽檄也,以木牌朱漆黄金字,光明眩目,过如飞电,望之者无不避路,日行五百余里。(沈括《梦溪笔谈》卷官政一)

唐宋时期对岭南有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唐代仅贬流广东有史籍可考者,流人近300人次,左降近200人次。其中皇亲国戚37人(家),宰相49人次,还有一批高官显贵名士高人等。(方志钦、蒋祖缘《广东通史》古代上册,第597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曹教授简明扼要的介绍了张九龄、韩愈、包拯、苏轼、余靖、崔與之等历史名人的典故,中间插入了一些小故事,生动而有趣,这些历史人物对岭南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讲座最后,曹家齐教授与读者进行了讨论互动,有的读者表示在一些村落祠堂里发现很多始祖是宋朝时从北方来的,这么多移民来到这里,对广东的开发有什么影响?

对此曹教授也给出了非常具体详实的解答:广东的很多百姓都认为自己是从唐宋时期迁入岭南的,其实这个主要发生在明代后期,实质上和唐宋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今天看到的族谱、古村落都是从明代后期开始才形成的面貌,特别是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张居正在全国丈量土地,当时广东有很多新移民,开发了很多新土地,但并没有在政府登记,张居正的政策引发了广东地区内乱,在朝廷的打击下,很多人跑到山里成为“山贼”,跑到海上成为“海盗”。这个时候很多原本是散居式,但是内乱之后,老百姓为了自保,有一定关系的老百姓聚居到一起把自己的房屋村庄建成碉堡式,也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围屋。这是由明代丈量土地引发的动乱,大幅地改变了岭南地区村庄的聚落格局。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照片\新建文件夹\微信图片_20190624170033.jpg

▲图8.曹家齐教授与读者深入交流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照片\新建文件夹\微信图片_20190624170318.jpg

▲图9.讲座活动现场

 

 

 

 

 

 

延伸阅读推荐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推荐书目\img-190704153504-001.jpg

《宋代的交通与政治》

【责任者】曹家齐著

【出版发行】中华书局,2017

【推荐理由】本书收录了曹家齐教授2006年以来发表的有关宋代交通史与政治史重要论文22篇,内容有讨论宋代交通史的,又有讨论宋代政治史的。且多数论文皆是从交通史入手讨论宋代政治问题,此亦能体现作者近年将交通史与政治史紧密结合的研究理路。所收录的论文,分别就宋代交通史料与交通史研究回顾、交通形势、交通路线、驿传制度、文书传递、对外交往、地方行政及典章制度与政治理念等展开论述。

【索书号】F512/300

【馆藏点】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一区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推荐书目\img-190704153504-003.jpg

《北宋名臣:余靖》

【责任者】曹家齐著

【出版发行】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6

【推荐理由】本册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之《北宋名臣(余靖)》。本书坚持深入浅出、雅俗共赏的原则,以丰富的资料和通俗的文字,叙述了余靖的生平事迹,并对其为官风采、事功、思想和文学成就作了客观评价。

【索书号】K820.8/194/1

【馆藏点】广图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说明: E:\wei\业务\2019\通史\推荐书目\img-190704153504-002.jpg

《顿挫中嬗变: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责任者】曹家齐著

【出版发行】西苑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该书是作者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进行回顾与总结。将历史回顾与现实思考熔于一炉,历史总结与展望未来相得益彰。

【索书号】K092/292

【馆藏点】广州图书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