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走进现代生活!屈汀南:让大家共享是非遗传承该有的样子
报道时间:2022-07-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提起屈汀南,大众首先想起的是知名的服装设计师,于2021年他正式成为广绣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其他"非遗传承人"不同的是,屈汀南"服装设计师"的身份更容易将广绣或香云纱等非遗元素活化、利用。那么,屈汀南的非遗之路是如何进行的?

"非遗"从博物馆中走出来

走进现代生活,走到观众身边

611日,镇海楼上,广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广州市博物馆、中国大酒店的6位员工化身模特,身着屈汀南设计的广绣服饰"走秀",仿佛"博物馆"里的广绣""出展柜,走到观众身边。

作为一名广绣非遗传承人,屈汀南讲述了设计作品的创作理念:从"十三行博物馆"的披肩中提取了广绣元素,将其融到现代服装中,让"非遗触手可及"。谈起这套广州非遗活化的作品,屈汀南介绍称,"每个图案"都要自己先绣一遍,才能确定"安放"在哪些作品中更合适。

作为服装高级定制设计师,广绣元素运用到现代服饰的设计很多。至于客户对广绣的喜爱,屈汀南表示,"广绣自己会说话",几乎不需要口舌介绍,有服装定制需求的客户对非遗元素的"加盟"都欣然接受。

"非遗"从博物馆中走出来,走进现代生活,让大家共享是非遗传承该有的样子。屈汀南的设计实践很有意义,以时尚的语言展现传统非遗精髓的活化作品,这些艺术作品还充分展现了"千年商都"广府人鉴往知来、活化非遗,让非遗更艺术、更年轻的创新理念。

非遗传承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用现代、时尚的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

屈汀南一直坚持以时装设计的实际行动,"鉴往知来、活化非遗",以时尚的语言展现传统非遗精髓的活化。近日,《鉴往知来-屈汀南收藏十八十九世纪广州十三行时期服饰和生活用品传世实物展》和《广州非遗活化作品展》在广州图书馆开展(2022625-717日)。屈汀南亲力亲为,为每件藏品找到最合适的展示方式和位置。对于每件藏品的故事,屈汀南了然于胸,娓娓道来。

现场近百件藏品中,一部分为屈汀南家传"裕德堂"的宝贝,一部分是屈汀南留学法国时游走欧洲各国收集到的广绣相关的工艺品,"这些主要是‘十三行’时期从广州出口的工艺品,包括服饰、画作、生活用品等。一百多年前,它们漂洋过海散落于世界各地,成为收藏者们的‘传家宝’。历经辗转流徙,这批作品如今又重新回到它们的出生地——广州。"

展览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清嘉庆年间的"酱色缂丝云龙纹吉福袍",以酱色为地,领、袖端饰片金缘,石青素缎接袖,以龙作为核心元素,并以大量云蝠、花卉、暗八仙作为装饰。"这件龙袍是格格穿的,你看这绣的龙没有爪子""这两件床眉必须要放在一起展示来比较,上面一张是结婚时用的喜帐,颜色和图案都很喜庆,且崭新完好;而下面一张则是日常所用,长年累月地使用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了,绣工融入了很多美好的寓意在日常生活之中,包括常见的蝙蝠、蜻蜓、燕子等;还有不常见的广州独有的翡翠蟑螂,活灵活现"。屈汀南认为这是绣师的"心思",将日常生活"诗意"地绣到作品中,并带给用户美好的想象和享受。

近年来,"莫兰迪色"风靡全球,而时尚圈更是将莫兰迪色作为"高级感"的象征。屈汀南认为,莫兰迪色在500年前的广绣中已非常丰富;莫兰迪色来自中国宋代,宋人的雅致审美极有"写意"的意境,没有复杂或夸张的色彩,透过不饱和度的色彩呈现出简淡闲适又自然和谐的"心境"

近年来,"非遗活化"成为传承人的"功课",在屈汀南近期的作品中,可看到众多广绣参与的当代表达,比如顾盼生姿的鸳鸯戏水于ipad 防尘夹上,这是结合当下互联网"年轻人更爱玩"的特性,融入了安戈拉羊羔皮进行手工刺绣;还有众多广绣参与的服饰,令现代时装陡然生动。他强调,"既要有民族的基因,又要为现代人服务,用现代、时尚的语言讲述古老的故事"

讲古

屈汀南是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广州大学服装设计系第一届毕业生,于法国ESMOD高级时装设计学院深造;屈家祖上经营丝绸绣品的"裕德堂"是清代、民国时期广东的老字号。

