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顾丨 百粤冠祠陈家祠——广州通史系列讲座(第七辑)第三十六讲精彩回顾
发布时间:2022-07-31 13:03:57

(根据主讲嘉宾讲座内容及PPT整理)

20226251430分,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图书馆联合主办的“故纸觅羊城之广州通史•读懂广州系列讲座”第七辑总第三十六期在新花城App开播。主讲嘉宾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通过引用大量历史文献及实物例证,讲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祠的历史、功能、精美的建筑装饰,及其保护利用历程。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614155813

1.黄海妍馆长在广州人文馆开讲(摄影:赵静)

一、陈家祠并非真正意义上“书院”

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黄馆长指出,虽然陈家祠的匾额上题的是“陈氏书院”,但它没有“书院”的功能,陈氏书院(陈家祠)是清代广东各地陈姓宗族集资建立的合族祠,主要是为了让各地陈氏族人来到广州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办理诉讼等各种事务时有落脚之地。

合族祠在清代是很普遍的现象,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如清人陈际清《白云、越秀二山合志》:“广州自耿尚屠城以后,城中鲜五世萃居者,故无宗祠,有则合族祠耳”。《羊城庐江书院全谱》:“庐江书院者,省垣合族祠也”。《(香山)程氏族谱》:“合族祠在省城归德门内魁巷北向,门首署曰‘程氏书舍’”。《南阳叶氏宗谱》:“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 

2.明末以来广州城中合族祠分布情况图示(据《广州府志》光绪五年版)

 

至乾隆中期,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官府一次又一次大规模的禁祠行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江西巡抚兼提督辅德奏请在江西省通行禁毁合族祠。乾隆皇帝又专门发布上谕,指出“恐不独江西一省为然”,下令全国“各督抚等饬属留心稽察,实力整顿所辖之地,如籍端建立府省公祠,纠合匪类,健讼扰民,如江西恶俗者,一体严行禁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毋得仅以文告奉行故事。”广东随后也“爰奉乾隆二十九年由江西省卷奉上谕,直省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之例”。

由于官方禁止修建合族祠,各姓宗祠为了免于销毁,纷纷改称“书院” “书室”。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

二、陈家祠的建造及其演变

陈家祠中未见交代最早建造情况的碑刻。黄馆长通过访查新会景堂图书馆所藏《陈氏族谱》所收三份文件,大致还原出了陈家祠建立的背景。

其一是《广东省各县建造陈氏书院》,为建祠公所发给各县的陈氏宗族,号召建立陈家祠的信件:敬启者,我太邱太祖德高汉代,荫贻后昆,奕叶蕃昌,散布于粤中者,类成巨族。今切水源木本之思,为崇德报功之举,邀集宗族在羊城西关连元大街买得吉地一千井有奇,议建宗祠。我粤中各房昆仲,或为值事,或出主陪享,经众议定《章程》。辰下各昆仲极为踊跃,业已交易地价,诹吉兴工,诚恐未及周至,谨修函奉达,敬请家先生大人惠临公所面商一切,并通知尊处亲房,倘欲出主陪享者,祈早日到公所挂号。……从此宗敦族睦,数厥典而无忘……。(倡建陈氏书院公所绅耆值事公启)

其二是《议建陈氏学院的章程》:议董事每名入正座主叁代,不用缴银,以得酬劳。至董事每名议定先捐银壹佰两,庶有主位。如未交银,仍不与主位。

 议大粤中各房入主陪享正座,每位科银肆拾两;旁座每位科银贰拾两;厢房每位科银拾两。

 议入主陪享,须报明某县某乡某图某甲,各给簿壹本,逢春秋二祭,永远凭簿领胙。如簿遗失,可以赴书院声明补还。

 曰书院宜名实相顾也。议落成后,倘有余款,则多置产业,为作育人才经费款。 ……仍增设内试寓,以便各房赴考。

曰题捐宜加踊跃也,如有题捐款项最巨者,首陪享位,其余论捐数之多少,陪位序之高卑。

在宗族群体的社会结构中,陈氏族人捐资建立了陈家祠,作为捐款的条件,他们可以将祖先牌位放进陈家祠的神龛中供奉。

3.广东省全城图——陈氏书院地图

其三是一幅以陈氏书院为中心的广州城地图。另外还附有《大清国十八省全图》《近省城分图》两幅小图,示意陈家祠在广州城及附近地区,乃至全国的位置。

4.广东省全城图——陈氏书院地图(局部放大版)

