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系列讲座第十六讲:诗词中的文学形象(一)
发布时间:2019-07-15 16:22:02

广州人文馆唐宋诗词粤语系列讲座第十六讲

诗词中的文学形象(一)

诗词不仅是眼前景的描画,更是心中物的吐露。然而一个优秀的作品往往易于意会,难以言传。在阅读诗作时,您能否精准理解并表达出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细微情感?201968日下午,唐宋诗词粤语系列讲座在广州人文馆中堂交流区举行了第16讲,主讲嘉宾石牛老师以校准“文学形象”为主题,对当代诗人曾拓的《枕上》,以及唐代诗人李白的《玉阶怨》、杜甫的《赠花卿》进行了分析解读。在诗词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轻松地表达个人的领悟和情感?下面,我们就跟随石牛老师的脚步一起学习吧!

说明: H:\2019年4月起人文馆活动\唐诗宋词粤语讲座\6月8日  唐诗宋词粤语讲座第16讲\照片\1.jpg

 

 

 

 

 

 

 

 

 

 

 

1:石牛老师在人文馆讲课

 

枕上

曾拓

人海谋身计又殚,沈沈百感夜将阑。

梦中富贵千钧易,纸上平安两字难。

负尽春晖恩更苦,尝来世事味都酸。

那堪问讯俱无恙,忍自丁宁各劝餐。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曾拓是1989年出生的诗人,今年才刚刚30岁。这首诗是2013年写的,当时的他年仅24岁。

曾拓生活在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活跃着一个群体——外来务工者。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其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深圳这样的城市。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这群外来务工者的真实情感诉求却被文艺创作者们忽略。曾拓的这首诗,是把这个群体最真实的、内心最敏感的情愫刻画出来了。

 

曾诗分析   

人海谋身计又殚——人潮如海,沿海一线城市的上班族,每天上下班的时候都感受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力。生活不容易,所以经常计穷力竭,此所谓“计又殚”,一个“又”字,体现出来的是上班族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力不从心的窘况。

沈沈百感夜将阑——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的经历,有些时候白天工作压力太大,回到住所,饭也不思就躺在床上,脑袋虽然是昏昏沉沉的,但还是会被许许多多乱七八糟的想法轰炸着。既“沈沈”而又“百感”,把打工族的疲惫状态描写得极为传神。

颔联是警句,“梦中富贵千钧易”,大多来沿海打工的年轻人都秉着一个发财梦。发财容易不?梦中很容易,而现实中往往是“万无一富,富无千日”。要跃升到一个财富阶层,对于大部分上班族来说都是奢望。所以说“千钧”富贵很容易,可惜只能在“梦中富贵”罢了,这背后的意思,不言而喻。

对句“纸上平安两字难”,在纸上写“平安”两个字并不困难,为什么诗中却说难?,并不像有些人所理解的,是指外来务工者大多文化水平不高,不会写字。那该如何去理解?石牛老师以身说法解释道:

当年汶川地震,我恰在灾区,离震中不过20公里。地震发生后,手机没有讯号,连短信也发不了。直到晚上9点左右,才逐渐恢复了一点信号,总算有机会给家人报个平安。不敢说实话,只说自己在一个军事基地里,很安全,正帮忙派发救灾物资呢,云云。实情是,当时还不知道能否看到第二天的太阳。给家里人报个“平安”,难不难?说话不难,只是份量太重,几乎无法说得出口。报完平安就匆匆找个借口挂线了,生怕被家里人察觉实情。

推己及人,外来务工者不全是高学历高收入的,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是担负着又苦又累甚至并不体面的工作,然而他们给家里人报平安的时候,依然装出一副当上老总的派头。这难不难?很难。所以说“纸上平安两字难”。这两句既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现实,又能以别出心裁的角度和手法营造艺术感染力,两句造语看似荒唐而细思之下却又非常合理,甚至无比深刻,是为名句之资。