十三行名称最早出现在

屈汀南先祖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十三行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屈汀南先祖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二洋。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屈汀南指着一幅绛红色的"喜帐""这是我在比利时收获的""其实,这是一幅未完成的绣品""根据家族里前辈的说法,一件广绣作品,一般都先由师傅描图、定方向,后交由绣工进行创作,这件绣品有几只蝴蝶和鸟未完工的痕迹,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

对于自家以前"裕德堂""家珍",屈汀南的介绍更是令人大开眼界:"这件竹衣品相太好了,在清朝时功能就像现在的汗衫,穿在香云纱里面可以隔汗。"据介绍,原来顺德龙江和杏坛一带由于河道沉积大量肥沃的淤泥,村民在端午龙舟起水时顺带把淤泥堆成河基,肥土滋养了"甘竹",这种竹子的竹枝特别纤细且坚韧,当地人将其切成珠管状,工匠们将其穿结成竹衣。

太湖边上偶遇"孔雀翎"

现场给绣工演示拈线和针法

多年前,屈汀南在太湖边上偶遇了一位绣工在做孔雀翎工艺的活计,他停下来观看和交流。这个孔雀翎正是《红楼梦里"勇晴雯病补雀金裘"里所描写的。

当时,屈汀南仔细端看之后,直言这位绣工师傅的拈线和针法错了。经过演示之后,绣工信服地说,"你说的、做的跟我师父一样,你怎么会懂?"

屈汀南告诉记者,"这件俄罗斯来的雀金裘,是贾母送给宝玉的,这应该是当年从广州十三行‘进口’传到金陵的";屈汀南自幼"家传"便懂得孔雀翎的拈线和针法。屈家祖上经营丝绸绣品为生的"裕德堂",他对众多绣品及技法"了然于胸"

在法国读书期间

为巴黎大剧院"修补"戏服

屈汀南以广绣和香云纱"惊艳"世界的作品《嬗变》出圈之后,到法国巴黎ESMOD高级时装设计学院深造,但是最后一年他放弃了。

当时,屈汀南看到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招募启事(一年期),他先考取了法国"博物馆管理员"的证书,后顺利加入国家图书馆的"丝织品"管理工作。在这一年中,他收获甚丰,系统地学习了世界顶尖专家对于丝织品保养的技术等。

屈汀南坦言,这次机会与读书时勤工俭学一样。偶然的一个机会,他法国读书期间,凭借高超的"广绣"技艺,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巴黎大剧院"修补"戏服,"当时看到《图兰朵》的戏服真的是欣喜若狂"

非遗小科普

广绣采用岭南画派画家的画作

又吸收了西洋画线条、明暗变化的画法

广绣是广州及其古属地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民间刺绣的统称。广绣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在唐人苏颚的《杜阳杂编》中便有南海14岁姑娘卢眉娘"工巧无比,能于尺绢绣《法华经》七卷"的记载,至宋代广绣工艺日臻成熟。清光绪年间,广东省成立工艺局,设缤华艺术学校传授刺绣等工艺。民国初年,广绣业出现了专业分工,名师辈出。

作为我国四大名绣之一,广绣工艺自成一家。它针法多变,针步均匀,能巧妙运用针法丝理表现物像的肌理;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注重光和影的和谐运用;不仅讲究刺绣的针法技术,更加注重绣品的艺术效果,讲求""""用。广绣制作工具有绣线、绣针、花架、丝绸底料、搭手竹等,刺绣技法主要有"钉、垫、拼、缀、铺"五种。广绣品种齐全,按刺绣材料分,主要有真丝绒绣、金银线绣、线绣和珠绣四类。广绣的色彩主要分为两类,"威彩"以较饱满的色彩为主调,"淡彩"以三间色为主调,色彩根据刺绣品种而定。人物绣与花鸟绣等是广绣的特色产品

顺德的广绣以实用绣为主,传承了广绣传统针法的精华。顺德的广绣产品中最具特色的是双面实用绣品,其绣品的底面不串线、不交叠,其图案色彩、纹理与绣品的正面难分轩轾,在不影响实用的前提下,某些局部更采用高级艺术绣的工艺,产品水准可媲美艺术品,在可供观赏之余具耐洗涤、耐磨刮的实用功能。

广绣具有极高的技艺价值及文化审美价值,其在传承传统刺绣工艺手法特征的同时具有独特的地域工艺特征,并且不断发展进步。同时,广绣采用岭南画派画家的画作,以荔枝、红棉、花鸟等岭南特色浓厚的图案为主要题材,又吸收了西洋画线条、明暗变化的画法,作品看起来极富立体感和观赏性,又善于把寓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融入其中,表达对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具有极高的文化审美价值。

——来自广东省文化馆官网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