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唐代广州城市变迁与丝路文明——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六期
发布时间:2019-07-01 15:52:42

千年羊城  活力广州——第七届广州学术季

传承城市文脉  故纸觅羊城

 

唐代广州城市变迁与丝路文明

——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六期

 

从秦朝开始,广州一直是州治、郡治、府治所在,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重镇和对外贸易中心。唐代作为南方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大港,广州更是名闻遐迩。525日上午,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六期在广州图书馆北九楼广州人文馆举行,主讲嘉宾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二级研究馆员程存洁老师为市民揭示一千多年前的广州城市变迁。

1.程存洁带领读者从近年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开始剥茧抽丝

 

中晚唐广州城市面貌发生重大转变

中晚唐是广州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从一些历史文献里可以看到中唐以前的广州城内遍布茅草屋、竹屋、蒲屋,城市面貌极为简陋,不仅影响市容,而且“火灾岁起”。宋璟任广州都督期间开始大搞城市建设,亲自教人烧瓦技术,“教之陶瓦筑堵,列邸肆,越俗始知栋宇利而无患灾”。后又经李复、杨于陵等两位岭南节度使的努力,广州城的蒲屋逐渐为陶瓦屋取代。为息火患,杜佑任岭南节度使时“开大衢,疏析廛闬”,扩建了城内街道。

除了历史文献线索,广州市内多处遗址的发现及其年代的确定为认识中晚唐广州城的发展水平提供了新的启示。在中山四路、德政中路、广卫路、西湖路等多处考古发掘中均发现唐代建筑构件,种类多样的莲花瓦当、精美的长方形印花地砖、规模庞大的脊头瓦、龙首脊饰……无一不显示了中晚唐广州城的建筑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广州城不仅有能力制造款式多样及造型精美的建筑构件,而且能够建造规模不凡、气势雄伟的建筑,柳宗元《岭南节度飨军堂记》一文记载的广州飨军堂就是一座“横八楹,纵十楹”气势雄伟的唐代建筑。

2.德政中路出土的唐代建筑构件

城市规模方面,汉代番禺城的规模较小,其核心区在今城隍庙至新大新公司大楼之间,1998年在中山五路原艳芳照相馆附近发现了一段东汉、晋代、南朝叠加修建的城墙,表明东汉至南朝时城区有所扩大。至唐,随着广州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大港,广州城的规模也有了迅速的扩大。从唐代码头遗址等考古发现推断,德政中路唐代木构建筑基址往西至丽都酒店、惠福路、五仙观、光孝寺南面一线应是唐代珠江北岸线,即唐广州城的南界线;城东的界线最远应在今白云宾馆南面建设大马路以西,因为在秦造船遗址东侧不足200米处的旧仓巷曾是宋代的盐仓,距江边很近;1998年在仓边路与越华路交汇处清理出唐代城墙一段,发现有“番禺修城大条砖”等砖铭,从其方位看应是唐代广州城(衙城)东城墙;城西的界线应在今解放路、光孝寺一带,1998年在中山五路新华电影院对面曾出土一断残唐代走道。可以说,唐代广州城的规模已接近宋代广州三城的规模,唐代广州城的建设已为宋代广州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

3.从地下史迹位置可以看出唐代广州城规模的扩大

中晚唐广州城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城内街道的扩建和城内建筑的改建及城市规模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内部结构的变化。沿袭传统的坊市制度,唐代广州城在城邑内划定有专门的商业区——市,与官府、住宅所在之坊不相混杂,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封闭性的坊市制度日趋废驰,唐朝法律规定的“犯夜之禁”至晚唐也不复存在,表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州城市的生活日渐开放和活跃。

唐代广州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程存洁老师表示城市居民生活日用品、饮水问题、能源、医疗状况等等都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物质文明水平,如居民饮水问题。程存洁老师认为《新唐书》中“山峻水深,民不井汲,都督刘巨麟始凿井四”(卷43上《地理志七上》)这段记载有误。1995年、1997年在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南越国宫署遗址唐文化层先后发现了土井、篾圈井、斗角形横竖砖井、竖砌砖井等各类型唐井多口,土井内还出土了数十个带四耳的青釉汲水罐,表明了唐代广州的筑井技术水平较为成熟,城市居民的饮水条件得到改善。又如广州人爱美酒,并有专卖美酒的小贩,《太平广记》中记载:中元日,崔炜在广州开元寺见一乞食老妪,“因蹶而覆人之酒甕,当垆者殴之……女谓炜曰:中元日,须具美酒丰馔于广州蒲涧寺静室”(卷34崔炜)。此外,岭南还产酒,如“其法出波斯”的岭南灵溪博罗酒以及南方酒。

