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精彩回顾:“粤剧粤曲大家谈”年度盛宴——粤剧知识讲座
发布时间:2017-12-26 15:49:17

本期嘉宾:  邱小娜  (主讲人  国家二级演员)

        岑海雁  (表演嘉宾 国家二级演员)

        刘建科  (表演嘉宾 国家二级演员)

        秦志力  (服饰讲解 主任舞台技师)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857.JPG

1.广东粤剧院主讲人邱小娜老师在授课。

122日下午230,广州图书馆1号报告厅,广州图书馆和广东粤剧院,联袂献上 “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年度盛宴——粤剧知识讲座。

本期讲座内容包括粤剧的起源及表演行当、头饰、盔帽展示、服装展示、剧目表演《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等。当天,读者朋友看到了化上戏妆的粤剧演员如何表演,并欣赏到真正的粤剧折子戏片段。

互动环节中,读者嘉宾共同挥舞粤剧道具、学习各种专业身段,不亦乐乎。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读者积极参与、气氛热烈、情绪高涨。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868.JPG

2.众多读者被吸引到现场参与讲座。

    历史悠久的粤剧艺术

    主讲人邱小娜老师在授课之始谈到,粤剧萌芽于明代中叶,距今四百余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南戏。真正意义上的粤剧始于乾隆年间,以佛山创立琼花会馆为标志。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禁止本地班演出。光绪十五年(1889年):粤剧再次兴起并成立八和会馆。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粤剧界在前辈的改变革新下,涌现众多名伶,粤剧剧坛十分兴旺。19世纪40年代中,粤剧随名伶戏班等经香港流播至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时至今日,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以及中南美洲等有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均有粤剧演出。可见,粤剧在全世界华侨华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其国际影响力是我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中最大的。

丰富的粤剧表演行当

粤剧表演行当非常丰富,包括:一末(老生)、二净(花面)、三正生(中年男角)、四正旦(青衣)、五正丑(男女导角)、六元外(大花面反派)、七小(小生,小武)、八贴(二帮花旦)、九夫(老旦)、十杂(手下、龙套之类)。

3.4.5.粤剧表演行当图示(由广东粤剧院提供)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831.JPG

6.邱小娜老师在示范粤剧表演身段

    夸张的粤剧头饰与脸谱

对于粤剧的头饰,服装、道具等,广东粤剧院服装设计师秦志力老师作了专门介绍。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879.JPG

7.邱小娜老师向读者展示粤剧头饰。

粤剧中的头饰和服装都比较夸张,因此妆容也应与之相称。粤剧中的头饰在使用上十分讲究,不可随便使用。花旦的正凤,顾名思义,即凤凰正对着前方的造型,多为皇后、公主等权贵身份所用。小旦(十三岁左右的女孩)使用的为羊角髻。包大头为青衣所用。老人髻为老旦所用,有花白的头发,有全白的头发。软硬包巾,为略有身份的成熟男性所用。武生盔,身份多为会武功的人。乌纱帽,为官者所用。

    论及粤剧中的脸谱,每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意义。如:红色代表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蓝色代表刚强骁勇有性格的人物,黑色代表正直无私,白色代表阴险疑诈,绿色代表顽强暴躁,黄色代表骁勇凶猛,金银代表神怪。

   多彩而独特的粤剧服装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900.JPG

8.秦志力老师在讲课

    广东粤剧院服装设计师秦志力老师介绍,服装作为戏曲舞台的组成元素之一,与剧情紧密相关,是舞台上的活动板块。戏曲作品中的服装可划分为几个朝代:战国和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战国和汉朝服装的特点是宽袍大袖、斜襟、上衣下裙。到了唐朝,受当时开放的风气影响,皇室成员、舞女或歌女的服装多袒胸露臂。宋朝服装延续了唐朝服装的部分特点,但相对保守,多穿长袍。元朝服装呈现少数民族特色,在衣领和衣摆处多有动物皮毛。明朝服装恢复成战国和汉朝时期的模式,出现各种款式的披风。清朝服装的特点为长袍束腰和箭袖开叉,反映出游牧民族的特色。

    粤剧服装款式多样,通过不同的颜色和款式表达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现有工厂专门制作销售,也有私人按需定制。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846.JPG

