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2日下午,广州人文馆迎来了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第44讲。在讲座开始之前,工作人员为大家送上了一则喜讯:“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在前两天刚刚落下帷幕的2017年度“出版界图书馆界全民阅读年会”中荣获“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一等奖”称号,获奖信息刊登于《图书馆报》(第379期)。现场的诗词爱好者们以热烈的掌声向这四年来风雨无阻为大家授课和交流的刘斯翰老师表示祝贺和感谢,工作人员为刘老师呈上获奖证书和刊奖报纸,并与刘老师合影留念。
图1.获奖证书
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自2014年3月起举办,每月一讲。以古代诗词赏析交流为主题。讲座连续举办四年,截至2017年10月底已成功举办43期,听众近4000人次,成为广州市单一主讲人、持续时间最长、固定听众最多的品牌沙龙,得到诗词爱好者广泛认可并推崇。通过品牌也极大地促进刘逸生刘斯奋家族藏书以及古代诗词主题图书等文献资源的利用,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此次获奖离不开刘斯翰先生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年坚持和付出,离不开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离不开广州图书馆对阅读推广工作的不懈努力。
图2图3.刘斯翰先生与读者、工作人员合影留念
图4.读者们向刘斯翰先生致以热烈的掌声
接着,刘斯翰老师继续开讲秦观词,赏析了《满庭芳(晓色云开)》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两首词。
图5.刘斯翰先生诗词系列讲座第44讲开讲
满庭芳
晓色云开,春随人意,骤雨才过还晴。
古台芳榭,飞燕蹴红英。
舞困榆钱自落,秋千外、绿水桥平。
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
多情。行乐处,珠钿翠盖,玉辔红缨。
渐酒空金榼,花困蓬瀛。
豆寇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
注:蹴,蹴踏,杜甫诗句:“燕蹴飞花落舞筵”。
芜城,广陵城,汉吴王刘濞为其封国建都所筑,南朝宋后废弃,鲍照曾作《芜城赋》加以咏叹,因而得名。
词作点评:
此当是词人未仕时之作,其中化用杜牧诗意,表达了不能一伸平生抱负的怅惘之情。考秦观自二十四岁读兵书,作《单骑见虏赋》,史传称其“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然而流浪四方,屡试皆失败,三十七岁始得登进士第。年表定为元丰三年在扬州所作,此时秦观三十二岁,之前在淮扬一带客游,词中借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句意,正相符合,应该大体不错。在这种背景下来阅读这首词,可以较为深入地体察词人的心境。
词的上片,有如展开一幅春天的画卷。
先是骤雨之后初晴,云层开处,露出一派清凉的蓝天。然后是扬州的春景——古台芳榭,其间有燕子轻快地飞翔,当它们偶尔落在枝头,把嫣红的花朵碰落……于是由“红英”写到“榆钱”,一种常见的在春天扬花结果的乔木榆树。榆钱是在树叶长出之前,先从枝条间生出榆荚,形状似钱而小,白色成串,俗称“榆钱”。它们在春风里摇曳不停,就象跳舞。而乘着一场骤雨,又纷纷掉落地上。这里要注意“红英”和“榆钱”,一个红一个白,颜色鲜明,对比强烈,正是词人对春色的审美选择。由此可以领略王国维所谓“一切写景皆是造景”。
词家笔触再伸开去:“秋千外、绿水桥平。”这也是雨后的铺叙:湖里的水涨得满满,几乎要与桥面一般高了。“绿水”也是对春色的渲染。这里词家添了“秋千”,我们曾指出过,这是清明时候少女们专用的玩具,它的出现既顺手交代了时令,又引起读者对寒食春游的暇想。由秋千“外”的渺漫春水,则把镜头的景深骤然拉长,而瘦西湖的浩渺也就被烘托出来了。
至此,一连串的画面,把清晨湖上雨后的景致情调勾勒饱满。以下,词人笔锋转处,用这么两句收束上片:“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东风,对上文的过渡;朱门映柳,扬州最常见的景物,又与上面“秋千”相呼应;低按小秦筝,行乐之所,为下片预作伏笔。用墨不多,但却机锋四射,有声有色。这是表面看去轻描淡写,分析起来却内含丰富。能够如此举重若轻,正是秦观的看家本领,让别人不得不佩服!