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也趋于平民化、实用化和多元化,民间盛行百戏、博戏、打马球戏等娱乐活动,毬场除用于打马球戏外也兼作庖丁屠场;皇帝、群臣喜爱的百戏也出现在城市里的寺庙和街头巷尾。而极其庄严隆重的国家祭礼——南海神祭礼日趋松散,民间祭礼如城隍神祭礼日趋普及。西域乐舞也出现在广州城,柳宗元《岭南节度使飨军堂记》里提及:“卉裳罽衣,胡夷蜑蛮,睢盱就列者,千人以上。……兴王之舞,服夷之伎,揳击吹鼓之音,飞腾幻怪之容,寰观于远迩。礼成乐遍,以叙而贺。”中外乐舞在飨军堂齐聚一堂,与现在的国际音乐舞蹈博览会相仿。

IMG_20190517_094535

4.长沙窑褐彩青釉瓷壶三面均有贴胡旋舞人物造型(南汉二陵博物馆馆藏)

 

丝路文明为唐代广州带来经济文化大繁荣

秦代以来,广州一直是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的中心城市。随着唐代广州通往波斯湾的通海夷道的开辟,以及安史之乱因西域和陇右、河西为吐蕃控制,波斯人和阿拉伯商人改由海路到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广州的对外贸易更加繁盛。广州已成为国际贸易大港。程存洁老师为现场读者展示了胡人头像牙章、玻璃杯、波斯蓝釉(又名孔雀蓝釉)器等广州考古发现的舶来品,表示唐代的广州不仅聚集了大量外国人,成为“汉蕃杂居”之地,也成为了海外舶来品的集散地。

9

5.胡人头像牙章

IMG_20190517_092745

6.波斯蓝釉器

由于广州是国际性大城市,各种宗教如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拜火教等在广州获得流传,据卒于公元957年的阿拉伯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麦斯俄迭记载:“广府是一个大城市,位于一条大河的岸上,这条大河是流入中国海的……从巴士拉、西拉夫、阿曼、印度各城市、桑夫群岛和其他国家的船只,载运各种商品开进这条大河,一直开到广府附近。广府城人烟稠密,仅仅统计伊斯兰教人、基督教人、犹太教人和火祆教人就有二十万人。”另一位阿拉伯游历家阿布赛特˙哈桑(Abu Zaid Hassan)谈到黄巢于878年攻陷广州后,“杀回教徒、犹太人、基督教徒、火教徒,数达十二万以至二十万人。

对丝路文明下的广州城市变迁,程存洁老师如此总结:大量舶来品经广州充溢中原,广州的土贡进贡朝庭,广州的行业分工趋于专业化,居民的生活用品丰富多彩,居民的饮水、能源、医疗问题等得以解决,使广州城能容纳20多万人口。无论是物质文明,还是文化生活,唐代的广州城市都处于一种日益丰富和开放的状况,为日后南汉国和宋代广州城市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7.现场读者认真记录程老师讲座中内容

讲座的最后,程存洁老师节选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一段话为结语:“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玻璃、阿拉伯数字、造纸术、印刷术等发明创造,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了文明交流互鉴。丝绸之路、茶叶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丝绸、茶叶、陶瓷、香料、绘画雕塑等风靡亚洲各国。”

作为一位严谨的学者,程存洁老师从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出发,条分缕析、抽丝剥茧,如侦探般不断还原历史现场,大家纷纷表示学有所得,收获满满。讲座在读者们高涨的热情和依依不舍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阅读推荐

《唐代城市史研究初篇》

【责任者】程存洁著

【出版发行】中华书局,2002

【摘要】本书是在作者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编为上篇:唐代东都研究,计四章;下篇:唐王朝边城研究,计七章。书中涉及了唐代城市史、职官史、兵制史、历史地理学、考古学、金石学、文书学的研究资料。

【索书号】K928/232

【馆藏点】广州图书馆北九层广州人文馆

 

《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研究》

【责任者】程存洁著

【出版发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推荐理由】该书阐述了“通草”一词在西方世界的传播和演变、我国历史上通草的使用情况、通草片的制作和功用及通草水彩画的绘制和保护、通草水彩画的原产地与画家、通草水彩画的题材及内容等。该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外销通草画的代表著作,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对普及中国外销通草画历史、制作技艺、审美意义等知识有积极意义。(宋俊华)

【索书号】J215/121

【馆藏点】广州图书馆广州人文馆、社会科学图书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