颈联,“负尽春晖恩更苦,尝来世事味都酸”。出句来自孟郊《游子吟》。值得一提的是:亲恩为何“苦”?因为负了春晖。在巨大的工作压力底下和人口加速老龄化的今天,很多时候年轻人不是不想尽孝,而是没有条件尽孝。石牛继续以身说法道

记得两年前,父亲手术住院的时候,我在床前看护,但见其他病友(多半是老人家)罕有子女陪护,有的甚至一个星期才来两次,看一眼就走了。起初我觉得愤怒,后来想想就释然了。我自己开公司当老板,业务上了轨道,又没有子女牵绊,尚且只能看护1/3的时间。若是工薪阶层,所谓的“996”之下,再减去照顾子女的时间,那还剩多少精力去顾及老人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多时候宁愿父母对自己寡薄一点,心里反而没有那么愧疚。这种想法听着很荒唐,却是很多年轻人真实的想法,这便是“负尽春晖恩更苦”。然后是“尝来世事味都酸”,世事不论苦、不论愁、不论悲、不论愤,但却论“酸”,大抵是因为酸味是我们既难以忍受、却又时时主动去忍受,并且以此使自己保持清醒的一种味道吧。

尾联,“那堪问讯俱无恙,忍自丁宁各劝餐”,上接颔联,这是律诗常见的一种章法:第三联意承第一联,第四联意承第二联,使之自然有错落转折的效果。这一联作为总结,笔墨扣到最具实的情景中。作者自注“家慈病情难卜”,这一联的意思就是:父母与子女都一样,报喜不报忧,哪怕自己有万般苦楚,却更多是叮嘱对方保重身体。

全诗的调子是怆然低回的。然而生活再难,诗人却没有放弃,在尾联蕴藏着的亲人间互相关爱,是困境中的一抹亮色,是为希望,这是极其珍贵的。

 

说明: H:\2019年4月起人文馆活动\唐诗宋词粤语讲座\6月8日  唐诗宋词粤语讲座第16讲\照片\8.jpg

 

 

 

 

 

 

 

 

 

 

 

 

 

2:读者记录感思

小结

这首诗,的题旨非常明确。诗中的文学形象——远赴他乡的基层打工族——描绘得非常清晰、非常深刻。作为读者,既不会理解成述怀咏史,也不会理解成谈情说爱,甚至想发掘一个与作者原意有所偏离的诠释也不容易。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坐久侵罗袜。

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简要解释

玉阶——不一定是汉白玉台阶,也可以是干净平整的石阶。

罗袜——丝做的袜子。

却下——有两解,一是却作“拆卸”解,如“却扇”,二是却作虚字,为“刚好”、“才”、“再”等解释,而以“下”为动作。

水精帘——即水晶帘。

玲珑——有多种解释,可以是形容月亮的,也可以是形容人的,也可以是形容玉器撞击声音的,甚至说是人名也不能说不通。

整体来说,全诗四句,都是围绕着一个望月的人而展开的。

 

分析望月人

这个问题很关键,因为全诗到最后是定格在“望秋月”这个画面上的。为什么望秋月,从秋月中望到了什么,这是全诗含蕴所在。

而为什么望月,望了什么月,这跟望月之人有莫大关系。若望月之人是少女,那么秋月代表了青春的迷茫和惆怅,还可能带着一丝青涩的期待;若望月之人是独守空闺的少妇,那么秋月代表的是思念、离愁和寂寞;若望月之人是宫女,那么秋月代表了冷漠、孤独和绝望。

所以,当不同的读者读这首诗,他们会确立不同的文学形象,各自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感到清新,有的是感到清冷,有的是感到清寒。

 

引申作者内心之意

就诗而论,若再深入剖析,由望月人引申到作者自身,那就分别对应于:独立秋夜中淡淡的清愁,抑或怀才不遇的苦闷,抑或前途无望的冷绝心情。

 

小结

究竟哪一种才是诗人的本意呢?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读者读出的是哪个文学形象(少女、少妇还是宫女),再以此文学形象去诠释这首诗,就能读出她的情感出来。

 