下片开头。以“多情。行乐处”接上前面的“朱门”二句,加以引伸,于是而有“珠钿”以下四句,将“行乐”补足。“翠盖”指香车,“珠钿”指盛装打扮的女子,四字描述乘车往来的歌舞妓。“玉辔”指马,“红缨”指人,缨是帽带,后来又借指帽子的装饰物。有人解释为“套马的皮带”,此说虽然也有依据,但用在这里,就不如解作帽带,用以代指男子为切近秦观的原意了。描述喝酒,加上一个“渐”字,表示喝了许久,一直到酒都喝光——“酒空金榼”。“花”自然是指陪饮的女子,“困”,略近于“睏”,她们都喝醉了。“蓬瀛”,原用称海外仙山,这里借指瘦西湖,在醉眼朦胧看来,就如同人在仙境里似的。
这一段,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从上片延续下来对瘦西湖春游行乐的描述,也不妨视为词家在扬州流连忘返的生活缩影。因为接下来他发出的感叹,正有概括这段生活的意思。
豆寇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
这几句化用了杜牧的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在杜牧那里,用以描述诗人对空有抱负,却长期被投闲置散,表面上纵情声色,实际是借酒浇愁。秦观这儿也含有相同的意思。所以说“旧恨”,说“屈指堪惊”。这一化用,既是词家对杜牧一贯心仪向往的反映,又含蓄地抒发了内心苦闷,避免过于直露——这又是秦观审美意趣的特点。
最后,归到眼前作收:“凭阑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把扬州比喻为芜城,是词家所感,是他人生被闲置、荒废的主观反映。王国维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里,又令人联想到柳永词: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残阳里。脉脉朱阑静倚。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
每登山临水,惹起平生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
争知我、倚阑于处,正恁凝愁。
两相比较,他们的情调风味,实在是很相似的。
图6图7.词友们声情并茂朗诵秦观词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词作点评:
这是秦观小词中的妙品,历来受选家重视。如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唐珪章《唐宋词简释》、周笃文《宋百家词选》等都选入此词,先父刘逸生先生的《宋词小札》也选了此词并作讲解,刘老师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他在这里尝试换一个角度来谈。
浣溪纱,是常见常用的词调之一。不少做词的人都喜欢采用它。可能因为它比较近乎七言绝句,篇幅不大、句式整齐,易于把握,与其他词调相比,不必下下拿着词谱,写作时顺手一挥,也便可以成篇,尤其在应酬场合,用起来更方便。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要写得出采也颇有难度。倘若写成与诗相差不大,则未免减弱了词特有的宛转动人的本色,而落入某种“尴尬”境地。例如苏轼这首: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簷断线,雪床翻下瓦跳珠。归来冰颗乱粘须。
如果拿来与苏轼这首诗(《新城道中》之一)比较一下: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两者的风格情调乃至某些比喻,都十分相似。可以看出东坡是以诗为词,并不因《浣溪沙》是词调而加以迁就。