9.读者即席发问

精彩纷呈的互动环节

在互动环节,邱小娜老师邀请观众上台一同“耍把子”(双头枪)、“舞水袖”,一边练功,一边讲解服饰、道具和动作的意义。通过讲解和互动,观众们不但对粤剧的服饰和道具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还对“手眼身法步”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919.JPG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965.JPG

1011.异彩纷呈的互动环节

最后,剧团带来经典的折子戏曲目《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被粤剧艺术魅力所感染的观众们纷纷上台与粤剧演员合影,为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

广州图书馆“粤剧粤曲大家谈”品牌活动自开办以来,形式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深受读者欢迎,达到了积极弘扬广州本土文化、充分展示粤剧的历史与现状的目的。期待更多的读者朋友参与到广州图书馆人文馆主办的地方文化活动中来,为共同推动广州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做出应有的贡献!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6033.JPG

说明: G:\2017年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照片)\IMG_5989.JPG

1213.广东粤剧院优秀演员岑海雁、刘建科为读者献上粤剧经典折子戏片段《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

 

本期嘉宾简介:

     邱小娜  主讲人

说明: E:\2017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邱小娜.jpg       

邱小娜:国家二级演员,广东粤剧院一团演员兼培训中心资深导师。曾荣获第三届广东省戏剧演艺大赛金奖;珠海市第一届戏剧演艺大赛一等奖;珠海市首届戏剧曲艺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从艺近三十年,担纲主演过二十多部粤剧长剧,其舞台扮相俏丽、声音甜美柔润、刻画人物细腻到位,是粤剧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一位优秀演员。



岑海雁  《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饰演龙女

说明: E:\2017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岑海雁.jpg


























岑海雁,著名粤剧花旦。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广东粤剧工作者联谊会理事,1984年广东粤剧学校毕业,同年进入广东粤剧院,基本功扎实、潜质优厚,天资聪慧、扮相亮丽,其表演落落大方,演唱风格柔婉清新。曾领衔主演过《柳毅传书》、《梦断秀消四十年》《苏小妹》《闹严府》《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珍珠塔》、《何文秀》、《睿王与庄妃》、《唐明皇与杨贵妃》、《宋皇告状》《黛玉葬花》等数十个长、短剧目。在广东省第二届艺术节、广东省首届康乐杯粤曲大奖赛、’95广东国际艺术节、第八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多个奖项,被广东省委宣传部纳为“十百千工程”重点培养人才。多次随团赴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同地区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



刘建科  《柳毅传书之花好月圆》饰演柳毅

说明: E:\2017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刘建科.jpg


刘建科,国家二级演员,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家宝入室弟子。1997年毕业于广东粤剧学校,现任职广东粤剧院二团主要演员,应功小生、小武行当,他扮相英俊潇洒、基本功扎实、声音厚实、韵味浓厚,被誉为“虾腔传人”。曾主演《红梅记》、《白蛇传》、《柳毅传书》、《梦断香销四十年》、《莲花仙子词皇帝》、《樊梨花三戏薛丁山》、《百花公主》、《苏小妹三难新郎》、《八大锤》、《石秀探荘》、《刺客》、《大闹狮子楼》、《血沃共和花》《沙家浜》《山乡风云》等剧目。曾获广东省第四届青年演艺大赛金奖;2004年以《刺客》一剧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第四届金狮奖小品比赛,获表演奖;全国第二届中国戏曲演唱红梅大赛银奖。2011年以《血沃共和花》一剧参加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



秦志力 主任舞台技师  服饰讲解 

说明: E:\2017粤剧粤曲大家谈\2017.12.02粤剧粤曲大家谈(总第20期)\秦志力2.jpg






























秦志力,一九八三年在广州市八十七中学高中毕业。一九八四年加入广东粤剧院工作从事服装管理和设计工作至今。一九八八年在华南文艺业余大学大专毕业。二○一一年获主任舞台技师资格。



广东粤剧院简介

广东粤剧院成立于1958年,直属广东省文化厅。是粤剧创作、演出的重要基地。现辖下有广东粤剧院一团、广东粤剧院二团两个演出团。剧院成立50多年来编演了400多个粤剧剧目,《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梦断香销四十年》、《魂牵珠玑巷》、《伦文叙传奇》、《锦伞夫人》等已成为保留剧目。

    剧院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曾多次出访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演出,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