这些图详细记载了通往陈家祠的五条路径(分别用不同颜色标注):

1、“由轮船渡头起过沙面入澳口、南岸、荔枝湾直泊书院。”

2、“自沙面起入西炮台、柳波浦、彭围、观音桥登岸,入五福里,入连元通津直到书院。”

3、“自西门出积金巷、聚龙里、黄家祠到书院。”

4、“由轮船渡头起入兴隆街十八甫、十六甫、十五甫、观音桥,五福大街、连元通津到书院。”

5、“由贡院起出文明门、万寿宫、仰忠街、高第街、大新街,由状元坊出太平门、打铜街,第八甫、第六甫入锦云里、青紫坊芦排巷龙津桥,入连云通津奎光字院、黄家祠到陈氏书院。”

此外还有不少说明文字。其中一段是:“现拟绘此图式,系城外十里之遥,相隔省城颇远。今将城外各街道分列明晰,以便本姓人熟悉路径,不至迷途,皆可进入书院之门。惟是各府属本姓人分散居住,故特将各府州县列明,各处图式程图,庶望肄业者期有进益耳。”

陈家祠的主体建筑,分为三路、三进,大小共十九座厅堂,但这些建筑并非在同一时间建成的。由陶塑瓦脊上的题款可知,陈家祠主体建筑的建造顺序当为:祖堂(光绪十六年,1890);聚贤堂、首进中路(光绪十七年,1891);后进东、西路(光绪十八年,1892);首进东、西路(光绪十九年,1893);中进东、西路(光绪二十年,1894)。楹联所见陈家祠主体建筑的落成时间为光绪癸巳年(光绪十九年,1893)。

捐款修建陈家祠的族人可以将祖先牌位放进陈家祠的神龛中供奉。陈家祠在落成时,只供奉了六千多个牌位,还有不少空余位置。建祠族人还通过出售剩余空位来获取修建资金。1903年的《香港华字日报》上几条陈氏书院的“广告”,就印证了这一点。广告称:“凡我同宗,无分畛域,不拘远近,务期踊跃乐助,俾成美举,以竟全功。至前所乐捐未交之款,及现次续捐之数,统望作速就近兑交各殷实字号,转速汇寄。”

5.香港华字日报上刊登的“陈氏书院告白”

 

说明: 陈家祠.jpg

6. 20世纪20年代的陈氏书院

 

到民国时期,陈家祠失去了原本的功能,这里先后兴办了广东体育学校、文范中学。

 

 

 

说明: img012.jpg

7.文范中学 (1930年代左右)

20世纪40年代,社团兴起,陈氏书院组织“广东陈氏联谊会”。其《会章》规定:“凡属籍隶广东之宗人,年龄在十八岁以上,思想纯洁,行为端正,无论男女,经办人会手续者,均得为本会会员。但十八岁以下之宗人得为预备委员。”即使是女性,只要符合要求,也可以加人陈氏联谊会。而且陈氏联谊会还把各县市、各乡村(即原来的各房)的陈姓宗人组织成分会、支会,纳人总会的管理范围。

8.广东陈氏联谊会会章

 

三、岭南建筑艺术之集大成者----陈家祠的建筑装饰

陈家祠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是一座“广五间、深三进”,由大小十九座单体建筑围合而成的建筑群。

大文豪郭沫若在1959年到访过陈家祠,并作诗一首:“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可以说陈家祠建筑装饰是“巧夺天工”。

9.陈家祠鸟瞰图

被誉为百粤冠词的陈家祠,以三雕(石雕、砖雕、木雕)、二塑(陶塑、灰塑)、铁铸和彩绘著称,俗称陈家祠“七绝”。

石雕

石雕的造型和装饰多种多样,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例如,“状元及第”、“螯鱼”、“福寿如意”等。

说明: 图6

10.石雕——八仙过海图

砖雕

陈家祠正面外墙上共有六幅大型砖雕,其中一幅“梁山聚义”图,刻画了《水浒传》中众多英雄好汉汇集在聚义厅的宏大场面。砖雕的题材广泛,既有“姜子牙拜相”等历史故事、又有“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还有“老鼠戏葡萄”等间饰以岭南蔬果的图案。