两诗之比较

总的来说,这首诗所发出的情感定位与《枕上》不一样。《枕上》的题旨清晰明确,作者表达的情感很到位,读者读出来的更多是身临其境的感觉。而《玉阶怨》的题旨,虽然大方向是一致的,都是一种色调清冷的情愫,但诗的情感给读者留出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说明: H:\2019年4月起人文馆活动\唐诗宋词粤语讲座\6月8日  唐诗宋词粤语讲座第16讲\照片\6.jpg

 

 

 

 

 

 

 

 

 

 

3:大家沉浸在诗中描绘的意境里

 

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简要解释

这诗语言晓畅明白,锦城就是锦官城,成都的别称。白日里,城中的歌曲纷纷扬扬,传到江上、云间,这样的音乐啊,只有天上可以听得到,人世间能听几回呢!——诗意清楚明了。

 

小故事

这首诗,言辞简单,意思明了,但平凡中往往蕴藏着大大的道理!石牛老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解释这个大道理:

好些年前,我的一位民乐演奏家朋友,办了一场个人演奏会,特别邀请了一位书法家好朋友到场欣赏。书法家题写了一幅字送给他,内容是:此曲只应天上去,人间能得几回闻。演奏家非常开心,回去立刻找人裱了,挂在客厅里。某日,一帮风雅之士去他家聚会。甲看到那两句诗,惊道:“这两句是杜甫讽刺花卿的诗啊,讽刺他嚣张跋扈、僭越礼制啊,怎么挂在自己厅上了?”演奏家一听,整个人都不好了!这时候,某宾客乙反驳道:“非也非也。杜甫这首诗题目叫《赠花卿》,花卿只是一个青楼女子。这诗只是纯粹赞扬歌曲美丽动听。”丙却反对道:“这个‘花卿’讲的是唐朝武将花惊定,杜甫有另一首诗《戏作花卿歌》,文义就是录写花惊定的事迹。”丁却道:“此花卿未必等于彼花卿,好比你姓张,我今天写首诗给你叫《赠张先生》,过几日我又写首诗给另外一位张先生,题目相似,对象却不一定相同。”于是一帮人等为了这个问题争了半天,终无结论。事后,演奏家越想越觉得不舒服,便把那幅书法取了下来。又过了些日子,演奏家跟书法家说起这事。那书法家也很错愕,找了一位诗人印证。那位诗人听了来龙去脉,道:“你写的这书法没问题啊。那首诗本来就有好几个版本,杜甫的版本是‘此曲只应天上有’,另外有无名氏所作《水调》,是‘此曲只应天上去’。你就解释说你这诗是无名氏所作《水调》中的两句,那首《水调》整体来说雄壮苍凉,而绝无讽刺之意。”

 

杜诗的两种意旨

事实上,关于这诗的意旨,一直以来就是无头公案。主流说法有两种:一种是纯粹地赞美乐曲;另一种是讽刺花卿奢侈铺张、僭越礼制。这两种说法长期共存,至今没有确论。

关于它的题旨,南辕北辙的两种解释,对读者来说只能是见仁见智。是选择相信这是一首讽刺诗,还是坚持认为它只是赞扬乐曲,系由心而定。

 

三首诗作的比较

相比前面两首诗作,杜甫这首诗更进一步。《枕上》的题旨清晰明确,几无移易之处;《玉阶怨》的题旨大方向确定,但是具体解释则因人而异;至于《赠花卿》,对于不同的读者所悟出来的题旨,简直就如完全不同的诗。

 

在讲座中,石牛老师通过详细介绍每首诗的写作背景,为读者们生动讲解了各诗遣词用语恰到好处的精妙,并通过对各诗意旨阐发的比较,来说明文学形象构建对于理解题旨的重要意义。诗中意境在读者脑海中徐徐展开,让读者们如临其境,深感其情。在诗词中,大部分的涵蕴都是通过文学形象的构建来渲染和传递的。因此,无论是诗歌创作还是解读,我们都要重视文学形象,从文学形象的建立和理解着手,再一步步代入到诗的情境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