我们转看秦观此词,就没有那样的毛病,而是充溢着词体的纤柔微妙之美。所谓“本色佳制”,它之所以特别受选家青睐,恐怕正由于此。
词的上片,描写了某个阴冷的旱晨。虽然说,字面上我们似乎没有看见具体写到人,不过,这早晨却是通过主人公的感受、心理、动态而表现出来的。此即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值得我们注意的,还在于上片传达出她百无聊赖的、不快的心情:
弥漫在空气中的、轻轻的寒意,爬上小楼来了。(漠漠轻寒上小楼)
太阳不肯露脸,天阴沉沉的,教人无可奈何。噢,就象是在深秋的日子。(晓阴无赖似穷秋)
她翻身朝里,面向着屏风,上面画的也正是一派秋色:从淡淡的烟霭中,一条小溪流淌着,幽杳极了。(淡烟流水画屏幽)
词的下片,对主人公的心情进一步加以拓展: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在《浣溪沙》词调的下片开头两句,一般都用对仗。这一来可以打破散句局面,产生节奏的变化,骈散兼行,使章法更完美。同时,也让词人有一个表现华采的机会。
明代卓人月评曰:“自在二语,夺南唐席。”(《词统》)近人梁启超评曰:“奇语”。(《艺蘅馆词选》)可见它是这词最精彩的部分。“夺南唐席”,是说它胜过了南唐二主李璟和李煜的名句。称赞为“奇语”,刘老师认为梁启超是激赏它所作的妙喻,请看:用“花”之轻,来比喻“梦”之轻,是把本来难以描述的“轻梦”,化作形象生动的“自在飞花”,不但前无古人,而且是妙手偶得。“奇”表示无理路可寻,是灵感袭来之所得。
当然,说无理路不等于无理,什么是“轻梦”?盖指梦在醒来后渐次消失的状况,比较在梦中的感受,便有轻重之别。“自在飞花”除了作为比喻之外,也是主人公的眼前实景,她望见窗外,在风中自由自在飞舞着的柳絮,梦中的紧张心情也逐渐放松下来。
由此,我们想到冯延巳的“缭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也是将柳絮和梦联系作比。秦观此句应是受到其启发,不同的是在秦观这里用“自在”两字把沉重放轻。“无边丝雨细如愁”类似,把不可见的愁化为可见的细雨,取“无边”来加以强调。
由是,主人公内心深处那不可排解的愁,通过眼中渺渺漫漫的、如丝的细雨,令读者也受到她的感染。这句奇在“细如愁”的非理性而可理解。愁情既看不见摸不着,本无所谓粗细的,但是,当词家把两者联系起来,它又转化成一种可以感受、可以意会的感情了。用钱钟书的说法,这叫做“通感”,即通过人的审美感觉,把看似无关的事物关连起来了。以“细”来形容主人公的愁,与上句用“轻”形容她的梦,也非常之调协。另外,下句比喻方式由上句引伸而来,痕迹比较明显,这也体现出秦观对词的审美追求。
最后一句。一般而言,《浣溪沙》词对最后一句要求较高,这一句出采,全词便无遗憾。这一点与七言绝句颇相似。如果最后一句平平无奇,则得分将大打折扣。当然,如果前两句对仗写得警策,又作别论。晏殊的“一曲新词酒一杯”和秦观这词便属于后者。晏词尾句“小园芳径独徘徊”就结得平平。
而秦观这词的“宝帘闲挂小银钩”稍好,好在第一、用“宝帘”“小银钩“之实与之前“梦”“愁”之虚形成对比,避免一虚到底,令章法轻重平衡;第二、用一个“闲”字点睛,把全词描写主人公的无聊状态突显出来;第三,对下片而言,是交代了主人公起床、卷帘的活动,使前面两句心理描写有所依托,照应周密。这反映出秦观对花间体的甚深功力。
本期讲座吸引了100多位读者报名参加,全场座无虚席,词友们不仅在讲座过程中积极参与互动,朗诵词作,且在讲座结束后仍意犹未尽,留下来继续与刘斯翰老师交流。
图8.课后交流互动
[下期预告]
第四十五讲:秦观词选讲(四)
水龙吟(小楼连远横空)
鹊桥仙(纤云弄巧)
时间:2017年12月17日(周日)下午2:30-4:00
地点:广州图书馆北9楼广州人文馆
更多活动信息敬请关注广州人文馆新浪官方微博及微信公众号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