木雕

陈家祠的屏风数量多,木雕装饰精美,寓意吉祥。例如,木雕“福”字图案,以竹子构成的“福”字有“祝福”的意思。这个“福”字拆开来看,左边是一个“多”字,右边是一个草书的“寿”字,取“多福多寿”之意。在“福”字图案旁,有五只蝙蝠围绕一个寿字图案,即“五福捧寿”木雕。

说明: 图6

11.“福”子木雕

说明: 图6

12.木雕——“五福捧寿”图

 

陶塑

陈家祠的陶塑脊饰是著名的石湾陶塑脊饰,多数陶塑脊饰在两端安装一对鳌鱼,寓意“独占鳌头”。

13.陶塑——“螯鱼”图

灰塑

陈家祠的正脊脊饰有上下两层,上层为陶塑脊饰,下层为灰塑脊饰,相当于“脊座”。灰塑的图案有不少是中国历史故事,如,陈家祠的连廊上有一组“张松看孟德新书”图灰塑,取材于《三国演义》。

说明: 图6

14.灰塑——“张松看孟德新书”图

彩绘

陈家祠的彩绘装饰仅有一对门神和两幅壁画,数量不多,但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说明: 图6

15.彩绘——门神

 

铁铸

铁铸吸收外国建筑铁铸构建的长处,融入了岭南民间传统题材而创造出来的。要数聚贤堂月台的铁铸通花栏板最有特色。

说明: 图6

16.陈家祠月台全景图

 

四、陈家祠的保护与利用

 

19581966年的复原性维修

    陈家祠被文物管理部门接管前,被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作校舍使用。到了1958年,广州市文物管理部门接管陈家祠,并以此为馆址成立广东民间工艺馆,直到1994年才正式更名为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为了恢复陈家祠原貌,清拆了陈家祠院内附加的建筑物,1958年至1966年实施复原维修。

17.广东民间工艺馆建馆初期

 

1980-1983年的复馆大修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陈家祠遭受了很大的破坏。1980年广州市新华印刷厂从陈家祠迁出,1981年正式启动复馆大修工作。

说明: 图7

18.修复灰塑

 

说明: 图4

19.复原后的祖堂神龛

作为陈家祠的保护和管理机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对陈家祠实施不间断的保护、修缮,提升服务观众的质量。近几年来,随着陈家祠部分原构件的不断被发现,也方便了对陈家祠进行了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原貌工作。2010年,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将此前陆续发现的8件旗杆夹石在原位置上进行复原,以及陈家祠正门前石狮子及基座的复原。

说明: 图9

20.20世纪初陈家祠前院的旗杆

说明: IMG_8809

21.复原后的旗杆

说明: 图6

22.20世纪初期原有高浮雕图案的石狮子基座

说明: 图6

23.1959年的照片中石狮子基座已消失

 

说明: 图9

24.复原后的石狮子及其基座

 

做好文物保护是文旅融合的前提和基础。对此,陈家祠还做了一些文物科技保护。例如,引入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馆址四周布置了4个北斗监测墩和1个北斗基准墩,用于监测绝对坐标下建筑整体静态变形情况,为各项监测数据提供静态的数据参考,增加了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安装白蚁监测系统,在古建筑外围和内部的绿化带设置122个白蚁监测点,在监测点内添加白蚁诱饵,实时监测预警古建内白蚁的情况;建立智能温度遥测系统(TTA)和智慧电气火灾云监控系统等。

讲座最后,黄海妍馆长介绍了陈家祠的多种服务设施,以及不断完善的参观环境,详细的观众讲解服务,欢迎大家前往陈家祠参观!

 

(讲座内容仅代表主讲人个人意见;文内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主讲人提供。)

 

推荐书目:

《广州陈氏书院实录》

责任者李卓祺,郑力鹏主编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

出版社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ISBN978-7-112-12936-2

馆藏地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G649.2/703

【内容摘要】本书分三篇:陈氏书院百年史回溯、岭南传统宗祠建筑、保护与维修。具体包括:陈氏书院的创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陈氏书院、陈氏书院的建筑特点、建筑装饰与文化内涵等内容。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清代以来广州合族祠研究 》

责任者黄海妍著

出版社北京: 三联书店, 2008

ISBN978-7-108-02885-3

馆藏地点】广州人文馆•广州地方文献

索书号K928.7/820

【内容摘要】本书讨论了自明清之际到20世纪中期,广州城中合族祠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社会变迁、国家制度的更替、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城乡关系的发展对合族祠这种社会组织所产生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